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筑牢全民反诈坚实防线
近日,廊坊开发区公安分局联合耀华道街道办事处,深入祥泰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记者 李新苓 通讯员 吴东圣 摄
廊坊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主题宣传活动,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制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协作机制》,香河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深入中国工商银行香河支行开展“送教上门”精准反诈培训……6月16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连日来,我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推动反诈宣传工作走深走实,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高价收购闲置银行卡、手机卡”“高薪兼职轻轻松松”“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款”……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些话术。其实,这是不法分子抛出的“诱饵”。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从“冒充公检法”到“刷单返利”,从“虚假投资”到“杀猪盘”,从传统的电话、短信广撒网式诈骗发展到利用AI换脸、语音克隆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精准诈骗,它无孔不入,令人深恶痛绝。面对狡猾的不法分子,我们从来不会坐以待“骗”。据悉,2024年以来,国家反诈中心全力推进预警劝阻和技术反制工作,会同相关部门拦截诈骗电话46.9亿次、短信33.7亿条,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51亿元。我市全面提升打防管控质效,建成全省唯一直联公安部平台的反诈智能预警劝阻系统,共实时完成智能预警208.27万次,发送劝阻短信180.83万条。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反映出当前我们的反诈工作成效显著,也进一步说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上好反诈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让广大群众一眼识别各种“猫腻”,对任何“套路”产生“抗体”,形成全方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天罗地网,不法分子也就无机可乘、无处遁形。
筑牢全民反诈坚实防线,要全面动员、广泛宣传。集中宣传月活动有时限,但反诈工作无止境。持续推动反诈宣传常态化,让防骗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各行各业,就能构筑起一道更加坚实的“安全屏障”。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精准施策,在社区,可设置反诈宣传栏,定期组织反诈知识竞赛或专题文艺演出,让居民在参与中提升反诈意识;在校园,要把反诈教育纳入实践课程中,结合学生易受骗案例,通过开设讲座、举办模拟演练等方式以案释法;在企业,要开展员工反诈培训,确保其在面对诈骗时能够迅速识别并有效应对。此外,要善用线上传播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社区群等推送反诈资讯,形成“抬头可见、低头可学”的宣传格局,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络。
筑牢全民反诈坚实防线,要综合治理、久久为功。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才能形成强大合力,让不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反诈主力军作用,紧盯犯罪新动向、新手法,深入开展“云剑”“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持续发起小切口行动、区域会战和集群战役,提升精准打击能力。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公安、金融、通信、互联网等相关各方主动担当、守土尽责,加强沟通配合,建立协作机制,推动反诈工作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转变。要深化科技运用,升级技术拦截能力,让防治永远走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前面。
筑牢全民反诈坚实防线,要人人参与、人人负责。全民反诈是为了全体人民,也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一方面,我们要做到防范于心,主动学习反诈知识,了解最新骗局手法,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盲目转账汇款,时刻保持警惕,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坚决说“不”。另一方面,要做到反诈于行,一旦发现疑似诈骗行为,敢于发声,立即向公安机关反映;看到身边人有被骗苗头,主动提醒、全力帮助。此外,要当好家庭反诈宣传员,切实提升亲朋好友的防范意识,形成“一人懂反诈,全家受保护;家家齐参与,社会更安全”的良好氛围。
严厉打击、严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维护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唯有全民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方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反诈长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将反诈意识融入日常,积极投身于这场全民战役中,我们定能实现“天下无骗”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