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见
关于征求《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廊坊市商务局
关于征求《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推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能级水平,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平台,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方案》。按照市领导批示要求,为贯彻落实省文件要求,市商务局结合我市实际,会同市科技、发改、工信、国土等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使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公开,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限为:2018年9月4日至9月19日。
联系人:廊坊市商务局开发区管理科
传真(电话):2317121
电子邮箱:sw2317121
附件:《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
新平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廊坊市商务局
2018年9月4日
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意见》,结合河北省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落实<关于推动开发区提升能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平台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推进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包括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能级水平,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平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2022冬奥会筹办、临空经济区建设、北京副中心建设等历史性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促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高端高新产业集聚,促进开发区提升能级和水平,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主战场、转型升级示范区作用,为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战略举措,以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创新资源,改善创新环境,激活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型开发区。
—坚持开放带动发展。面向国际、国内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加快中外和省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步伐,吸引高端高新产业、项目向开发区加速聚集。
—坚持改革促动发展。以激发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目标,持续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开展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坚持集约绿色发展。牢固树立集约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环境保护与开发区建设发展同步推进,加快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承载高端高新项目能力明显提升。建设一批实力型、品牌型开发区,打造我市开放发展、协同发展战略平台,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高端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开发区达到4家以上。
2、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大幅增加,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打造一批百亿元级企业、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0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
3、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高端项目,承接一批京津转移大项目,创建2个中外合作产业园和2个省际合作共建园。2018年到2020年,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
4、集约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土地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构建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紧密结合、相互匹配的政策体系,节约集约用地刚性要求和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产出效益不断提升。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5、对全市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到2020年,全市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55%以上。
二、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大做强一批战略平台
(一)构建与雄安新区发展相配套的重大开放平台。根据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要求,打造与雄安新区融合发展、配套发展、错位发展的高水平制造业基地。按照“雄安设总部、开发区作基地”“雄安研发设计、开发区高端制造”“开发区承接技术创新机构和生产制造”等合作模式,以霸州经开区、文安经开区、大城经开区等3家开发区为重点,高标准制定产业规划,统筹布局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在规划协同、交通协同、产业协同、生态协同、防洪协同等方面开展深度对接,提升高新高端项目承载能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与雄安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霸州市政府、文安县政府、大城县政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工信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
(二)构建对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合作平台。在临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区域,积极承接首都外溢的高端要素,以廊坊经开区、燕郊高新区和三河经开区、大厂高新区、香河经开区、广阳经开区、龙河高新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等8家开发区为重点,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提高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新一代显示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传媒等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创新能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三河市政府、大厂县政府、香河县政府、广阳区政府、安次区政府、永清县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三)构建对接北京新机场的重要合作平台。在临近北京新机场的区域,围绕临空经济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的功能定位,以京南固安高新区、廊坊高新区、永清经开区、霸州经开区、廊坊综合保税区等5家开发区为重点进行规划布局,积极发展航空物流、科技研发、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高新高端产业。在符合条件的地区申建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政策、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廊坊海关、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固安县政府、安次区政府、永清县政府、霸州市政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三、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总投资额362亿元的21项重大项目,每年引进重点项目35项以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抓住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契机,以润泽国际信息港三期、电子医药协同产业园、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霸州示范基地项目等为依托,提升大数据在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方面应用水平。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廊坊经开区大数据信息产业基地,建立国内一流的大数据感知、体验和交易中心,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以工业云为基础,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示范应用。拓宽大数据应用领域,推广政府大数据在行政、市政、交通、环卫、医疗、商业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扩大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产业。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围绕高铁动车、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仪表、数字增材、无人机研发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重点抓好科大讯飞、航天振邦、尼玛克焊接设备、康鑫地铁和高铁整车及配件、大厂智能硬件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工业机器人、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智能装备成套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专利。支持企业拓宽数控机床在航天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延伸产业链,吸进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廊坊。发展壮大香河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基地,促进京南固安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廊坊经开区数控机床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围绕新型显示核心环节,完善壮大产业链。重点引进玻璃面板、导电玻璃、偏光片、彩色滤光片、液晶材料等企业,促进上下游显示终端企业集聚。加强低功、高分辨、超薄、曲面显示模组等领域技术攻关,开展柔性显示、高分辨硅基AOMLED显示、屏下指纹识别等前沿技术预研。积极拓展车载、医用、工控、穿戴等新型显示应用领域,鼓励本地企业积极融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本地配套率。着力抓好京南固安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发展,推进廊坊经开区的有研光电项目、霸州经开区的第六代AMOLED、永清经开区南玻电子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引导新材料企业和项目向重点开发区集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基础材料与新材料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碳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料以及石墨烯、光纤维等前沿材料。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全面对接京津冀高科技企业和一流科研院所,积极搭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主攻关键新材料研发,重点发展钽铌材料、制冷芯片、光伏电子材料和航空新材料等细分领域。支持汽车塑料产品、汽车内饰件和环保绝热节能材料等绿色新型材料加速发展。重点抓好廊坊高新区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汽车轻量化项目、香河经开区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燕郊高新区有研稀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升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及装备水平,推进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加快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重点抓好广阳经开区的智能网联产业基地、霸州现代科技商务产业基地的建设。
加快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新奥梦廊坊和大厂、香河影视基地等载体,加快影视、动漫、游戏的IP跨界资源生产、整合与分发,逐步实现互联网、金融、科技与数字创意产业的高度融合。推动“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等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发展,打造“设计+”产业链,推进工业设计与生产管理、客户服务、展览展示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工业设计创新成果。重点抓好梦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公园等剧院群、中信国安创客中心、大厂影视创意孵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加强与京津的协同创新,实现精准研发和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污染防治装备产业化,推进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智能化,发展先进环保产品生产集群。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生物制造等领域,促进生物工艺和产品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培育生物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打造香河经开区先进环保产品生产基地,抓好福尔生物血浆血液制品项目、宝健永清生产基地等项目。
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超前部署、科学规划、联动发展,积极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申报未来产业集聚区。在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新型光电显示、亚稳材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基因编辑、石墨烯、太赫兹、微纳米、深海工程装备等领域超前布局重大科技研究,取得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培育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强与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国际系等国际国内顶级研发机构合作,加快建设高端创新平台,引进并产业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引进一批明星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挖掘一批“独角兽”企业,利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带动形成未来产业。
[牵头单位: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引导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级委托贷款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立足现有基础,研究制定我市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路径。加大“大智移云”等现代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渗透,积极鼓励汽车零部件、专用机械、通用机械等重点领域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示范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控制系统集成、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行维护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推动智能车间建设,引导企业分类创建离散制造、流程制造示范车间,加快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加强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开拓市场的政策支持,积极组织申报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同时加大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政策宣传,引导企业积极投保。
坚定不移推进钢铁去产能。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动、政策支持”的方法,加快淘汰钢铁产能,妥善做好安全生产、职工安置、社会稳定、债务化解等各项工作。探索运用PPP模式等创新举措,对钢铁下游企业进行整体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综合修复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城乡建设。全力推进安次洸远和文安新钢两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工作,确保在2019年实现无钢市目标。
推动食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支持骨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粮油深加工、酒类和饮料、肉制品、乳制品等重点行业发展。推广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加快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积极组织食品企业参加产学研对接活动,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鼓励重点食品企业与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围绕消费者不同需求,应用工业设计优化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食品行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重点抓好霸州经开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快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0家(其中开发区内4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100家(其中开发区内达6000家以上)。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势传统企业为重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在知识产权、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制度、财税筹划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精准培育。推动开发区加强对项目实施、专家帮扶、投资跟进、平台支撑等工作的政策扶持。以此促进更多的后备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加快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推进整体迁移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互认,集群式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效益好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
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从流动式积累向爆发式发展跨越。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高水平创新研发机构增长计划。鼓励开发区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功能强大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引进高校系、中科系、央企系、国际系等研发机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提升市级研发平台研发能力,争取更多的研发平台进入省级、国家研发平台建设序列,到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年增速达到10%,总数达到660家。
支持开发区优势企业“走出去”。在美国、德国、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及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资源密集区布局孵化器(创新中心),对接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转化、产业化,到2020年引进国际国内重大科研成果30项。
推进孵化平台升级提质。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双创”支撑力,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为重点服务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支持每个县(市、区)建设2家以上众创空间,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开发区创新创业平台,按照有配套政策、办公场所、生活住所、金融支持、转化土地和工作流程的“六有”标准,建设功能齐全、服务完备、各具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争创省级示范性创新创业园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到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6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2个,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00家,吸纳入孵企业和创业团队3000家(个)以上,把廊坊打造成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推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壮大。支持各县(市、区)、廊坊经开区新建一批省、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快建立功能完备、交易活跃、互联互通的市、县技术转移机构网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等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到2020年,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16家。
建设产业鲜明的协同创新基地。精准对接引进京津科技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和科技企业,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采取政校企、校企、院企等多种合作方式,建设一批有利于京津科技资源聚集、新型产业落地和成果转化的协同创新基地,进一步畅通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到2020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3个,力争3年内再引进转化京津科技成果300项以上。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
(三)大力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根据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需求,着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专家团队,为各类高端人才提供定制化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与开发区结成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培养工程技术、科技类应用型紧缺专业人才团队,进行生产工艺升级和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产业水平。
加强“区校合作”。鼓励开发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开发区批量培养输送工程师后备人才和实用型技术人才。
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激励、评价、服务等机制,完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项目选址、土地指标、基础设施配套、科研经费、前期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先纳入科技创新、工业技改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持续推进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合作基地、龙头企业、产业化项目,引进我市急需的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20年,争取支持引进6个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60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新建9家院士工作站。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
五、以开发区为主体大力推进精准招商,加快高新高端项目建设
(一)精准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围绕我市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重大开放平台,制定产业招商项目目录和招商企业目录,推动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围绕1—2个主导产业链条,组织专业招商团队,开展精准对接,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推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性强、发展空间大、带动力强的内外资大项目、好项目。到2020年,全市重点推进105项招商项目,加快优质项目落地投产。[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推动开发区利用外资重点突破。实施开发区利用外资提升行动,围绕集聚高端高新产业,努力扩大外资规模,着力提高外资质量,确保实际利用外资超1亿美元以上开发区达到3家或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超5000万美元以上开发区达到1家或以上。实施开发区外资空白消除行动,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推动2家或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为零的开发区实现突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三)创新精准招商方式。坚持“选商择资、优商引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团组靶向招商、驻点招商、总部招商、优质股权招商、以商招商、境外研发机构定向招商等精准招商,鼓励开展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提升开发区招商引资实效。充分发挥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招商主平台作用,重点瞄准高端、优质企业开展招商。精心组织重点开发区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中国(厦门)投洽会、中国(深圳)高交会等大型知名展会,积极参与高端对接活动,推动与一批跨国公司开展实质性合作。按区域、按产业等组织重点开发区与国(境)外知名商协会、河北招商代理开展精准对接,赴美国、德国、以色列、印度、斯洛伐克和北京、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广东等国内外产业发达地区开展对接洽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打造特色产业园和合作共建产业园。各省级以上开发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打造2—3个适宜特定国别(地区)高端要素聚集的特色产业园,瞄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展针对性定向招商,培育特色龙头企业,推动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抓好中德、中以、中加、中印、中斯等国别园,以及深商、苏商产业园等商帮产业园的建设。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我市开发区与京津等省外园区“结对共建”,实现共建共管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重点抓好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关村软件园等特色省际合作园的建设。[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五)优化营商投资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创的升级版投资环境,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对企业吸引聚集能力。以项目推进的方式,在开发区硬环境达到“九通一平”的基础上,推动重点开发区三年实现“新九通一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双创平台)。打造融资服务平台,引进和发展VC、PE等融资方式,形成“政府产业资金(基金)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中介机构服务”的良好机制。打造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国内外科技服务机构落户开发区,形成涵盖研发设计、技术成果转移、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服务、创业辅导、知识产权服务等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建设一批“微中心”“活力社区”“邻里中心”,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人才优质生活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
六、推进开发区高效用地,提升集约绿色发展水平
(一)强化市级以下园区建设管理。遵循“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科学确定工作标准,深入开展市级以下工业园区排查清理、优化整合工作。对符合要求的工业园区予以保留整合,鼓励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为主体,通过托管、合作共建、“一区多园”等方式进行整合提升;对不符合要求的工业园区坚决予以清理取缔。严格工业园区规划管理的刚性约束,今后乡(镇)和村一律不再建设新的工业园区。园区之内一律实现污水和固体废物集中处理。[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工信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全面清理闲置土地。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全市开发区闲置土地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2011年以后开发区批准范围内所有公开出让的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摸清项目土地闲置的规模、原因等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全部宗地实地核查全覆盖。对取得使用权后满两年未动工的要重点核查,严格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收回土地使用权、延长动工开发期限、安排临时使用、调整土地用途和规划条件等方式予以处置。将收回的闲置用地,全部纳入开发区土地储备或重新安排使用。[牵头单位:市国土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进产业向开发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节约利用。严格项目土地投入产出标准,开发区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不得低于省规定要求,优先保障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高端高新项目用地。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通过追加投资、转型改造、合作经营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效益;探索通过限期开发、有偿收回、协议收购等方式,倒逼企业退出低效产业用地,集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等。按年度组织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更新,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未参加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不得升级、扩区、调区。[牵头单位:市国土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健全污水、垃圾、烟粉尘、废弃物处理设施,确保所有开发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积极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创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到2020年,推动8个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七、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充分赋予开发区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权力责任一致、职责能力匹配、能放皆放”的原则,依法有序向开发区下放权力。[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鼓励、支持开发区建立健全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政务公众号主体和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群众。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要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反馈机制,并公布必须到现场办理事项的“最多跑一次”目录,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牵头单位:市政务办、市行政审批局,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开发区全部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并通过政府网站、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牵头单位:市编办,各县(市、区)政府]
(二)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高标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分层管理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三)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开发区财力水平,开发区财政实行独立核算,纳入本级预算管理,财政收入除按规定上缴外应用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实行“一级财政”管理体制。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放大财政资金效应。[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四)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创新运营模式,加强与金融机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的合作,努力实现平台实体化、运作专业化、融资多元化。支持投融资平台产业综合利用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纳民间资金等手段,增加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入,形成有效规范的投入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运营企业综合运用股权、债权、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工具拓宽资金来源。[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
(五)探索开发区拓展用地空间机制。支持发展较好的开发区,因拓展用地空间、延伸配套产业链或者打造特色产业园的需要,对产业关联度高且分布集中的区域实施托管。托管工作应当在妥善划分被托管区域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进行。被托管区域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开发区的标准进行发展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八、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强化统筹谋划和政策引导,及时协调解决开发区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协调配合,完善具体措施和支持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形成工作合力。[牵头单位:市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是本地开发区提升能级水平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地开发区提升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将重点任务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并报市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备案。[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三)选优配强干部。县管开发区常务副主任,按照各县(市、区)工作实际,兼任副县(市、区)长或政府党组成员,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统筹协调领导力量。优先选拔开放意识强、综合素质好、懂产业政策、熟悉项目建设、善于协调服务的干部担任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成绩较大、做出突出贡献的优先提拔使用。对不懂经济、缺乏热情,不适合开发区工作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人才服务平台,积极引进精通开发区运营、擅长招商引资的各类人才。加强开发区干部人才培训,组织到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廊坊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四)科学制定规划。按照省《意见》要求,围绕构建与雄安新区发展相配套的重要承接平台、对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京新机场的重要合作平台,深入研究廊坊比较优势,高起点制定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也要结合本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规划调整,制定、提升本地开发区新时代发展规划,加强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指导。[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五)推进重点任务。对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大项目,要尽快落实建设条件,加快开工、建设,早日投产见效。对分解的重点招商项目任务,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要组织专业招商团队,开展精准招商,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承担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创新型人才、利用外资重点突破、合作共建产业园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的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要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推动力度,确保目标实现。[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六)落实要素保障。各县(市、区)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时,对开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外资等用地予以倾斜支持。推进落实支持开发区老工业区改造、城市更新的政策,优化土地存量供给,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投资企业和项目。[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国土局]优化调整市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导向,重点用于支持开发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完善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的平台及项目、奖励先进等方面,做好资金跟踪监管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七)加强督导考核。对开发区改革发展重要政策、重点任务、专项资金项目落实等情况,纳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督查工作范围,组织专项督导检查、跟踪问效。[牵头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各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改革发展任务完成情况,坚持每月一通报,激发开发区增比进位、创先争优动力。细化完善考核办法,按年度开展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作评价和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把考核结果纳入到县(市、区)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中。对在省考核中排名靠后或者退位幅度较大的开发区,给予通报和警告,约谈主要负责人;对市考核综合排名后两位的开发区进行通报批评,所在县(市、区)领导班子不得在市委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档次;对综合排名靠前和进位突出的,在项目、资金、土地和扩区升级等方面要倾斜支持。[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开发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八)强化宣传引导。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大对开发区改革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抓好典型示范,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各地各开发区在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形成对标先进、勇于创新、增比进位的良好风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