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霸州市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清洁日”活动,营造“全民共治”氛围;大厂回族自治县邵府镇聚焦垃圾清运消纳、沟渠清淤疏浚等重点关键领域,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深度清理;香河经开区环保产业园将党建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以“红色引擎”驱动乡村“绿色蝶变”……入夏以来,一场场惠及民生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廊坊接连开展,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时代之需,更是民众之盼。近年来,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绘就了一幅幅农村生态宜居新图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仍存在问题和差距。各级各部门务必持续用力、系统施治,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坚决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要深化思想认识,筑牢攻坚“压舱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绝非“面子工程”,而是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必须兑现的民生承诺。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战略,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省委、省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当前重点工作,都释放出一个鲜明导向,那就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坚定不移抓下去,和美乡村建设不会停下脚步。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要系统协同施治,打好攻坚“组合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多部门、多领域,需统筹兼顾、靶向发力。针对垃圾处理“老大难”问题,既要采用网格化管理、无人机航拍等方式排查扫清监管盲区,更要因地制宜,通过节本增效改革解决好农村垃圾谁收集、谁转运、谁管护、谁监管问题,让乡镇、村街、村民成为工作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各归其位、各担其责。针对污水与黑臭水体的“反复病”,要对农村水体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对存在污染隐患的农村水体,逐个问题进行剖析,迅速核查污染成因,制定精准防控措施;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污等收集机制,从源头切断污染链条;通过就近纳入城镇管网集中处置、筹建小型污水处理站、配建污水收集和预处理装置等方式,分区分类治理农村污水。要坚持建管并重,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既抢进度保质量,又建立健全后续管护机制,扎实做好管护工作,让厕所“建得好、用得住”。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深化“美丽庭院”创建,为乡村增“颜值”提“品质”。唯有垃圾、污水、厕改、村容村貌多领域协同,才能实现“整治一片、洁净一片、巩固一片”。
要建强长效机制,拧紧攻坚“螺丝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一阵风”式的整治只能治标,机制护航方能治本。各级各部门要打破固定思维、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要建立带头示范机制,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靠前指挥,深入村庄院落、田间地头,摸清实情、找准症结、精准施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压实村“两委”班子责任,通过“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包干”等方式形成带动效应。要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采取差额奖补、流动红旗、积分兑换等方式,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形成“众人拾柴”合力。要充分运用“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督导检查、严肃追责问责、精准考察识别干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保持“善作善成”的韧劲,拿出“一抓到底”的决心,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攻坚克难,我们一定能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更好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