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见

廊坊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021年06月07日 来源: 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 字体:  

为了全面提升廊坊市火灾防控水平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北省消防条例》、《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廊坊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编制了《廊坊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自2021年6月8日起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希望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意见和建议请以电子邮件、传真或邮寄方式于6月23日前反馈至廊坊市消防救援支队。

电子邮件:lffzyshxf@163.com

邮寄地址:廊坊市北凤道3号

联系电话:0316-5267077(传真)



廊坊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前言

《廊坊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是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后第一个五年规划。为了全面提升廊坊市火灾防控水平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推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按照廊坊市建成“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北省消防条例》、《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国家、省、市党委政府及省消防救援总队关于廊坊市消防救援工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四五”时期廊坊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是今后五年廊坊市消防救援工作的行动纲领。本规划编制基准年为2020年,实施期为2021年至2025年。

第一章 现状成就和形势分析

(一)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市立足首都政治“护城河”的最前沿定位,充分发挥“桥头堡”、“排头兵”作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总要求,全力推动和深化消防救援事业改革创新,打造多元化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1、全市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十三五”时期,全市共发生火灾35639起,亡25人,受伤6人,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圆满完成全国两会、“5.18”经洽会、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京津冀图书展览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京津冀投资贸易洽谈会、文化博览会、“9.26”农交会、中超联赛等重要活动和重要节日消防安保任务。大力开展火灾救援、重大车辆事故救援、水域救援、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出动4万余次,出动车辆13万余辆次,出动警力50万余人次,抢救疏散各类被困人员4000余人次,参战消防员零伤亡。消防经费总投入13.42亿元,有效提高了全市消防救援能力。消防灭火救援力量不断增强,国家消防救援人员和政府专职消防员、消防文员达1300余人,累计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600余人,消防文员200余人,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表1:十三五时期消防救援出警情况一览表

年度接警(起)其中死亡(人)受伤(人)
火灾(起)抢险救援(起)社会救助(起)
20167025610673218701
2017756065099559662
201810588937881639451
20199327840256136431
202062645244581439111
合计407643563936451480256

表2:十三五时期消防救援情况一览表


出动车辆(辆)出动警力(人)抢救疏散被困人员(人)抢救财产损失(万元)
火灾118326516235769319
抢险救援105635281525863766
社会救助429621480670186
合计13318559053040254271

2、消防安全责任制日益健全。一是逐步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及监管责任、基层组织消防工作责任、社会单位主体责任“三类责任”。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协调联动,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出台了《廊坊市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若干措施》、《廊坊市市政消火栓建设和维护保养管理办法》、《廊坊市消防“联查联演联战”工作办法(试行)》等系列规章制度,将消防安全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健全消防安全组织,落实“网格化管理”。全市划定119个大网格、3170个中网格、6583个小网格,三级网格均纳入综治平台,实现规范化管理。基层综治、社区、网格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嵌入消防安全管理模块,消防工作纳入基层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持续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活动,提升社会单位的消防管理水平。

3、社会消防安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开展火灾隐患研判预警及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全面部署消防专项治理行动,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分析研判火灾形势,以“联查联演联战”工作机制为抓手,组织发改、应急、教育、商务、文广旅等部门组建调研专班, 全面开展3927家人员密集场所、471家易燃易爆单位、15栋大型综合体建筑、2452栋高层建筑、37个地下空间、24处文物古建单位等消防安全高风险排查工作。开展了冬春火灾防控、火灾隐患整治“平安系列”、“攻坚系列”、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电动自行车、大型商业综合体等12类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减少了火灾隐患。二是深化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和“标准化”管理,在全市864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了“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工作,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4、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一是消防专项规划工作稳步进行。《廊坊市中心城区消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政府审批。霸州、固安、文安等8个县(市、区)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其余未编制消防专项规划和规划到期的县(市)结合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启动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消防救援站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并投入执勤消防救援站15座(其中小型消防救援站11座);在建消防救援站5座(其中小型消防救援站3座),为十二五期间建站数量的5倍,全市消防救援站总数达到38座。三是消防装备科技水平明显提升。依据各县(市、区)装备建设评估论证意见,加快车辆装备的更新换代。累计投入装备经费5亿余元,购置消防车100余辆,消防车总数达200余辆。现有符合标准配置各类灭火救援器材54166件套,灭火剂363吨,已配备101米云梯消防车、强臂破拆车、大跨度举高喷射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消防灭火机器人、侦查机器人和无人机等高端装备,消防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消防水源建设力度加大。初步厘清市政消火栓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职责,新增市政消火栓1752座,市政消火栓总数达到5095座,在消防救援站、消防安全重点地区加强消防水鹤建设,新增消防水鹤64座,消防水鹤总数达到89座。通过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城乡结合部供水管网延伸及农村集中供水改造,完善消防用水条件。

表3:“十三五”时期建成并投入执勤各消防救援站详情表

序号隶属单位消防站(队)名称地址建筑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类别投入执勤时间
1大厂回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燕祁路消防救援站 大厂县潮白河工业区燕祁路东侧56327299一级站2016.08
2固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固雄路消防救援站固安县礼让店乡屈家营村东侧,固雄公路西侧38636667一级站2018.06
3柳泉镇小型消防救援站(柳泉镇模块化消防站)固安县柳泉镇南义厚村,106国道以西11001494小型站2018.06
4渠沟乡小型消防救援站固安县渠沟乡渠西,固雄路西侧11001517小型站2018.06
5牛驼镇小型消防救援站固安县牛驼镇牛驼六村,106国道东侧11001494小型站2018.06
6大城县消防救援大队廊泊路消防救援站大城县廊泊路旺村镇张荆河村西侧21001500二级站2019.8
7留各庄消防救援站大城县华美集团玻璃棉制品公司B区28004200二级站2019.6
8三河市消防救援大队燕灵路小型消防救援站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燕灵路与行宫西大街交叉口西南角500800小型站2017.07
9燕昌路小型消防救援站三河市燕郊开发区京榆大街959号5001200小型站2017.07
10迎宾路小型消防救援站三河市燕郊开发区迎宾路907号5001000小型站2017.07
11东环南路小型消防救援站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大石各庄村口西500800小型站2017.07
12东外环开发路小型消防救援站三河市燕郊开发区东外环开发路新东环建材大世界北侧500900小型站2017.07
13潮白大街南站小型消防救援站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燕灵路69号500800小型站2017.07
14东外环小型消防救援站三河市东外环隆泰庄园8911800小型站2018.02
15文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大留镇小型消防救援站文安县大留镇镇东联小小学东侧601402小型站2019.05

表4:十三五时期在建各消防救援站详情表

序号隶属单位消防站(队)名称地址建筑面积(平方米)占地面积(平方米)类别
1霸州市消防救援大队霸州市消防大队特勤站霸州市城区办北杨庄村、裕华东道北侧6744.915200特勤站
2堂二里小型消防救援站霸州市堂二里一街600500小型站
3永清县消防救援大队永清第二消防站永清县刘其营乡恒山北路与台中道交口12514.7721260特勤站
4文安县消防救援大队新镇小型消防救援站文安县新镇镇106国道养护中心院内8502000小型站
5固安县消防救援大队东湾乡消防救援站固安县马申庄村南、大清河园区管委会院内803.61064.89小型站

5、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一是灭火及灾害事故专业化救援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紧紧围绕“全灾种、大应急”实战需求,以全市8个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10个政府专职消防队为依托,成立水域、地震等专业救援队伍,组建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全面升级高清指挥视频、轻型卫星便携站和4G单兵图传设备,保障灾害事故现场应急通信需求,保护廊坊市490余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健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应急演练。将企业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等社会化救援力量逐步纳入消防指挥调度体系,成为消防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形成覆盖市、县两级政府-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救援体系。三是消防救援训练不断与时俱进。加强执勤备战,深化实战演练,完善消防员实战训练体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开展多层面专业技能训练,全体基层消防站消防员均通过考核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消防员专业处置能力。四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不断壮大。制定下发《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发展三年规划(2018年-2020年)》,深入推进11个全国重点镇、20个省市重点镇乡镇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建设。严格落实省13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企业专职消防队伍8支,达到了有车辆、有器材装备、有库(室)场、有消防员的标准。企业、社区、农村等建有微型消防站的均配有2-6名专(兼)职微站消防员。

6、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水平不断夯实。针对承接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转移产业项目,组成专项服务团队,主动对接、上门服务,逐一制定服务保障措施。针对京津外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实行分阶段消防审验,提高审验时效;对重点项目提供消防设计咨询服务,对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提供专人专办、一案到底的跟踪服务,有效提升了消防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

7、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一是社会化宣传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常态化消防宣传教育机制,组建消防安全宣讲团42支,全市中小学校全部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四有”工作目标,全市建成市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1个,县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11个,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1个,消防文化主题公园3个。二是消防宣传格局逐步形成。定期对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组织一系列主题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火灾警示和植入性消防宣传。基层消防宣传教育不间断,196个社区聘有“社区消防宣传大使”,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通过传统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公共交通车辆等多种方式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社会公众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达到87%,人民群众关注消防、参与消防的热情和自觉性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重大挑战

“十三五”时期,全市消防救援事业成就显著,但是,对照锻造“全灾种、大应急”的建队标准,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制约消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体制性、瓶颈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少数部门仍然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落实还不到位。部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基层政府组织机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运行仍不规范,消防管理“末端”存在盲区。部分行业对本系统、本行业消防安全管理力度不大,行业性火灾隐患问题突出。部分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制度不落实,违法、违规、带“病”经营现象仍然存在。

2、火灾风险持续增多。一是人口产业转移带来的火灾隐患。在北京天津疏解相关低端落后产业背景下,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向三河、香河、大厂、固安、广阳和开发区等地,一些不合规定的小仓储物流和小型企业、家庭作坊随之涌入,另外霸州家具产业集中,小企业、家庭作坊数量庞大。这些小企业违规租赁、使用空置仓库、厂房、住宅,甚至将已停用的不合格仓库、厂房擅自恢复使用,或者擅自搭建彩钢板房用于生产、仓储,生产作业区域与生活区域无安全分隔措施,致使全市火灾隐患大量增加。二是城镇化的推动带来的火灾隐患持续增加。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空间越来越多;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养老机构、旅游景区、文博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量大面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发展等导致局部地区消防衍生风险急剧攀升。三是农村火灾仍为多发区域。农村基础设施缺乏,道路普遍狭窄,部分路段设置限高限宽,消防水源欠缺,部分农村居民私自对住宅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用于九小场所、生产作坊等,而这些建筑多数不具备基本的消防安全条件,存在众多火灾隐患,排查难度和整改难度极大。冬季取暖期间,农村地区用电、用气剧增,农村普遍存在电器、燃气取暖设备使用不规范,电气线路、燃气管道周围堆放易燃可燃物,燃气管道破损检修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同时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使用劣质电器、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现象。村(居)委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燃气、电力企业主体责任,驻村“两员”巡查、宣传责任仍存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火灾风险加大。

3、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消防救援站、消防水源等规模性总量“欠账”和结构性“欠账”仍然存在。城镇消防救援站保护半径大,平均每座消防救援站服务面积约18平方公里,远达不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以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达到辖区边缘原则要求,各类站辖区面积普遍超出规定的一级站不宜大于7平方公里、二级站不宜大于4平方公里、小型站不宜大于2平方公里的原则要求。现有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损坏现象较为普遍,维护保养不到位,制约了灭火救援任务开展。

4、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尚待整体提高。社区、农村消防宣传工作覆盖面窄、针对性不强,固定公共消防宣传设施建设仍待加强。一些部门和社会单位参与度低,部分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员工消防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无证上岗、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等因素仍是企业火灾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消防宣传教育社会化、公益化程度严重不足,社会公众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提升缓慢。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群众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社会公众对消防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日益繁重。“十三五”时期,全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4.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20余万人,城市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工厂企业不断增多,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完成,导致火灾隐患逐渐增多。针对特殊灾害事故处置的技战术研究较少,攻坚手段、实战经验仍显不足,且当前基层执勤实力不足,与繁重的灭火执勤任务不相适应。全市应急救援联动体制不够完善,相互协调沟通不畅通,缺乏统一、有序、科学的组织指挥,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加之非传统致灾因素激增,各类灾害事故呈现形式多样化、危害严重化、损失增大化的新特点,社会救助、应急救援等非火灾处置任务比重趋高,灭火救援任务将更重、难度将更大。

6、社会消防安全监管力量较为薄弱。全市现有消防监督干部83人,担负着864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669家一般单位的消防安全监管责任,此外,每年还担负着重要活动和重要节日安保任务;冬春火灾防控、火灾隐患整治“平安系列”、“攻坚系列”、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电动自行车、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专项整治行动,现有消防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存在日常执勤执法不到位情况,三河燕郊和霸州胜芳等区域建成区面积较大、产业聚集、单位数量多,消防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7、常态化防疫新形势下经受更大考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类经济主体在资金压力下,可能降低安全标准、减少安全投入,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同时政府财政收入放缓甚至下降,对保障消防投入也形成不利因素。从自然灾害形势看,“十四五”时期,重大灾害发生频率仍然较高,应对处置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应对这些风险、挑战,需要我们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开动脑筋创造性制定规划政策,引领消防工作破题开局、行稳致远。

(三)面临的重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创新廊坊、数字廊坊、健康廊坊、平安廊坊、品质廊坊的关键期。全市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承担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交通、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责任。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门户地位凸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大发展快发展的时机已到、大势已成,为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建设给予特殊关爱,“四句话方针”为消防救援队伍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消防救援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指明了前进方向。河北省、廊坊市对消防安全高度重视,对消防救援队伍高度关心关爱,不断完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为有效履行消防救援核心职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2、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是重大机遇。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自上而下越来越强的共识,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廊坊市坚持“两个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对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视,投入越来越大,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务实有力。廊坊市正进入京津冀深入协同、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临空产业链重塑所形成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产业竞争力加速重构的机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3、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重要支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为廊坊市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和推进产业交叉融合带来难得契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廊坊市产业升级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推动形成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的动力源,进一步推动产业实现迭代升级。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在消防领域深度集成应用,促使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加快淘汰,将大幅降低消防安全风险,有效提升消防安全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应急救援、遂行保障等能力,为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廊坊市加快建设“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筑牢底线思维,聚焦风险防控,突出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廊坊市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为全面实现我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夯实消防安全基础。立足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谋划消防事业,加强顶层设计,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科学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合理规划消防安全布局,积极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火灾防控体系。

2、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消防发展难题。瞄准消防救援站建设缓慢、消防力量不足、灭火救援能力滞后、消防装备不适应等短板,针对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火灾隐患突出、消防安全条件差等问题,科学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除隐患、补短板、强基础,真正解决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矛盾,实现消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3、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完善消防工作机制。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推进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中介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改革消防行政审批制度,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消防技术服务质量。创新消防力量招录模式。强化科技应用,创新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着力建设“全灾种、大应急”任务下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体系。消防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火灾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消防力量体系基本形成,逐步实现城乡灭火救援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防救援智能化迈入崭新时代,加速促进现代科技与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用好大数据,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大消防工作的发展,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年度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持续减小,确保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亡人、伤人四项指标平稳。

其具体发展建设目标是:

1、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强化重点区域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治理,确保火灾形势保持稳定,坚决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确保年度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9以内。确保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亡人、伤人四项指标平稳。

2、消防装备科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灭火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机制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新购及淘汰各类消防车150余辆,消防站车辆器材装备和消防员个人防护标准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装备科技含量。建成综合应急救援数据信息查询平台,实现联动单位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健全消防网格化管理标准,实现与平安综合系统的有机融合。2025年消防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100%。

3、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现代化培训中心基地;持续加大特勤和普通消防救援站专业化建设力度,消防救援站建设补齐短板,新建各类消防救援站26座,力争城镇建成区消防救援站5分钟可达覆盖率满足规范要求;加快消防水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建市政消火栓1000余座、消防水鹤40余座,确保满足国家规范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4、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持续完善地震、水域、高层、地下、化工等共7支灭火救援专业队,不断提升灾情处置与战勤保障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承担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攻坚和跨区域增援任务。规范政府合同制消防员的招收、录用,加快企业专(兼)职消防力量和农村、志愿消防力量建设全面推进,全市11个全国重点镇提升成国家标准级乡镇消防队,其他乡镇100%建立政府专职及志愿消防队伍。

5、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稳步提升。大力发展新兴宣传手段,进一步深化普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全市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率以及消防宣传“五进”普及率达80%。全民消防安全意识、逃生自救能力明显提升,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达92%以上。

6、“智慧消防”进程建设加快。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物联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率达100%,灭火救援指挥、调度、决策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管理,充分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建设消防大数据平台。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一)强化消防法治化建设

1、完善廊坊市消防法规规章制度。全面清理与消防改革不适应的地方性规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修改进程,将只涉及执法机构名称、职责变更和亟需与改革意见相配套的规定,及时纳入地方法规规章“一揽子”打包修订范围,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法治保障。针对审批、消防执法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索法制建设解决方案。

2、深化消防执法改革,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正公开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全面贯彻执行《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若干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消防执法改革,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互联网+监管”为支撑、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为保障的新型消防监管机制。消防救援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平台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完成对接,实现信息交互、数据共享、联合惩戒。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督人员知识培训体系。健全严格、全面、系统的培训机制,坚持岗前必训、晋职晋级必考制度。建立集中培训、网上自学、网上考试、网上考评管理制度,对从事协助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消防文员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三是强化执法管理系统化建设。对所有案件进行法核,进一步完善执法质量考评机制,通过网上监督、实地抽查、随机回访,确保执法真实性。强化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严格执法办案的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和网上考评,杜绝体外循环,把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大力推广应用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实现一线消防监督人员100%使用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当场检查、当场录入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实现对执法活动从起点到终点全覆盖的流程控制,提高执法效率,节约执法成本。

3、广泛开展消防法治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法治意识。结合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将消防安全纳入公务员培训、职业培训和科普、普法教育内容。通过举办“119”消防宣传月、季节火灾防控消防宣传、“上好一节消防课”等活动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法治意识,依托全市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救援站、消防宣传车、社区消防宣传大使、户外视频、小区展板以及网络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的消防安全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发展的政策制度,明确消防救援机构和有关部门对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的指导和监管职责,发动群众自查自改、举报投诉火灾隐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认真落实《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廊坊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领导责任。每年召开消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地消防工作重大事项。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办公会议定期听取消防工作汇报,定期向上级政府专题报告本地消防工作情况。健全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目标责任,纳入日常检查、政务督查重要内容,逐级组织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加强消防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与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履职评定、奖励惩处相挂钩的制度。

2、推动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推动职能部门将消防安全纳入行业安全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应急预案,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督办、业务检查和考核评比等内容,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依法督促各行业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定期研判本行业、本系统消防安全形势,开展针对性消防安全检查治理,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消防安全委员会各项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创新联合监管方式,加强部门之间联合执法、督查督办、信息共享和函告警示等工作力度。通过修订消防法规、联合发文等形式,明确和细化应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机关、市场监管、消防救援机构等部门的消防安全监管范围和职责边界。

3、细化基层末端治理责任。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运作机制,全面建立以属地管理为主体、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行业部门监管为支撑的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模式。推动乡镇街道设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委托或授权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履行消防监督执法权,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消防工作派出机构,组织、指导和督促辖区居(村)委会、单位和群众做好消防工作。明确细化居(村)委会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将履职情况纳入“平安廊坊”考评内容。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消防工作融入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公安派出所、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等力量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工作。推进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镇,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密集的乡镇、工业园区等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

4、落实社会单位主体责任。修订并施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社会单位就业培训、岗位培训、职业培训的内容,强化人员密集和易燃易爆等火灾高风险场所消防宣传培训制度,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消防安全内控体系和自主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公示承诺制度,强化连锁经营、集团企业消防安全纵向垂直管理;建立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和约谈机制,完善社会单位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实施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积分管理和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履职工作清单,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实行履职能力评价机制。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履职情况纳入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加大媒体曝光力度,通过行政和舆论压力督促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努力构建单位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建共治格局。

5、严格考评奖惩问责机制。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制定相应的县(市、区)级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完善规划实施考核机制,制定评价和考核标准、实施细则,推动规划落到实处。提请市政府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和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

6、加强火灾事故倒查追责。建立健全消防事故主体责任追查制度,对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火灾,由县级以上政府依据职责分工逐起组织调查,倒查事故单位和涉及的工程建设、中介服务、消防产品质量、使用管理等各方主体责任,依法给予相关责任单位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相关责任人员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行业禁入等处罚,对监管责任不落实或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依纪严肃问责;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调查处理信息通报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制度,调查评估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强化警示教育。

(三)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城乡消防专项规划编修。结合廊坊市及各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确保100%的县(市)和全国重点镇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乡村消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同步推进消防基础建设和维护管理。严格落实消防专项规划,预留消防队站等建设用地。保证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2、继续加大消防救援站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消防救援站26座,全面提高灭火及应急救援能力。廊坊市区本级结合东安路消防救援站新建培训中心基地,新建5座消防救援站;广阳区新建1座消防救援站;开发区新建1座消防救援站;安次区新建1座消防救援站;三河市新建4座消防救援站;大厂县新建2座消防救援站;香河县新建6座消防救援站;霸州市新建1座消防救援站;永清县新建1座消防救援站;固安县新建1座消防救援站;文安县新建2座消防救援站;大城县新建1座消防救援站。

3、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持续开展打通“生命通道”行动,加强消防车通道的规划、建设、管理,优化完善路网结构,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消防车通道,改善消防车应急通行状况。结合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综合考虑老旧小区内部道路防灾救灾和避难疏散的需要,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结合全市打通“生命通道”有关工作部署,提请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管理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夯实各方监管责任。推动公安交警部门加强城市建成区道路停车管理,推动住建部门督促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消防车通道巡查、检查。建立完善弹性停车、错时开放、潮汐停车、共享停车等政策机制,推行更加专业规范的停车管理;积极引进专业停车管理公司,合理利用空间规划建设停车位,规范管理居民停车。新建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在消防车通道出入路口和路面及两侧施划醒目标志标线,设置警示标识标牌。

4、加强消防水源设施建设。推动市政给水管网、市政消火栓与道路同步建设,新建市政消火栓1000余座,消防水鹤40余座;维修现状损坏及补齐缺失的市政消火栓。继续加强全市消防水源的整治工作,落实全市天然水体取水口、人工水源规划与建设,加强天然和人工消防水源的保护,并在有条件的区域和单位增建消防水池等设施,督促消防重点单位定期维护保养水泵接合器、消火栓,保障消防应急用水。

5、加强消防通信系统建设。升级消防指挥中心,加快推进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及全国消防一张图,提升网络接入、音视频集成、信息汇聚和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实现“精准化接警调度、全过程指挥支持和智能化辅助决策”。通过推进智能指挥系统应用,实现与应急、气象、交管、水务、电力、燃气等灭火救援社会联动单位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协同合作。升级视频协作管理系统,实现多方音视频交互和共享协同,满足多网协作、高清化、移动化和可扩展的新需求。准确采集事故现场全景信息,发送灾情位置、现场音视频资料,第一时间共享灾情信息,提高通信效率。拓展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解决复杂环境下的信号覆盖问题,实现各指挥部之间、各作战单元之间、指挥部与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大队级指挥车配备,加强基层高科技通信装备配置,实现关键设备“双机热备”。

6、加快消防装备建设。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一级以上消防救援站6辆/座、小型站2辆/座要求,全市需新购各类消防车117辆;根据使用年限和报废标准,淘汰各类消防车38辆。进一步优化灭火消防车、举高消防车、专勤消防车、战勤保障消防车等消防车辆配置,适当增配大功率高喷消防车、高层供水消防车、远程供水消防车、排烟消防车、洗消消防车等特种消防车。满足城市消防灭火救援实战需求。针对老城区、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特点,研究配置适用于狭窄、复杂道路和农村地区灭火救援的“小、灵、巧”车辆装备。在城区适当配置攻坚和综合救援装备,配齐、配强侦检、破拆、救生、通信、排烟、照明、堵漏以及消防员呼救器后场接收装置等。

(四)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和水平

1、开展消防安全形势分析,指导各地开展重点区域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完善火灾风险评价预警机制,形成常态化与重大活动火灾风险评价预警通报机制,推动火灾风险评价社会化,监测研判消防安全动态,定期汇总、发布火灾隐患和防范措施,及时消除火灾风险。发挥专业安全评估机构、地方高校以及消防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优势,建立风险评估专家库,设定评价指标项目和权重系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估标准和体系,开展定性、定量和城市火灾风险综合评估,重点加强全市重大危险源、火灾高危单位、大型商业综合体、家具产业、木材加工产业和塑料产业等重点场所和区域的风险评估;依据评估机构建立以消防安全责任、消防法制、重点管控、宣传教育、社会治理、综合保障、应急救援、工作考核为重点的城市公共安全火灾防控体系。

2、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划分,细化管理。实时将城市建成区、农村地区划分为网格化联防区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工业园区及禁煤区所有街道社区和农村微型消防站建成率均为100%,消防安全社区建设达标率100%。督促乡镇街道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假日和民俗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广泛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在社区、行政村、居民楼院、单位、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橱窗(标牌),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提示。广泛开展家庭社区、学校、农村、人员密集场所和社会单位等五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基层治安防范力量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将消防安全纳入保安服务内容,推行巡防消防一体化和“保消合一”模式。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身消防公益事业,大力倡导志愿消防服务,引导志愿者参与消防宣传培训、查改身边火灾隐患等活动。

3、深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四个能力”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流程。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人、保安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使重点单位“四个能力”自查评估率达到100%,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和专业技能。探索建立企业聘用第三方消防安全“职业经理人”制度,组建单位“四个能力”明白人团队,建立企业内部规范、标准、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消防救援机构将微型消防站建设纳入消防指挥调度和执勤岗位练兵体系,强化业务指导,增强微型消防站综合能力。推动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评估工作。

4、推进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教育、卫健、民政、宗教、文广旅、体育等部门开展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开展示范性建设、年度评比和抽查验收工作。发改、自规、住建、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执法衔接、移交查办等制度,加强项目审批环节、工程建设领域、电气领域以及电动车、消防产品等生产流通领域的源头监管。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与消防部门联合分析评估、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针对突出隐患问题研究治理办法,组织行业单位自主开展标准化管理。

5、加强社会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明确阶段整治重点,综合运用政府挂牌、行业督办、公布曝光、联合惩戒等手段,严格督促建立和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两个清单”。聚焦火灾多发频发的行业领域和火灾风险较高的单位场所,及时部署季节性、常态化火灾防控工作。科学运用区域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成果,构建分级分类火灾隐患管控体系;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丰富风险隐患排查手段和方式,逐地市、分区域开展风险评估及隐患整改工作。严格落实政府分级组织调查处理火灾事故的规定,加强火灾延伸调查工作,推动落实针对性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6、培训发展和规范消防技术服务管理。抓紧组织起草、修订各类型技术服务机构相应的服务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到行政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相配套。设定合理的消防部门监管机制,在管理方式上,纠正以往“重资格、轻过程”的倾向,通过执法监督、开展质量体系建设、落实黑名单制度等手段,加强对服务机构资格认可后市场行为的约束。推行技术服务信息公开、构建诚信机制,消防部门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施技术服务信息公开,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7、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工作。通过人居环境改造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工程、电网升级改造等工程,解决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欠缺、电气线路老化等问题。突出整治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直采电商、农家乐、民宿、出租屋等农村新兴产业和场所火灾隐患,加强对“老幼病残”等火灾防控重点人群居住场所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火灾隐患排查。

(五)加强消防救援力量建设

1、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全面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和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治队,把条令纲要、安全管理规定作为抓安全、抓管理的制度和依据,严守“两严两准”和“五个不动摇”建队要求,做到初始即严,一严到底,时刻保持正规的执勤、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推动出台改革配套法规政策文件,切实用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着力从救援理念、职能、能力、装备、方式、机制等6个方面推动队伍转型升级。广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大培训,抓住每一次实战机会练兵,举办 “火焰蓝”救援对抗比武暨救援竞赛,培育过硬本领和战斗作风,不断提质强能,做到科学指挥、高效救援。

2、加快政府专职消防队伍、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志愿消防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专职消防队机构属性,积极争取将专职消防队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序列;开展乡镇专职消防队达标建设工作,以《乡镇消防队》为参照,加快各类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建设;推行微型消防站建设,100%的行政村和社区建成微型消防站。加快推动各专业救援力量间的整合,以综合应急救援队的形式担负起当地各类型灾害事故现场的处置任务,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专职消防队队员工资水平,使其待遇与职业的危险性相匹配,以扭转目前人心浮动、人员变动大的被动局面。

3、消防文员队伍建设。完善消防文员招录机制,培训机制和淘汰机制,提升消防文员综合素质。努力提高文员的工资福利标准,确保文员队伍的稳定发展。依托人才市场与文员签定《劳动合同》,并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缴纳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4、灭火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专业灭火救援力量建设,建强专业处置队伍,按照支队组建专业队、大队建立专业分队、救援站组建专业班组的标准,建实特种灾害事故专业救援队伍。建立健全业务培训机制,分专业、分层次开展战训业务轮训和基础培训,提升综合能力素质。遴选优质国内外救援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专业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业内的国际资质认证,培养一批接轨国际、资质专业的业务骨干。力争5年内地震重型专业队100人取得中级地震救援资质,水域救援专业队100人取得激流救生资质。

5、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懂技术、精业务、会操作和熟悉通信装备的人员,组建应急通信工作专班,轮班进行值班值守和通信备勤。固化通信员培训、轮训制度,将通信保障科目纳入支队和大队演练内容。依托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组建通信保障专业队,破解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地震救援指挥通信难题,在运营商信号不能覆盖或对无线信号通信影响较大的区域架设图像和语音中继设备,完成现场无线通信组网的任务。

(六)加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建设。在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省消防救援总队统一指挥下,依托廊坊市政府信息平台升级廊坊消防指挥中心,与实战指挥平台及各类资源相互融合,建设上下统一、部门协作的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从环境改造、硬件更新、功能升级等方面进行提升,将支队指挥中心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高效办公”的现代化消防综合指挥中心。

2、灭火与应急救援作战训练体系建设。依托东安路消防救援站的真火模拟及城市搜索训练设施,开展基地化、实战化、合成化训练;充分发挥辖区灾害事故风险评估、日常熟悉演练和重点单位预案的交叉作用,制定完善7大类类型处置预案,规范灭火救援作战编成,构建“快速反应、协同高效、便于调度”的灭火救援专业力量体系;结合实际和灾害事故特点,每年组织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实战化训练和演练,开展“断路、断网、断电”通信保障演练,最大限度检验队伍实战能力和保障水平。

3、特种灾害救援能力建设。持续强化山岳、水域、地震、风灾、水灾等特种灾害专业救援能力建设。提升战勤保障模块化程度,做到日常仓储集成化,配置方案模块化。结合既定的队伍结构及工作实际对各类装备物资采取分类集成化存储的管理方式,制定适应多种任务类型、多种环境特点的模块化配置方案。加强协同联动,汇聚公安、应急、卫健、水务、供电、生态环境、气象、地震等应急联动部门的信息、力量、装备资源,构建横向联动模式、完善联勤联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的职责任务,确保快速响应、协同高效,强化各行业和跨区域协同作战综合救援能力。

4、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根据《关于加强全省应急救援装备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应急救援装备的投入力度,加强全市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工作,补齐地震、山岳、水域等专业应急救援装备的短板,优化应急救援装备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迅速化解险情控制事故,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高效开展,避免、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5、应急救援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建强战保机构。对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在富余道消防救援站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满足具备物资仓储、应急运输、油料供给、卫勤保障、技术服务等5大类功能模块的需要。通过争取事业编、招聘专职人员或混编运行等方式,确保战勤保障机构实体化运转,支队级战勤保障大队常备保障人员不少于15人,中级装备技师、特种车驾驶员占比不低于15%和5%。对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河北省消防救援总队战勤保障建设标准(试行)》等要求,组织开展装备物资储备评估论证工作,编制应急装备物资储备规划,明确战勤保障类消防车的配备车型、数量以及应急物资、装备储存的结构、类别、数量和方式等。二是强化战勤能力。按照后勤保障“三转变一提升”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日常训管、联勤联动、遂行保障”等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支队战保大队具备3小时内将100人所需装备物资投送作战前线的能力。严格24小时执勤备战值班和一日生活制度,强化日常训练和演练,制定、完善重大灾害事故战勤保障预案和作战编成,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制定战勤保障业务训练大纲和年度实施计划,规范战勤保障训练的科目、内容和标准,定期开展训练和考核。强化联勤联动,建立与民航、铁路、公路等部门的运输联动机制,实现模块化储备、信息化管理、精准化调运,提高应急装备物资的快速投送能力;建立完善与工程机械、灭火药剂、超市、医院等联勤单位常态化训练演练机制,不断提升联勤联动水平。三是做好跨区域保障准备。加强车辆装备巡查巡检,及时检查消除故障隐患,确保车辆装备随时处于完整好用状态,提前做好各类战勤保障预案,密切联系战训、信通等部门,通过开展常态化的联合实战演练检验完善战保预案。主动沟通联系环首都消防救援队伍,建立联勤联保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跨区域保障体系。四是建强专业队伍。通过专家授课、实地见学、比武竞赛等方式,开展一专多能标准化专业训练,注重保留从事特殊工种的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形成人才梯次结构,提升专业队伍建设水平。开展消防救援站装备革新创新小发明工作,增强指战员动手能力,为执勤训练、灭火救援提供更有效的装备和技术手段。五是完善快速运行机制。结合消防力量、装备保障和灾害事故类型特点拟制预案,着眼于目前战勤保障的机动能力与跨区域、长距离、生地域增援作战不相适应的特点,按照贴近现有技术装备、贴近实战需要、贴近保障对象的“三贴近”原则,围绕物资保障、技术保障、饮食保障、卫勤保障探讨执行跨区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手段的途径。六是加强卫生健康和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继续深入贯彻《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及有关指示要求,做好各项卫勤保障和常态化防疫工作,联合地方医院为消防员开辟绿色就医通道,强化常态化防疫期间执勤战备、人员管控、防疫举措,为更好地履行抢险救援职能发挥作用。七是建设社会联保体系。推动政府部门将战勤保障体系纳入应急救援体系一并建设,由政府牵头积极协商解决与相关单位合作的社会化战勤应急保障问题,通过出台政府地方性规章文件等方式,强化战勤保障的整体协调机制建设,与政府建立的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机制无缝衔接。八是“模块编组,合成配置”。每个保障模块均具有综合、机动、轻便等特点,这种保障模块编组和分散部署的形式反应灵活,具有快捷化、综合化、组装化的特点,便于指挥体系在宏观上集中控制,微观上自主灵活,在整个保障区域内,能适应消防救援队伍执行处置自然灾害过程中人员分散、多路、多梯队的机动需要。保障模块可拆可合,可集中,可分散,实现网格式保障、定点式供应。

6、消防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科学设定本级消防救援培内容,统筹明确培训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制定出台干部、消防员、政府专职队员、消防文员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分类分级,全员覆盖的教育培训体系方面内容,完善教育功能,推动培训基地化训练。

7、消防职业荣誉体系建设。制定并执行《廊坊市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若干措施》,健全完善典型培树相关配套机制,积极沟通联系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地方单位,加强“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参评。对在执行灭火救灾、抢险救援、活动安保等重大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集体,按照规定给予及时性表彰奖励。持续推进指战员家属随调、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景区免费等优待政策,常态化开展指战员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缓解执勤备战压力,保障心理健康。

(七)加强消防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

1、消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结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省总队,完成支队级智能接处警、智能指挥系统的实体化运行,实现三级联网运行和数据加载汇聚,确保数据完整率、准确率达到99%以上。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提升作战指挥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效能,推进智能接处警系统功能和指挥中心运行机制不断改进完善,实现“精准化接警调度、全过程指挥支持和智能化辅助决策”。推动5G图传设备、单兵防护装备数字化等信息化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提升全系统信息获取和指挥效率。

2、消防科技项目应用。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消防科技项目与相关科研单位、高校等合作,不断加强消防科技工作,不断提高火灾防控、消防设施、消防装备的科技含量。积极开展火灾隐患、火灾原因鉴定技术研究;开展超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公共交通工具、人口密集商业区、化工区、易燃易爆区等特种火场的火灾防控和安全技术研究等工作;推广运用电器防火限流检测系统、消防用水检测等现代化火灾技防技术。

3、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结合数字廊坊,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AI、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成果,实现消防体系建设“智慧化”。实现消防现场图像实时传输,一张图连接所有的系统和数据,满足可视化、动态化指挥需求,实现消防救援人员、消防车辆、消防装备、消防水源等各类资源的实时智能化调度,达到以最快的速度扑救,最大化的保障人员财产安全。按照“急需先建、内外共建”的方式,重点抓好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实战指挥平台、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数字化预案编制和管理应用平台、“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五大项目”建设,实现动态感知、智能研判、精准防控,为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积极拓展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统一受理、协同办理、按需发布”的服务模式,丰富信息服务资源,创新信息服务手段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八)开展社会消防宣传培训教育

1、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深入推进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将消防宣传教育融入普法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以及文明城市、平安社区、美丽乡村等创建内容,实施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应用全民消防学习平台学习系统,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制定年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以消防宣传“五进”为抓手,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要群体经常性宣传教育,行业部门、社会单位依法落实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相关部门每年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对下级部门、系统或所属单位开展督导检查和考核。科技、文旅、广电等部门将消防宣传纳入“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等活动。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和居(村)委会等对辖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智残障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宣传教育。建立消防志愿者注册、培训机制,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创新开展志愿活动,号召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消防志愿服务活动。中小学校落实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高校、高中(中专)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军训活动。巩固消防宣传阵地,定期开放市、县两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到2025年底所有县(市、区)建成消防主题公园。鼓励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设消防专栏、专版,刊播消防公益广告和安全提示。做大做强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微博、微信、抖音精品帐号,提高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持续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根据《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进一步加大消防安全业务培训力度,分批次、分类别组织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微型消防站队员、网格员、派出所民警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培训。指导教育、民政、文广旅、卫健、宗教等重点行业部门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督促社会单位建立常态化全员培训制度,掌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一懂三会”基本内容。消防监督人员要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对单位重点岗位人员开展专项培训。2025年实现全覆盖培训。

(九)提升重大发展战略服务水平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等关于应急防灾体系要求,深化京津冀区域消防救援合作,建立环首都、环津雄等区域消防工作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区域联勤联训、联动联防、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对水域、航空、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协同处置、消防管理和灭火救援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利用消防部门垂直管理的优势,打破辖区限制,探索推进京津冀灭火救援一体化建设制度,建立灭火应急救援协作区,全面提高灭火救援效能。加强指挥、通信、作战的协同配合,实现就近调警、快速响应,提升区域综合消防救援能力。

(十)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1、应急救援训战效能提升工程。围绕应急救援实战需要,统筹典型灾害和全灾种、救援实训等需要,结合东安路消防救援站建设廊坊市消防培训中心基地,强化基地化、实战化、合成化训练。同时,定期定员参加京津冀、河北省级等专业化消防实训活动,打造廊坊消防救援攻坚力量。

2、专职消防队伍壮大工程。积极在县城、经济开发区、全国重点镇等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补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力量不足;在乡镇、农村建设乡镇专职消防队,填补消防救援力量空白。开展政府专职消防队达标建设活动,城市、乡镇专职消防队分别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乡镇消防队》标准。支持配备一批适应新型城镇、现代化农村建设的灭火和应急救援车辆装备。

3、消防救援站及装备支撑工程。各级政府综合统筹,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强土地、资金、人员装备等要素投入,确保新建的26座消防救援站投入执勤,全面提高灭火及应急救援能力。各地配备先进适用关键装备,推动装备体系整体升级换代,加强抗洪抢险、城市排涝、卫生防疫等专业装备建设。

四、实施责任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廊坊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实施的组织协调。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规划推进实施领导小组,具体由市发展和改革、财政、应急管理、公安、教育、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督、编制、人力社保等部门作为小组成员共同组成,以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力度。各地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分工、落实责任主体,加强规划实施与年度计划的衔接,明确规划各项任务的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规划实施协同配合机制,密切工作联系、强化统筹协调,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推进,确保重大项目有效落地,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二)加强经费保障

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结合政府相关文件,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建立消防业务经费和消防应急救援经费分级保障机制,并制订落实现行消防业务经费管理办法,针对“十四五”时期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预算予以保障,拓宽多元投入保障渠道,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同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消防业务经费保障标准,逐步加大对公共消防设施、火灾危险源监控、抢险救援、消防宣传、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等专项消防经费投入,加强消防业务经费统筹管理,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加强政策支持

将本规划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纳入有关专项规划,推动规划目标一致、任务统一、工程统筹、政策配套。推动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将消防安全布局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共消防设施等建设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消防用地。

(四)加强监督评估

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督办。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将规划任务落实情况作为对部门和地方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分析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