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订单农业”精准销 农企双赢卖不愁

2019年12月13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张旭青 字体:  

12月5日,驾车驶入广阳区九州镇马家务村,远远就能看见排列整齐的大棚和收获后被打理好的露地区域,这里就是广阳区腾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主要种植区。一种作物,从播种到长势监测再到成熟期取样检测,合作社有一套严格的执行程序。用腾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张克云的话说:“自己的菜,种出来心里有底,卖出去心里踏实,看人吃心里高兴。”

虽然时下已是隆冬时节,但掀帘进棚却能看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两亩多的油菜大棚内,翠绿的油菜已经成熟,四位合作社社员正在加班加点进行采摘。只见社员李大姐一手握住油菜根部一手持刀切割,随后麻利摆入分拣筐内。“今天收的这些菜最快明天就会摆上北京订户的餐桌。”张克云说,只要四天时间,棚内的两万斤油菜就会全部收割外销。

每一种蔬果在种植前就已经有了买家,这是合作社的经销常态。一些蔬果更是会因季节不同供不应求。谈到畅销的“奥秘”,张克云从办公桌内拿出一沓检测报告。一张A4纸大小的检测报告单上,除了专业数据外,最显眼的要数数据表最后一栏的“+/-”号。

细看留存的近期报告单,除一张显示“+”号外其余均为“-”号。“‘+’号表示检测样本有超国家标准外的农药残留,‘-’号反之,那张显示‘+’号的样本正是我们随机外采来的样品菜。”张克云说,2010年前,她一直在北京从事蔬果批发生意,虽然已小有成就,可她却总跟自家蔬果“较劲儿”。“怎么吃都不对味,换哪家都不好吃”是她多年来的最直接感受。“果蔬不会说话,但味道却能告诉我们它的生长过程。”如何让自己经销的蔬菜安全好味道,张克云想到自己种。

2010年5月,张克云从北京回到广阳区九州镇成立了合作社,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果蔬种植、监测、检验机制。严格控药、控肥的果蔬有多安全?每年4月至10月,来自京津冀的众多采摘游游客最有发言权。忙于接待的张克云常常渴了饿了就直接进到西红柿或者黄瓜棚内,“拽下果擦擦就吃”,这份“自信”成了无声的口碑,吸引了更多的采摘游客、采购订单。多年坚守收获回报。

以食物本身的味道征服食客的味蕾,是合作社一直秉承的经营理念。严把农药、化肥残留也不止是说说而已。生产季到户指导、收货季严格检测,严格的流程保证果蔬质量的同时也给农户带来了收益。“以前种菜、卖菜靠运气,得到合作社支持后,我家有了3个大棚1个温室大棚。只要质量过关,价高还不愁卖。”九州镇马家务村村民菜先生高兴地说。

作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36户,同时带动周边农户1300余户参与生产。拥有水果、设施蔬菜及果木苗木种植面积3000余亩,种植包括西红柿、黄瓜、芹菜、丝瓜、青笋、油菜、油麦菜、辣椒、萝卜、桃、西瓜、甜瓜、苹果、梨子、葡萄等在内的30余种果蔬,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形成规模生产,年产各类果蔬500余万公斤。合作社常年与京津冀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超市对接,实现采购直供,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让市民吃上放心菜的同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