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见
廊坊市人民政府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案》的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发〔2019〕6号),廊坊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起草了廊坊市人民政府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现征求意见。
意见征求时间:2020年9月8日—2020年9月22日;
意见反馈方式:电话2206369,邮箱lfwjwjkglk@163.com;
意见接收单位: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健康管理科;
联系人: 张春霞 张子旋。
廊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9月8日
廊坊市人民政府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方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发〔2019〕6号)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冀发〔2016〕44号)精神,探索推进健康中国的廊坊路径,构建汇集全业务、服务全人群、关注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精准照护模式,提高全市居民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突出预防为主,针对主要健康影响因素、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层面协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行动,强化信息化支撑,增强保障服务能力,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建设新时代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重大疾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重点传染病及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到2030年,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点人群健康水平显著提高,重大疾病和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三)方法路径。
创新开展“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建设,集约所有为百姓提供的健康照护,探索实施健康中国的廊坊路径。一是坚持“构建‘汇集全业务、服务全人群、关注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精准照护”工作主线,树牢“大卫生、大健康”观念,依托廊坊全民健康信息云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健康服务“闭环”,不断健全和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家庭医生签约“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二是持续强化医改政策、人才队伍、业务体系、信息技术、市场运营五大支撑。三是夯实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健康宣教、中医中药、应急救援、医养结合“六位一体”健康保障。四是以15个专项行动为载体,实施N个服务基层、进入家庭的健康服务项目包,在政府部门的“资源端”与人民群众的“家庭端”之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为契机,以宣传健康素养66条为抓手,引导群众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实施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扎实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进一步做好以增强人民健康素质为核心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落实贫困人口健康促进宣教工作,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全市健康科普专家库,健全健康知识和技能信息发布制度,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党政机关官方微信等平台传播知识技能。推进健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提高公众对健康素养的认知度。(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广播电视台、廊坊日报社、市科协负责。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协助配合单位,下同)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改变居民饮食习惯,降低不合理膳食对健康的影响。实施河北省国民营养计划,鼓励全市居民减盐、减油、减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风险。开展食物营养功能评价,对一般和超重、消瘦等人群发布个性化膳食指南。加强餐饮行业以及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特定场所的营养健康指导。鼓励生产、销售低钠盐,并在专家指导下推广使用,注意低钠盐慎用人群的提示预警。到2022年和2030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鼓励群众科学运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落实《廊坊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社区和乡村多功能运动场等群众健身设施建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到2020年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到2030年,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针对青少年、老年人等加强健身科学指导,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考核体系。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中心全国试点建设,到2020年底,打造12个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培养一批体医融合专业技术人才,到2025年,力争实现融合中心建设县(市、区)全覆盖。加强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比例分别不少于92%和93%。(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残联负责)
4.实施控烟行动。增强公众对吸烟和二手烟危害认识,减少烟草对健康危害影响。积极谋划市控烟立法工作,力争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全面开展无烟医院和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倡导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依法依规查处违法发布烟草广告行为,强化公共场所控烟执法和媒体监督,逐步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强化戒烟服务,在二级以上医院开设戒烟门诊。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分别不少于30%和80%。(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烟草局负责)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引导公众提高心理健康意识,降低不良心理问题对健康的伤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和危机干预工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优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0%和30%。(市卫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残联负责)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强健康环境建设。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行环境治理目标考核。开展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评价。探索建立高风险区域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村庄清洁、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卫生城镇创建,京津廊协创共建一批健康城市、健康县城、健康村镇。加强交通安全隐患治理,畅通城市道路盲道、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减少交通伤害。加强消费品生产流通监管,防控质量安全事故。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状况明显改善、持续改善。(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二)关注重点人群,维护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全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影像筛查和唐氏综合征、耳聋基因筛查为重点,推进出生缺陷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做好生殖健康管理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管理与救治,推广儿童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适宜技术。倡导母乳喂养,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9‰及以下和4.5‰及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及以下和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1.5/10万及以下和9/10万及以下。(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残联负责)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肥胖。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按规定设置学校卫生室,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拓展职称待遇上升空间。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措施,启动河北省学生视力健康干预工程。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把健康知识和技能带入家庭、融入社会。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不低于50%和60%,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有效防控职业伤害,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依法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加强职业健康管理,落实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政策。开展全市职业病危害普查,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明显下降、持续下降。(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医疗保障局负责)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优化老龄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宣传推广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保险等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推进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医疗保障局、廊坊银保监分局、市体育局负责)
(三)推进防治结合,有效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减少延缓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减轻社会和经济负担。加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协作,完善防、治、康、管服务体系,引导居民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加强高危人群和患者健康指导,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早期康复。(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坚持积极防治策略,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癌症。推广适宜防治技术,健全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对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全省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比较成熟的病种,实施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负责)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防控相关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立健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提升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推进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研究和慢阻肺防治攻关。(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负责)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加强居民生活方式干预和患者健康管理,预防、延缓糖尿病发生发展。引导群众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关注血糖水平。管控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病风险,完善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及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强化基层医疗机构防治作用,实施糖尿病预防干预、早期诊断、分级诊疗、分类管控。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60%和70%。(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15.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有效遏制重大传染病流行,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加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落实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引导居民增强流感、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等重点传染病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卫生健康习惯。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95%以上。加大预防接种宣传力度,为儿童提供规范化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性和致病因素管控,实施廊坊市地方病防控专项攻坚行动,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等重点地方病。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廊坊海关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康廊坊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要会同市爱卫会统筹安排健康中国行动我市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实施方案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组织专班,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各部门要制定推进措施,推动各项行动落实。
(二)完善行动支撑。加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财政支持,加大对健康领域持续投入,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加快先进技术手段、健康类产品应用。加强市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卫生健康大数据应用。建立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实施健康影响评估制度,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三)整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引导医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1+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我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技术融入疾病预防,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成立慢病管理中心,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
(四)广泛动员参与。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健康政策和相关指标解读,大力开展宣传,提高全社会认知度。动员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引导群众掌握更多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区、村镇利用好自身资源,开展健康细胞建设。引导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健康中国行动意见的方案实施,鼓励金融行业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优势,凝聚行动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