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长者专版>社会公示

关于“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初审结果的公示

字体:  
来源: 市发改委 2025年01月02日

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初审结果的通知》要求,现将“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初审结果中我市推荐对象(名单附后)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2025年1月2日-1月8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拨打电话:2316019;

联系人:刘岳峰

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和建议。

廊坊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1月2日

附件1

“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初审结果

(廊坊市)

一、先进集体(6个)

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廊坊市税务局

廊坊市三河市人民法院

廊坊市安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廊坊市固安县行政审批局

廊坊市永清县税务局

二、先进工作者(8名)

于海滨 廊坊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郝德宝 廊坊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科长

张  猛 廊坊市公安局政治部组织干部处副处长、团委书记

白  亮 廊坊市生态环境局广阳区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辉 国家税务总局香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卫征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文安县供电分局党委委员、副经理(现任廊坊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

金海松 廊坊市文安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钱中伟 廊坊市大厂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附件2:

“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一、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聚焦打造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廊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总数达到63.76万,净增5.66万户,同比增长9.74%,高于全省1.94个百分点。

一、发挥统筹职能,切实强化政策机制保障

充分发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统筹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对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进行调整,落实书记、市长双组长制,组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8个专班;落实“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成立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组,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项督查。二是加强政策供给,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了《廊坊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动开展102项重点工作,并分别明确了责任部门、完成时限;聚焦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助力市场主体发展,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61条措施》。三是加强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四不两直”督查暗访,对各地窗口部门和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推动优化提升;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组织各地各有关部门零距离全流程感受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推进政策落实、优化办理流程、提升服务质效。

二、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提升营商工作实效

坚持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一是聚焦问题整改抓落实,对督查暗访、12345企业服务热线、投诉举报平台等多种形式发现的问题进行挂账督办、限期整改;发布常态化征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的公告,对广大群众反映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实行“接诉即办”。二是聚焦社会监督抓落实,制定《廊坊市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监督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廊坊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协)会、社会监督员的沟通对接,听取企业诉求以及对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三是聚焦满意度提升抓落实,深入开展“走访解促”活动,主动服务市场主体,上门宣传惠企政策,及时了解、协调解决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2023年,全市累计走访企业10881家,帮助企业融资、贷款等26.5亿元,协调用地2002.3亩,招聘人才2.5万余人次。四是聚焦指标优化抓落实,围绕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工作目标、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定期督导调度,特别是聚焦对表“世行标准”、省评价结果报告,找准短板、对症施策,持续对标提升、固强补弱。

三、提升服务质效,抓牢抓实重点项目建设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是加强项目服务管理,拓展“七个项目库”应用范围,聚焦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产业、灾后重建、重大基础设施、廊洽会签约、市级领导领办代办等6类重点项目,建立专库追踪管理;在省内首创连通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在线监管平台”、国家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两大平台,实现了项目数据的自动比对和互联更新。二是创新重大项目领办代办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包到底”,总投资50亿元的河北天环现代智慧物流项目、总投资54亿元的中尚恒业智能终端生产项目等88个市级领办代办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强化项目建设机制,谋划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建立市、县两级“项目编制营”机制,推动全市项目“能开早开、宜开尽开”,为大规模项目建设奠定基础。2023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68项,完成投资546.25亿元,投资完成率176.8%,172个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417个在库项目完成投资516.08亿元,投资完成率107.85%,112个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

四、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协同发展纵深推进

围绕京津冀一体化营商环境建设,主动谋划对接,为企业发展、项目招引创造更优条件。一是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经中央区域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印发实施;围绕在京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央企总部、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六类疏解对象,主动做好承接配套,促成更多项目落户我市。2023年,全市引进京津疏解转移基本单位925家,位居全省第一。二是推进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津兴铁路实现通车运营,平谷线河北段全线开工,潮白大街站、神威大街站主体工程顺利封顶;怀兴城际铁路、京雄快线(R1线)加快建设;通武廊市郊铁路等项目谋划扎实推进;固安至丰台市郊列车成功开通,京冀通勤“一小时圈”进一步壮大;京雄商高铁丰台至雄安段在固安增设车站事宜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北三县与通州区营商环境协同改革示范区加快建设,与通州区发改委联合印发《廊坊市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营商环境协同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推出24条改革举措,推动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区域通办”,开展一体化联合招商,优化户口迁移管理,养老标准互通互认等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

五、做优产业生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产业生态是最大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塑强两大主导产业核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集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制定出台《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两枢纽、三基地”的发展定位,提出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总投资20亿元的圆通总部基地等24个项目投产运营,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加速释放;历史性开通“零补贴”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打通了廊坊“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推动河北天环冷链物流产业园被列为国家第四批示范物流园区,成功争列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二是做优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出台《加快建设数字廊坊行动方案》《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廊坊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三条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廊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成功入选9个省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之一。成功举办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仪式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100P算力正式上线运营,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获批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的开放创新平台。三是加速布局康养产业,制定《廊坊市2023年康养产业招商工作方案》,推动总投资38.9亿元的域见未来、总投资31.5亿元的燕达陆道培医院等31个养老项目加快建设。

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营主体活力

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一是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牵头推动107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印发《关于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工的通知》,对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开展深入排查,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畅通经济大循环。二是有效放大廊洽会“窗口效应”,聚焦现代商贸物流、跨境电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谋划筛选130个引导带动性强的重点招商合作项目对外公开发布。廊洽会期间,我市共签约项目124项,其中外资项目22项,总投资36.3亿美元;内资项目102项,总投资2047.1亿元。24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100+10”重点项目,入选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三是积极拓展招商合作广度深度,依托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深化产业招商合作,意向合作企业675家、高校及科研机构老师团队141个,签署试用期合同251.2P(62家)、商用合同12.09P(6家)。

七、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聚力发展民生事业,推动人文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一是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及时响应受灾地区应急物资需求,累计向广阳区、永清县、文安县等地紧急调拨帐篷、被褥等应急救灾物资3万余件(套),总价值约800万元,有力支援了前线防汛救灾工作;抢抓增发国债政策机遇,全力跑办对接,力促更多项目列入增发国债盘子,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增发国债项目85项,国债资金174.6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9.4%、18.37%,项目数量、国债资金分居全省第4位、第2位。二是着力推动民生工程建设,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实施22项民生工程,制定印发“1+22+1”全市民生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和系列专项推进方案,实施工程进度台账化管理,22项民生工程提前2个月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市中医院院区改扩建、市殡仪馆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实施市烈士陵园迁建一期、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等项目;支持环京地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推动实施养老项目31个,总投资463.59亿元。四是着力提升价格服务水平,积极落实价格惠民政策,阶段性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成本,取消农业生产到户电价,全年预计减轻企业和农户用电负担1.22亿元。紧盯春节、“五一”、中秋、国庆以及汛期等重大节庆日和重要时段,严格落实价格日监测、日分析、日报告制度,及时应对价格异常波动。

二、国家税务总局廊坊市税务局

2023年,廊坊市税务局在省局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务实进取,秉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发挥税收职能,提升税费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满意度,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呈现新成效。

统筹开展主题教育,制订“1+4+N”方案,运用“1个总台账+3个清单”方法,构建“1+9”机制,全面落实规定动作。请专家授课、领导讲党课,联合京津税务部门学习分享,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着力建强政治机关,常态化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对党忠诚教育,出台深化主题党日12项措施,制定量化、责任、提醒三个清单,持续增强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积极构建一体化综合监督体系。深入推进违规吃喝、稽查积案、信息化建设、酒驾醉驾整治及纪检干部教育整顿,促进廉洁用权。

二、坚持融入大局,服务发展体现新作为。

一是依法组织收入聚财力。严抓分析调度,制定收入提质方案,形成防范双重风险清单,组建财税专班,定期会商督导,加强四维分析,实施三级考核,强化责任落实。在年底关键节点,提出严肃组收纪律四方面要求,推进税收高质量运行,全年组织各项税费收入773.4亿元。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稳预期。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工作例会部署推进,开展线上直播宣讲、实体学堂培训122场,针对不同主体精准推送超475万户(人)次,对系统推送失败的进行兜底推送,实现“政策找人”,相关做法被总局、省局简报采用16篇。聚焦存在问题,开展3轮抽查,确保精准享惠,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61.2亿元,其中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受益占比超三成,中小微企业受益占比超六成,全年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2.2万户。

三是发挥职能作用促发展。围绕服务协同发展,召开通州区与北三县高质量发展动员会、推进会、公职律师研讨会,联合大兴区局共同服务机场综保区发展,成功承办京津冀协同发展9周年税收经济研讨会。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制定税收助力现代商贸物流发展十条措施,建立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数据统计等3项机制;通过“税眼看廊坊”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共报送报告133篇,50篇获得肯定批示。围绕服务创新发展,制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广宣广培”方案,联合科技部门加强督导,对“两个重点企业群体”摸清底数、制作台账,宣传辅导政策享受“九步法”,2023年三季度预缴申报享受户数1749户,加计扣除金额31.9亿元,同比增长15%。我局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做法,被《人民日报》《河北新闻联播》报道。

三、坚持创新驱动,征管改革实现新突破。

一是执法在宽严相济中更加精确规范。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和《京津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现执法信息互通、结果互认。综合运用提示提醒等“柔性执法”方式,落实“首违不罚”清单。

二是服务在提档升级中更加精细优质。我局在2023年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全国第13、全省第3,取得有史以来最好成绩。围绕改进办税缴费方式,市局推出5批次99条“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服务举措,完成8个办税厅智慧化改造,组建远程服务团队,做好“新电局”“数电票”推广,全力推动“网上办”,平均网上申报率达到99.5%。围绕推行个性化服务,为大型企业开通税企直连申报、配置“定制性”微厅,为跨区经营企业和通勤群众,联合京津税务部门部署12台跨区终端,被国务院办公厅纳入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围绕维护办税缴费权益,通过“领导干部走流程”“走访解促”问需问策,制定2个市级方案、31项县级制度,建立12个权益保护中心、12支专家团队、6个“税费服务驿站”,畅通诉求收集、争议化解、权利救济渠道,推进新时代“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获市委领导肯定批示。

三是监管在分级应对中更加精准完备。健全以动态“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开展信用评价17.9万户,制定“纳税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工作措施,实现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对高风险行业、地区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七部门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查处虚开骗税案件54户。

四是共治在协同协作中更加精诚高效。聚焦加强部门协作,与财政、环保等19个部门建立第三方数据共享机制,房产交易一体化税收服务模式被评为我市“人民最满意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拓展“银税互动”,授信户数5636户,贷款余额56.1亿元,支持全市749户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提供涉税服务。

三、廊坊市三河市人民法院

一直以来,三河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以高效的职能发挥和优质的司法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撑起“法治盾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在三河落地见效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2023年,三河法院在营商环境重点工作考核中被评为A档次,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以服务为着眼点,“三个坚持”夯实法治“奠基石”。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坚持以思想意识奠基,召开专题党组会议,贯彻落实省市委企业家座谈会精神,紧跟党委和上级法院工作思路,主动配合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建议工作,自觉服务发展大局。坚持以组织机构强基,把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全院工作要点和“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开展。针对“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两项一级指标,分别组建工作小组,明确牵头院领导,将指标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坚持以制度落实夯基,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七条措施》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修订完善涵盖立审执破各环节的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营商环境建设的思路抓手。

二是以护企为出发点,“三个做实”托起法治“公平秤”。以案件和指标为导向,不断强化职责使命。做实破产审判工作。建立破产清算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加强破产案件合议庭建设和专业法官培养,2023年共审结破产清算案件6件。做实商业纠纷化解。利用繁简分流、小额诉讼、速裁快审等办案模式,推动民商事纠纷高质量、高效率化解。2023共审理民商事纠纷17303件,结案15178件,其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3869件、适用简易程序结案7949件。做实执行质效提升。推进“事务集约、繁简分流”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开展“涉企业”、“涉民生”等专项执行行动。2023年共受理执行案件13400件,执结12954件,执行到位金额28.38亿元,拍卖成交590件7.83亿元。

三是以解纷为落脚点,“三个主动”架起法治“防护网”。深化“廊坊经验”重塑工程,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主动延伸诉前解纷触角。强化“冀时调”平台应用,发挥人民调解室、法官调解室、律师调解室、行业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2023年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382件,调解成功875件;向各调委会分流矛盾纠纷1776件,调解成功824件。主动入企走访解题。广泛深入开展“走出法院看法院”“走进群众话法院”等活动,院庭长带头化身“营商环境体验官”,分包联络辖区重点企业60余家,主动问计问需,提供“订单式”服务,打造“体验式”司法。主动创新诉源治理举措。在全市各村街设立“一村一法官”工作站,该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推进基层人民法庭立审执一体化,开通五个中心法庭立案权限,建立巡回执行工作机制,法庭共直接立案1866件,巡回执行团队共执结案件836件。

四是以创新为发力点,“三个加强”画好法治“同心圆”。构建营商环境“一盘棋”格局。加强府院联动。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重大涉企案件第一时间向党委汇报。建立并推行涉公案件“周化月清”制度,市委政法委牵头召开调度会19次,共调度案件191件,妥善化解126件。加强司法民主。坚持司法大众化与审判专业化深度融合,新选任90名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普通程序案件579件1114人次。认真执行《司法听证实施办法》,召开司法听证会4次。建立新媒体中心,开展“每周一‘典’事”等普法宣传活动65次,用典型案例讲好司法故事。加强在线服务。优化涉企立案工作,开通绿色通道,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立案审查平均用时不超过1天。推广“移动微法院”、“河北电子法院”、“互联网法庭”等平台,为企业高效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信息化支撑。

四、廊坊市安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以来,我局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市场监管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质效、抓落实、强管理,全力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一、完善随机抽查机制,公平公正公开执法

一是探索与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多部门联合抽查模式。结合安次区行业分布和市场特点,按照区域内监管重点、难点、关键点、风险点以及不同行业领域特点等因素,对辖区所有信用分级的市场主体按比例进行一次性随机抽查,确保多部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

二是推行“一业一查、优级少查、查后勿查”部门联合抽查。按照“能联尽联、应联必联”的原则,22个牵头部门共梳理出39个事项,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进行跨部门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充分结合信用分类监管,对于A类风险低、信用好的经营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B、C、D类经营主体,依次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二、积极维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创新成长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定印发了《安次区2023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案》,开展多领域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处理投诉举报、公布典型案例。

二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培育力度。以我区“地标破零”为目标,深入调研、挖掘、走访,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联动作用,调整年鉴版块,编审我区特色产业、产品11项,打牢我区地标培育核心史料基础,形成培育地标工作新局面。

三是做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和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作。大力开展专利转化供需对接会、积极对接京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铺开知识产权信息进企业、促创新服务普惠活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对接会、金融赋能惠企合作备忘录集体签署仪式;行动开展以来,双方匹配专利技术近70项,实现校企专利技术转让7件,组织3家企业申报廊坊市中小微企业引进实施专利促进项目,办理专利质押融资5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7620万元。

三、积极维护公平竞争,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大力夯实制度根基。成立廊坊市安次区公平竞争政策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廊坊市安次区公平竞争政策实施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制定印发了《廊坊市安次区公平竞争政策实施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廊坊市安次区公平竞争政策实施2023年工作要点》等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组织各部门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坚持“谁起草、谁清理”“谁制定、谁清理”“谁实施、谁清理”的原则,推动各部门严格按照《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落实公平竞争审查责任,从源头上防止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从而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四、筑牢依法行政底线,力促营商环境法治化

一是践行“一线工作法”,监管执法更接地气。结合“一把手走流程”工作,我局主要领导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主管副职、执法股室负责人、分局长积极参与,下沉执法一线,了解行政执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倾听一线执法人员、社会公众意见建议,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制定的免罚清单。

二是贯彻宽严相济,行政处罚更有力度温度。以2021年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为依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防止行政处罚“一刀切”,避免畸轻畸重。谨慎确定免罚清单适用范围,严控“安全阀”和“红线”。

三是创新执法方式,行政执法更有质效。结合“全省市场监管领域行风建设工作”要求,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包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尤其是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行政执法由“严罚式”向“容错式”转变。

五、廊坊市固安县行政审批局

廊坊市固安县行政审批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头号工程”,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着力打造“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作风最好”的政务环境,推行“三减一增”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省市政府、媒体以简报、新闻等多种形式加以推广,受到当地市场主体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勇于变革,推行“三减一增四全”新举措。从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着手,推行“3314”改革新举措,即坚持全局化、系统化、集成化三项原则,开展“三减一增”“四全”改革系列活动,进一步减总量、减程序、减人为,增加反映渠道,实行全公开、全代办、全上门、全监督等举措,通过政务服务改进“一小步”,实现便民利企推进“一大步”,持之以恒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率、优服务,助力县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追求卓越,打造“因固·安心”新品牌。加强和企业互动,倾听企业真实想法,解决影响项目落地、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打造“因固·安心”政务服务新品牌。一是坚持助企纾困,深入开展“访症结、问满意、谈建议、社会评、码上办、主动帮”活动,倾听企业的想法和需求,协调解决问题。二是坚持多轮驱动,深入开展“督落实、追责任”活动,保障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坚持做好企业幕后的“店小二”“护航员”。三是坚持保障机制,把各项惠企政策作为促发展的有力保障。出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多项创新型政策措施,真正提升营商环境实力水平。

不断进取,提升政务服务新高度。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审批服务提速增效。一是打造企业开办“4012”模式,实现“零材料”提交、“零成本”开办、“零距离”服务、“零见面”审批、一个环节办理,将开办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完成。二是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使用”、“承诺即开工”三步走审批模式,推行重大项目“首席代办制”,推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告知承诺、联合验收等举措,着力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的难题,促进投资项目早日开工落地、投产达效。三是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实施政务窗口“会客厅”式改造,通过提供线上线下咨询、全程帮办代办、辅助业务申报等全方位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

敢于突破,推出政务协同新形式。持续关注如何解决民生类个人服务事项的跑办奔波问题,多次走访临近的大兴区榆垡镇了解北京市乡镇级便民事项办理情况及需求。两地在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创新推出“政务晓屋”通办合作模式。依托“政务晓屋”共享平台,两地分别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置终端设备和云坐席客服平台,办事群众利用终端设备在异地提出办理需求,在云坐席的“面对面”审核受理,“手把手”指导办理下,可以实现202项便民服务事项跨省协同办理,从而节省了通勤人员办理业务过程中来回2个小时的往返时间和近百公里的往返路程。

精益求精,升级政务管理新规范。创新推进“京标入固”工作,促进京津冀政务领域协同发展。对标北京标准制定了《固安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和《固安县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与服务规范》两项标准规范,对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和运行进行了明确,提高各级服务中心大厅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并对窗口工作人员能力要求、服务要求进行了统一规定,助力政务服务中心组建一支职业修养良好、综合素质较高、业务知识全面、服务能力突出的窗口人员队伍。

六、廊坊市永清县税务局

永清县税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所需所盼,以提升内功为支撑点、以权益保护为关键点、以政策落实为发力点,持续丰富“永税通·清心办”纳税服务品牌内涵,不断提升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获得感,第一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2023年1月荣获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县局2023年4月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2023年6月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11月荣获河北省职工书屋、2023年12月荣获永清县“双争”活动示范窗口、2024年4月荣获河北省三八红旗集体。

一、以提升内功为支撑点,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更有质。聚焦办税缴费需求,持续增强服务能力、拓展服务体系、破解涉税难题,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充足“内动力”。一是强化能力促提升。依托自主学习、培训授课、量化考核等方式,多措并举抓实办税人员业务水平提升,以最新税费优惠政策及常用业务知识为切入点,定期开展办税服务厅综合业务能力测试并通报成绩,奖优警劣,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采取“远程+实地”检查模式对办税服务厅规范化管理进行抽查,检查结果计入考核,持续强化人员管理,有效提升纳税服务质效。二是优化体系促提升。持续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立足工作实际,将人工窗口整体数量压缩至14个,有效释放更多服务人员到征纳互动服务、政策宣传、远程帮办和争议化解等岗位,实现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建立以办税服务厅为依托、多点布局自助式办税终端“1+N”便利化办税缴费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管理分局纳税服务室改造,推动办税厅功能持续向乡镇基层延伸,实现纳税人缴费人“就近办”“自助办”“家门口办”,持续为市场主体输送发展动能。三是深化整改促提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读剖析营商环境测评六项基础指标、三项重点工作、社会民意调查考核内容,逐项对照自查,形成问题台账,深入剖析内因,制定整改方案,主动破难点、疏堵点、补漏点,推动税费服务再提升。

二、以权益保护为关键点,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更有效。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推进“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永清税务落地生根。一是打造权益保护“新平台”。建立纳税人缴费人权益保护中心和公职律师涉税争议调解中心,配齐配强2名专职人员,并建立由股室负责人、一线业务骨干、公职律师组成的多元化、专业化团队,“一口收办”各渠道税费服务诉求,强化权益保障、主动化解争议,在最大限度将咨询类、轻微涉税举报类事项处理在基层的同时,切实维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二是探索权益保护“新模式”。畅通涉税轻微举报分级处理机制,推出具有永清特色的“629”工作模式,对缴纳不动产契税、不予开具增值税发票等敏感性、聚集性诉求及时集中处理、批量办理,避免矛盾升级。三是完善权益保护“新思路”。建立纳税人满意度定期回访机制,以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发放“廉政监督卡”等形式,主动向纳税人缴费人征求涉税意见建议,及时掌握税务人员纳税服务、规范执法、廉洁自律等情况,对收集的意见建议均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切实做到纳税人涉税需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持续提高税收征管和服务水平。

三、以政策落实为发力点,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更有成。以惠企利民为导向,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全力推动各项税费政策落实落地。一是在政策宣传上发力。围绕优惠政策适用条件、涉税账务处理、申报流程等内容进行重点培训,开办纳税人学堂,发放宣传资料,力促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深入永清县“桃花节”、明珠购物广场、临空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场所开展集中宣讲,推动惠民措施及时落地见效。二是在走访解促上用力。持续开展“走流程”“走访解促”等活动,班子成员带队走访“专精特新”、重点税源、特色集群等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困难,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并向企业宣传解答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懂政策、会操作、能享受,推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精准落地。三是在银税互动上聚力。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持续扩大纳税信用应用场景,及时向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推送“银税互动”金融政策,积极帮助企业与银行对接,辅导企业办理贷款,真正将企业的纳税信用额度转化为融资信用,切实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七、于海滨

于海滨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湛,始终坚决落实全市部署要求和局党组工作安排,始终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顾大局的角度、谋发展的深度谋划和推进政府采购管理,不断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负责的廊坊市财政局“双盲”评审改革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项目荣获廊坊市2023年度“人民最满意的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带领相关科室在全省政府采购重点工作任务考核中拔得头筹;带队争取实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模式荣膺“河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称号、全省推广廊坊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管理典型经验。

一、该同志敢于担当,始终冲在工作第一线

于海滨同志分管政府采购工作以来,自觉将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牢、抓实抓细,始终做到一线谋划、一线推动。他带头研究宣传采购政策,首次组织编发《廊坊市市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规范采购限额标准、采购方式、采购流程,并印发通知,对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提高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质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时限签订合同并公示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有效提升全市政府采购业务水平。他坚持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尺,带头调研督导政策落实,专门组织走访企业1026家,真实了解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情况,收到意见建议183条,第一时间梳理吸收、改进管理,严格确保政府采购政策落地落细。廊坊市200万以上货物和服务类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30%以上份额、4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40%以上份额等事关市场主体切实利益的政策全面落实。其中,市直77个200万以上货物和服务类项目中小企业中标3.03亿元,占比达76%,远超30%份额;400万元以上备案工程项目7个,预算金额1亿元,已全部面向中小企业,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极大助力。

二、该同志善于创新,多次提出工作新方法

于海滨同志有着丰富的预算工作经验,他主动将预算绩效意识与政府采购管理深度融合,研究制定《廊坊市市级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创新构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机制,引导部门和单位按照轻重缓急顺序合理安排使用政府采购资金,并通过对各项目之间的资源分配进行权衡和优化,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最优的配置,显著提高政府采购预算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相关做法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他提出并推动了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公开评审专家详细打分情况,有效防止了投标企业以虚假资料投标或虚假应标的行为,并明显提升了专家打分的认真度和细致度,规范了评审专家评审行为,进一步增强了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相关做法被《河北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该同志勇于克难,带队开拓工作新局面

面对政府采购工作较为落后的局面,于海滨同志加班加点、锐意攻坚,一方面,组织精干力量对2022年9月以来的政府采购项目逐个“过筛子”,确保采购政策每个项目应享尽享,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另一方面,密集带队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咨询政策、汇报工作、争取支持,特别是将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管理打造为具有本地特色的典型做法,最终在全省年终政府采购重点工作任务考核三项指标中,“逆袭”获得一个A、两个B的最好成绩,并列全省第一名,有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提升。面对“双盲”评审改革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困难,他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坚持以改革的思维、最新的技术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双盲”评审,实现全省评审专家资源整合和共享共用、评审全过程电子记录可追溯,整体工作进度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有效遏制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人为干预,防止评审人员相互干扰、诱导评标,以制度机制保证机会平等,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682项“双盲”评审,涉及预算金额25.44亿元。

四、该同志精于管理,推动完善工作新机制

于海滨同志稳步推进政府采购精细化管理,先期组织建立《项目已发中标公告进展情况统计手工台账》,对中标项目采取手工式台账管理,全程掌控采购项目进展情况;后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政府采购监管平台,增加台账模块,通过软件系统功能提示督促市直部门严格履职尽责,为市场主体提供最温馨、最便捷的服务。他还建立了提醒约谈机制,对采购进度缓慢或代理行为不规范的单位进行及时提醒和约谈,并加强与各采购单位、代理机构等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席机制,有效促进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为提高政府采购管理水平、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八、郝德宝

郝德宝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突出,始终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总体部署和局重点工作,讲奉献、讲团结、讲担当,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牵头负责的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全部实现进位争先;创新推动的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并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牵头负责的全面深化改革考核、京津冀协同发展考核连年名列优秀档次。该同志被评为2023年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先进个人。

一、真抓实干,勇当优化营商环境“排头兵”

面对市行政审批局牵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多、重点任务多的困难局面,该同志紧盯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重点任务研判和落实,一方面以每个三级指标为最小单位,逐项调研、座谈,分析存在的短板弱项,研究破解路径和提升措施;另一方面对年度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逐项明确时间点、路线图,确保落实到位。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市行政审批局牵头负责的一级指标“办理建筑许可”全省第一,一级指标“政务服务”全省前三,一级指标“开办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一级指标“信用建设”实现进位;全省27项重点任务中牵头负责的15项重点任务取得8A、7B,在全省政务服务系统总得分全省第一、获得A等级数量全省第一。

二、精准放权,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完备的审批权限是经济快速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该同志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区域和县域发展。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先后组织向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争取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7项、协调市级部门赋权市县级审批事项76项,为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基础设施快速建设和项目落地提供保障;二是赋能重点区域。主动“跑省进厅”,为廊坊北三县争取省级行政审批事项22项,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向北三县下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所需的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市级审批事项24项,实现“市县同权”。三是聚焦“城乡融合”试点创建,为固安县争取省级行政许可权限12项,向固安县下放市级行政许可权限13项,为固安县高标准完成试点任务注入政策动能。四是支持县域发展。向各县(市、区)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39项,实现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县域全覆盖。五是规范基层事权。106个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全部投入运行,五大类19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放权到位;建设完成3447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应建必建”达到100%。

三、精准施策,促进园区项目落地

实现三年税收倍增是市委、市政府为省级园区提出的指标性要求,完整的审批权限、完善的配套服务是园区实现三年税收倍增的必要保障。如何向省级园区“规范赋权”在全省范围内还属空白。为此,该同志通过学习借鉴省外的经验做法,与省内兄弟地市探讨,实地到省级园区调研等方式兜清园区底数,掌握园区现状,综合每个园区实际特点,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并规范向省级园区赋予行政审批权限的通知》。同时,为确保权限下放和完善配套措施稳步实施,我跑遍了每一个园区,逐个进行政策讲解和指导,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第一批县级审批权限全部赋权到位,配套的帮办、代办措施的全部细化完善,进一步填补了省级园区的政策短板,为提速园区项目落地、实现三年税收倍增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区域通办”,加快政务服务跨区域协同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深化,廊坊北三县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企业和群众对异地办事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该同志率先提出了“协同发展,政务先行”的工作目标,在前期大量的对接沟通和工作调研的基础上,推动廊坊市政府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先后签订《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和《政务服务“区域通办”2.0版框架协议》,实现便民服务事项异地“自助办”→涉企服务事项跨省“全程网办”。一是“区域通办”1.0。以“自助办”为重点,通过互设政务服务自助服务终端、设立“区域通办”专窗等方式,辅之以建立政务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审批标准、健全业务交流、打通物流渠道等保障措施,实现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异地“自助办”。二是“区域通办”2.0。以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将涉企服务事项由“线下寄递”全面推向“线上办理”,依托一体化综合受理平台,采用“云窗口”模式,通过事项录入、远程互动、收受分离、材料寄递等方式,辅之以自助终端和移动端办理,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实现294项涉企服务事项异地“全程网办”。三是“两厅融合”。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廊坊大厂县)政务服务一体化办事大厅揭牌运行,打破以往地域限制和固有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以“云窗口”延伸为载体,促进异地政务资源整合、实体办事大厅融合,实现政务服务大厅异地协同办、联动办、交叉办,着力打造京津冀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样本。

九、张猛

张猛,男,汉族,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警务硕士专业,现任河北省廊坊市公安局政治部组织干部处副处长兼团委书记。

张猛同志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公安厅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一窗通办”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在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通过工作实绩促进了全市公安机关政务服务实现“四个转变”,加快了构建“市、县、所、站、室、网”便民服务新格局的步伐。我局“一窗通办”工作获得上级部门和企业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公安部研究室刊发《河北廊坊市公安局打造便民服务“四个场景”全力构建“一窗通办”新格局》文章,推广廊坊改革经验;省公安厅改革办传发《关于转发廊坊市公安局破解“一窗通办”设备融合难题经验做法的通知》,全省推广我局创新改革经验做法;市局在全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央视频、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报道廊坊市公安局“‘智慧警务’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相关新闻。

张猛同志2023年以来的一贯表现如下: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对标全国先进省市。张猛同志实地调研全市派出所和政务服务大厅,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结合调研情况牵头制定了《推行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一窗通办”综合窗口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派出所“综窗”民辅警全员考核细则(试行)》等政策指导性文件;积极对标先进省市,结合市局实际设计了全市统一的《派出所“一窗通办”窗口外观标识》,研究制定了各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参照清单》和《政务服务综合服务窗口工作规范(试行)》,推动“一窗通办”改革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是坚决落实局党委安排部署,推动构建“综窗”服务体系。张猛同志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指导打造政务服务大厅场景。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公安综合专区和综合服务窗口,配足配齐全科民警和“全警综窗助手”设备,实现全市临时身份证申办、驾驶证补、换领等户政、交警多种公安业务从受理到出证全流程“一窗通办”;打造派出所场景。在全市134家派出所实现“户籍+”全覆盖,结合地区经济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出基层派出所实现“一窗通办”工作的“西区做法”和“调河头经验”。在人口集中、经济较好地区配备“全警综窗助手”等整合设备,确保全部事项好办;在较为偏远地区配备交警“三合一”等必备设备,确保高频事项可办。打造24小时无人警局场景。充分发挥综合警务站和政务中心自助厅“24小时不打烊”服务优势,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固安县公安局便民服务中心、广阳区艺术中心警务站等多个单位建设启用“24小时无人警局”,放置居民身份证受理机、出入境自助签注机、身份证领取机等自助设备,开设群众自助服务和网办引导服务,构建“不打烊的为民服务港湾”。打造警务室场景。针对居民小区、学校、景区、街道和企业内部等不同服务对象,通过窗口进驻、材料代收、自助办理、网办引导等服务模式,将公安政务服务延伸至基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一窗通办”改革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创建“综窗实验室”。张猛同志调研发现,解决“一窗通办”系统、设备整合问题的主流做法是购买“全警综窗助手”等专业设备,但由于设备售价高达数万元,要实现派出所、警务站、警务室全覆盖难度巨大。张猛同志牵头抽调技术骨干成立“综窗”实验室,反复试验论证,研发驱动程序,编制操作规范,通过售价仅百元的USB电源切换控制器,将交管、户政、流管3类业务系统、15种外接设备整合为1台电脑、1套设备,真正实现“一机办理”,为“一窗通办”在全市范围铺开落地奠定坚实基础。开发了“一次性告知系统”,改变了原有的公安业务答复咨询模式,让办事群众获得全市标准统一、口径一致的答复,确保“同城通标”,让群众“只跑一次”,推动“一窗通办”改革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024年3月,张猛同志带队实地检查了134个派出所和11个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专区建设情况,达标验收率达到100%。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在廊坊市取得扎实成效,为我省优化经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廊坊公安力量。

十、白亮

白亮,男,198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200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廊坊市生态环境局广阳区分局分党组成员、副局长。近年来一直协助分局主要领导抓好广阳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认真履职尽责,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摸清摸实企业诉求,从环评行政审批服务、涉气企业环保绩效评级、一次清大帮扶企业执法检查等方面,整合生态环境领域涉水、涉气、危固废、自动监控、环境安全等五大类执法检查任务统筹,实施精准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痛点,切实帮助企业制定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经济和污染防治水平协同发展,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入研究政策,帮扶企业全面解决难题

面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纵深发展,结合上级文件要求,我认真分析研究广阳区涉污企业现状,牵头对接廊坊市环保产业协会专家学者,整合环境管理、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对涉污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将环保法规政策、行业新标准、治理新技术等及时传达给企业,做到精准指导、常态跟踪帮扶。2023年成功帮扶廊坊热电厂二期项目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为二期项目建设奠定了环保基础。同时积极帮扶热电厂环保“绩效评级”工作,主动对接廊坊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上报A级企业申报材料,确保提前完成热电厂环保绩效评级工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的解决企业因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停限产带来的影响,我再次邀请相关环保专家,对建成区内“小微涉气企业”和建成区外“一般性工业企业”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从各企业环评报告、排污许可和年度检测报告排放总量的平均值入手,筛选年排放污染物总量小于100千克的工业企业申请“小微涉气”企业管理清单,同时对建成区外环保治理设施先进、企业环保管理健全的企业申请一般企业管理,确保橙色及以下应急响应期间企业免于停限产。2023年成功将建成区内智盈瑞兴、上品车饰等11家涉气企业纳入小微涉气企业清单管理,建成区外宏博兴业、中油嘉昱、开通商混等5家企业纳入一般企业清单管理,切实保障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能够正常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优化执法监管模式,帮扶企业提升环保意识

作为执法监管网格长,我坚持技防优先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原则,不断加强执法技能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主动入企帮扶指导。我带领网格中队,将网格内排污单位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合理确定各等级排污单位的检查频次,充分利用“非现场执法”手段,结合无人机、在线监控、分表计电平台、视频监控等手段,全面降低入企检查频次,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科技化、精准化。

严格落实《廊坊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试行)》规定,坚决做到“首违免罚,轻微不罚”,对情节轻微、初次违法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对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主动改正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作出环保守法承诺的企业,按照规定坚决做到减轻处罚。通过努力辖区工业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增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强化服务宗旨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将企业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所急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类型问题,量体裁衣,探索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聚焦重点难点,紧盯短板弱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补齐短板,为企业营造良好健康发展环境,着力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一、张辉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进一步便利纳税人缴费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意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力争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让“真金白银”更快地直达企业,在稳住经济大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基层税务部门是与纳税人缴费人接触次数最多、联系最紧密的政府部门之一,我们的纳税服务质量、征纳互动水平直接影响着税收营商环境,是人民群众衡量政府服务水平的试金石。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尤其是京津冀区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廊坊市政府《政务服务“区域通办”2.0版框架协议》的签署,“区域通办”2.0版已覆盖廊坊市本级、临空经济区、北三县全域。为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作为香河税务部门“一把手”,我积极带领全局上下在税收政策环境、税收执法、纳税服务及权益保障等方面加快与京津协调对接,以实际行动作出探索京津冀跨区办税协同新实践,着力促进区域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以共建共治为指南,推动区域税收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推动京津冀税收一体化发展,深入探索跨区域关联企业、共管企业矛盾化解渠道。定期与京津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在共同研究推动迁香企业优惠政策享受、跨区域服务纳税人等问题上形成长效机制,参与制定《关于支持鼓励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由其他区域迁入香河的企业达到39户,较上年同期增加77%。

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推进区域执法标准统一。建立并逐步完善北三县与通州区税收联合分析工作机制,通过分行业、分企业规模等多种方式进行域内企业数据分类归集,增强税收风险防控能力,为建立协同风险管理机制奠定坚固基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京津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京津冀地区不予实行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等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通州区和北三县跨区域经营涉税事项管理规范,推动实现同类问题“一条线”,推进区域间税务执法标准统一,实现执法信息互通、执法结果互认,既有效管理和服务纳税人,又能更好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以跨区办税为路径,推动建设税收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推进跨区办税协同,积极带领香河县局与京津两地税务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络沟通及业务协作机制,共同制定办税服务厅联络沟通、一体化税费业务咨询岗工作职责等制度文件。通过互设自助办税终端、一体化业务咨询窗口和云桌面电子税务局链接入口等方式,共同为跨区域纳税人就近解决涉税问题提供便利。逐项梳理跨区域涉税业务办理清单,对标对表,互相学习借鉴对方好的做法和经验,共同探索业务通办方式和路径。尤其是与通州区税务局共享宣传工作经验,结合本地区特色、实情,在以税辅政等方面反馈税务部门服务京迁企业在香河发展的相关素材,广泛开展税收宣传配合,推动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打造税收协同发展示范区。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香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我亲力亲为,带领国家税务总局香河县税务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真抓实干,持续开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和纳税人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显著增强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23年以来相关工作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央广网、中国税务报、河北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刊播报道37次;荣获“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百佳”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2023年度县局组织绩效考核取得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十二、李卫征

李卫征,男,汉族,198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8年7月参加工作,201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国网冀北电力文安县供电分公司党委委员、副经理。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工作经验丰富,能够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将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深知电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始终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供电可靠性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一、强化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为进一步加深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决定部署的重要意义认识,李卫征通知自觉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重点学习了《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北省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廊坊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文安县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同时对供电公司内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进行认真研读,分析当前服务形势,开拓思想,让服务更加贴近客户。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提高了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落实的能力。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他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敢于创新实践,为供电公司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二、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李卫征同志积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全面落实“三零三省”服务政策。他主动深入企业、社区,了解客户的用电需求和痛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供电方案和服务,满足了企业的特殊需求。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助力企业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工作,使得客户投诉率大幅下降。

他推动实施了“一站式”服务,简化业务流程,推广线上办理服务,缩短了企业和居民的办电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为供电公司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廉洁自律情况

李卫征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自觉履行党的义务,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初心与使命,树立并坚守底线思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能维护大局,注重团结,以诚待人。能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对工作实事求是尽职尽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在工作生活中没有“四风”有关问题的现象发生。

在李卫征同志的带领下,国网文安县供电公司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他的先进事迹在供电公司内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他所带领的部室及班组成为了公司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整个公司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十三、金海松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金海松同志作为县营商办主任,始终坚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结合文安发展过程中发现的新堵点、新难题,逐步完善、深化提升系列政策,牵头组织起草了《全面提升办事效能育企业舒心文化八条措施》、《文安县持续深化“两个不见面”推动工程建设审批提速10条措施》、《深化传统产业末端服务8条措施》、《文安县优化营商环境宣传贯彻方案》等政策措施;参照市工作体系制定了《文安县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明确了部门和阶段责任分工,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2023年以来,147家企业先后享受政策红利,其中涉及模拟审批7家,先建后验43家,拿地即开工项目2家,告知承诺制57家,分期规划条件核实8家,豁免用地证16家,享受区域评估成果的14家,有效缩短了每个项目的落地时间。2023年围绕工程建设审批提速出台4.0版“10条措施”,深入推进“分阶段申领施工许可证”、探索建立分期验收模式等,让项目投资方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文安人的满满诚意;2024年,围绕“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末端落实”,推行放宽部分产业准入条件、规划条件核实误差分级管理、落实工业项目“竣工即投产”、单体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等工作举措,让项目审批更高效、服务更精准。同时立足发展需要,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推动工作创新,会同网信办等相关部门搭建上线助企惠企“码”上办服务平台,让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成为现实,实现了“政策”找“企业”的转变,畅通了企业意见反馈渠道,架起了政企双向沟通桥梁,全力助推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打造了“两个不见面,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推进了营商环境改革从1.0到5.0迭代升级,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文安篇章提供政策保障。

十四、钱中伟

钱中伟,男,中共党员,199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他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他谋事干事、创新开拓,他敢想敢干、勇于担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干就干好、干就一流,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他的带领下,大厂县发展和改革局被市委组织部选树为2022年度廊坊市“争创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十佳集体。

一、坚持项目为王,助推项目高质量建设

钱中伟同志充分发挥县项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县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职责,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一切为项目服务,一切为项目着想,一切从项目出发,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帮助项目单位全力破解制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全心全意当好项目单位的贴心管家,以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共组织召开县项目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4次,审议通过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6个;共组织召开县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议9次,审议通过政府投资项目26个。此外,七个项目库高效建设,全县列入市级领办代办项目4个。全县累计成功申列省市重点项目32项,总投资164.8亿元,项目开工率100%,当年完成投资36.9亿元,投资完成率185.5%。成功组织全县总投资19.4亿元的14个重点项目举行集中开工活动。全县谋划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23.72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3.16亿元,已完成投资13.69亿元,投资完成率104.3%。

二、狠抓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钱中伟同志坚持以考核为指挥棒,充分发挥县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职责,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牢牢把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经济运行定期会商、分析、研判、调度等工作制度,力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按序时进度达到预期目标。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1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8.1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9.1%,全市排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3亿元,同比增长6.2%;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47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4.7%,同比增长73%,完成比、增速分别排全市第二位和第三位。同时,狠抓经济发展绩效专项考核,前三季度,我县经济发展绩效专项考核全市排位第二。我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在全省20个优化开发区中排位第二,全市排位第一。

三、恪守服务为本,打好助企惠企组合拳

钱中伟同志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工作理念,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大力扶持县内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努力推介域内企业。2023年,冠能石油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美仪电气、天健龙维、冠能石油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思拓光伏、廊坊西波尔、河北硕日石英等14家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2023年底,我县共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骨干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4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四、强化科技赋能,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水平

钱中伟同志积极深入企业,帮助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研发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借助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开发新项目。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微成长”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计划、科技领军企业“领头雁”计划,精心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壮大科技企业数量规模,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2023年,已连续第三年荣获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A类县,排名比上年上升6位,得到了省科技厅领导表扬;全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2亿元,比上年增长0.9亿元;166家科技企业完成“河北加计扣除”平台注册;美仪电气等25家企业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百灵威等99家企业成功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荣合齿轮等102企业被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力姆泰克等9家企业成功认定市级研发中心,全县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53家;时硕微芯承担的“年产200万只小型低损耗射频滤波器产业化项目”等4个科技专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均已按计划进度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五、坚持苦干实干,实现工作实绩新突破

钱中伟同志既坚持着眼全局抓统筹、抓谋划,又立足实际定举措抓落实,坚定政治方向,强化责任担当,着力调结构、稳增长,在履职尽责中践行初心使命。他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并多次带队跑省进厅汇报大厂县项目情况,赢得上级领导和有关处室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2023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产业项目11项,总投资116.21亿元,签约项目数量、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11家企业在全市优秀民营企业表彰表扬大会上获奖,数量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5·18”廊坊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共计7个;成功推荐食康坊、跃华春和芝澜小馆等3家餐饮企业入选廊坊市“十大餐饮名店”和廊坊市“十大特色小吃店”;成功招引投资10亿元产业项目1个;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11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为企业争取资金3548万元,在全县争资考核中稳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