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2020年01月30日 来源: 市政府办 作者: 字体:  

2019年工作回顾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4%。

经济质量得到提升

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6.3:36.6:57.1调整为6:34:60,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8%,余额存贷比104.7%。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预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7、同比下降5.6%,PM2.5年平均浓度4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两项指标实现历史最好,在“2+26”城市中均正排第二;6条国省控重点河流7个断面中,6个消除劣V类水体,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十三五”考核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33.86%,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民生水平稳步提高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43700元和18300元、居全省第1和第2位,分别增长8%和8.9%;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生活补助水平保持全省最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5%。

1 坚决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服务保障三大历史性工程成效明显。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保通航任务,落实北三县与通州区“四统一”要求,环雄安新区周边县(市)严格执行各项管控政策。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强势开局。“1+3+13”规划体系和实施意见编制完成;村庄征迁、投融资、全球招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正式挂牌,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入待批阶段。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步伐加快。“1+5+12”规划体系编制完成,签约一批北京转移项目,北运河综合治理、运河文化保护利用等工作成效显著。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领域取得新进展。9条轨道交通项目、6条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或开展前期工作,燕潮大桥正式通车,新机场北线高速主线主体工程完工;全年引进京津项目210个;与京津雄交界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不断深化。

2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

“无钢市”目标圆满实现。累计退出钢铁产能1974万吨,妥善安置职工2.02万人。“3+1”市域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配套出台10条政策措施,实施主导产业项目222项,一批高新项目正式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正式签约。“7+6”县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逐个产业制定转型升级规划,制定16项支持政策,13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986.2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63个;列入省重点项目31个、市重点项目100个。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预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0家左右,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41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进入全省县域科技创新A类县数量,以及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新增国家级孵化器、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指标完成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3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的动力活力得到新增强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推出高频事项套餐服务;重大项目审批创造性实施“抢先指导、容缺办理”,临空经济区、自贸区项目审批实行“一会三函”机制,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8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3%。国资国企、投融资、财税金融、科技体制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财政管理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开展“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年”活动,制定出台“39+8”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税降费60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505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94.5%。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成功举办重点展会84个,“5·18”经洽会办会水平、签约项目质量显著提升,中国(廊坊)农交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实施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升级行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增长10%;廊坊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行。

4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

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35天,同比增加13天。水环境治理持续深化。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总处理能力较“十二五”时期实现翻番;全市重点河流、重要节点全部实现实时监测。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全年营造林51.2万亩。

5 着力办好惠民实事,民生保障工作取得新进步

23项民心工程圆满收官。精准脱贫成效显著。1937户、484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年”活动,“断头路”打通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光明道上跨京沪高铁立交桥、艺术大道下穿桥等一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主城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加快推进县城建设,三河市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香河县、固安县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大厂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实施重点项目80个,提前一年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任务。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扩容提质三年攻坚行动圆满收官,实施学校建设项目150个,中小学超大班额基本消除。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启动实施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金融、房地产、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五大智慧工程”加快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

2020重点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省两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的要求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扎实开展“三创四建”活动,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三大任务,深入实施“三个建设年”活动,强力推动“三篇大文章”升级加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谱写新时代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廊坊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和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聚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培育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动力源

一是加快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继续严格落实“四统一”要求,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力促各项规划尽快实施。紧盯总规批复,及时完善规划体系,抓紧出台规划实施意见,为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持续深化与北京产业和公共服务对接。加大市场化对接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力争向全市域延伸布局;与北京优质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引入专业化的“北京服务”。着力夯实一体化发展基础。全力做好京唐铁路建设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平谷线、廊香城际以及4条跨界道路和跨潮白河、北运河桥梁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突出抓好北运河香河段旅游通航;与通州区共同开展医保、人才引进等多领域渐进融合政策研究,加快提升一体化水平。

二是举全市之力推动临空经济区建设实现更大突破

聚焦建设宜居宜业航空城,加快释放临空经济区引爆效应,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提速规划建设。深入落实“1+3+13”规划体系,按时序完成村庄征迁和农田流转,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全力做好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重大交通项目地方保障工作,推动新机场北线高速全线通车。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充分借助前海研究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等外脑,研究制定人才、金融、地产、税务、科技、财政等方面政策体系,强化政策集成与创新,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突出抓好项目招商。围绕“1+2+3”产业实施路径,继续深化全球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力促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科技创新等领域68个意向性临空产业重点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着力推进民航科教产业园、河北航空运营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扎实推动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全面落实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及雄安新区周边地区管控要求,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全面提升新区周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配置水平。加快推进交通互联。扎实做好京雄铁路、雄安新区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和京雄、津石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地方保障工作,加快实现与雄安新区交通一张网。积极开展生态共建。确保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取得实效,高标准建好绿博园廊坊园,加快实现与雄安新区生态一体化。持续推进产业配套。深入研究雄安新区产业体系建设,做实产业承接基础,努力实现与雄安新区产业一条链。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补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短板弱项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对照国家和省考核反馈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各类问题整改“清零”,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及时查漏补缺,确保上半年全部整改到位;健全完善防贫脱贫长效机制,对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实施复合式、多层次保障性防贫措施,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

二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

大力开展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整治、重污染天气应急能力提升等10方面重点工作,实施“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保持散煤和“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全面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加快推进重型柴油货车治理,落实应急减排差异化定量管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坚决防止“一刀切”,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提升6条国省控重点河流、13条市控河流水质;强化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深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领跑区建设;完成三河矿山修复治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让绿色成为廊坊的“最美底色”。

三是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强化地方金融市场监管,稳妥有效做好金融风险点的处置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大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完成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实施违法违规圈占土地、违规违建项目等6项重点领域清理规范,全面彻底排查,依法依规整治到位。

力促经济平稳增长,夯实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申列省重点项目40个,安排市重点项目100个,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00个,重点推进投资127亿元的京东云计算中心、投资30亿元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促投资190亿元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生产基地、投资100亿元的中交建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落地开工;用好国家扩大地方专项债券规模政策,谋划实施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

二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培育壮大限上商贸企业,积极引进伊玛尔等大型商贸企业,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0家以上;创新消费模式,加快布局进口商品营销店,着力打造“夜经济”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大力支持齐天大圣、万地葡等电商企业发展,积极扶持淘宝镇、淘宝村建设;办好市、县两级文旅大会,加快创建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助力消费提档升级。

三是全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廊坊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是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服务民营企业是我们分内事。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要素成本;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政策服务包”,将惠企政策集成推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做实市县领导包联企业、政府企业面对面、政银企对接等常态化帮扶机制,对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建档立卡、“一对一”跟踪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深入推进市场秩序整顿、诚信体系建设和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等工作,帮助更多企业纳入环保治理正面清单,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让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顺心办事、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构建支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是培育壮大高端高新产业

深入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3+1”主导产业,瞄准5G、区块链、数字经济等前沿技术和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应用,加快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带动产业链集聚延伸,促进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大力支持廊坊开发区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京南·固安新型显示示范基地、河北香河经济开发区机器人示范基地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7%左右。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稳妥推进钢铁去产能后续工作,谋划建设霸州医养健康产业园、安次龙湾小镇创新园等项目;深入实施“千企转型”行动,围绕食品加工、家具制造、保温建材等产业,支持重点企业加快设备升级、加大技改投入,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争列省千项技改项目80个以上;支持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组织办好工业设计周等活动,培育工业设计典型案例10个。

三是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

着眼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重点围绕“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力度,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8个;高质量推进永清云裳小镇、香河机器人小镇、大厂影视小镇等11个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施特色产业振兴“3151工程”,搭建大城绝热节能产业价格指数发布、文安人造板产业联盟、霸州特色定制家具工业设计3个平台,创建绿色数字化工厂10家,培育行业领军企业50家,争创“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精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排头兵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新兴科技企业和细分市场“单项冠军”,以企业结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着力搭建创新平台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企业创新和成果中试转化需求,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孵化育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55家。

三是加快推进协同创新

以“北京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为方向,深入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建设,依托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环首都农业科技示范带,深入对接京津创新源头,扩大科技创新券与京津互认互通范围,推动27家市级协同创新基地和13家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提质增效,力争引进转化京津科技成果10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80亿元。

四是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全面落实企业创新普惠性政策,健全科研人员收入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等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深入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力争70%以上的县(市、区)进入省考核B类以上;实施更具灵活性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科研团队;充分发挥40家院士工作站高端智力优势,为廊坊科技创新聚智聚才。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优化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营商环境

一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审批事项和热点应用向手机端延伸;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省级以上开发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投融资、财税金融、科技体制等领域改革。

二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开发区产业定位,完善招商政策,提高招商水平,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10%。着力推进自贸区、综保区建设,积极落实省下发的 192项共性制度创新清单和25项个性制度创新清单,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加强自贸区自主制度创新,推动第二批制度创新清单落实,力争注册市场主体达到300家以上;加快推动综保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一期封关运行。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参加“千企百展”“河北品牌全球行”系列活动,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霸州家具、固安新型显示、廊坊开发区汽车零部件3个省级以上出口基地建设,全年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80家。高标准办好“5·18”经洽会、中国(廊坊)农交会、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重点活动,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三是着力提高营商便利度

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对标一流营商环境,聚焦评价指标体系,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营商环境便利度进行全面评估,精准解决突出问题,确保营商环境便利度指数大幅提升;认真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全力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压舱石”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深入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一减四增”,调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面积28.1万亩,创建5个省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品牌农业培树行动,认证“两品一标”产品20个,力促永清蔬菜、大厂牛肉等区域农业品牌做强做优,支持恒都美业、占祥粮油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依托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和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做强10条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打造北中南三大休闲农业聚集区。

二是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50%以上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全域覆盖。推动固安、香河“廊坊美丽公路”精品片区建设。

三是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完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推进土地确权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承包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试点工作;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0月底前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加强农村宅基地行业管理,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措施,完善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长效机制。

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增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承载能力

一是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立足发展空间需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补齐城乡公共服务短板,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高标准编制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推进23个部门专项规划,6月底前基本完成编制工作。

二是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推进光明道上跨京沪高铁立交桥和礼贤连接线、105国道建设,实施“断头路”扫尾工程,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加快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推进廊坊热电厂二期、市殡仪馆迁建等项目建设,确保静脉产业基地城区卫生填埋场、餐厨垃圾粪便处置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年内全部完工;着力推进廊坊北500千伏等5座变电站年内开工建设;认真解决“停车难”问题;用市场化手段改善公交运营状况,实现公交全覆盖。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力促广阳超级万象城、世茂国际广场等城市综合体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安次龙河中央公园等项目,做好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加快编制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积极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强力实施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社区环境等“围点攻坚”行动;超前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三是逐步完善县城功能设施

北三县立足与北京通州区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燕郊体育公园一期、香河潮白滨水公园、大厂城市科技广场等城市公园和综合体建设;固安、永清立足借势借力临空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106国道绕城改线、永定河治理、永清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南三县立足雄安新区辐射带动,加快推进霸州殡仪馆、文安文化艺术中心、大城红木文化新区等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县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设成果

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推进就业促进工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援企稳岗措施,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73万人,开展各类培训2万人次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研究制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持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强化社会救助精细化服务,提高农村低保保障率,实现应保尽保、精准救助;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题,开工棚户区3550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1个,拓展租赁市场、规范物业管理、完善配套设施,让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三是发展更优质的教育

创建普惠性幼儿园350所以上,启动实施45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基本消除中小学“大班额”;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特色化改革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普职融通;加快人民大学新校区大厂拓展区建设,积极推动北京师范大学廊坊开发区学校建设,支持三河市引进国家级应急机构、谋划建设应急大学;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充足、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是大力实施健康廊坊行动

围绕健康干预、健康维护、重大疾病防控实施15个专项行动,努力为群众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实施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双提升”工程,全面推开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在全市推广应用居民电子健康卡;优化城区公立医院资源配置,加快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建设,逐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五是扎实推进文体惠民工程

全力办好世界漫画大赛、“一带一路”国际民间艺术节、首届全国民乐展演等具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的系列文化活动,开展“月来月有戏”精品演出和“七进”惠民演出千场以上,加快市非遗馆建设,确保市美术馆年内投入使用;大力实施足球场地、健身公园、滑冰馆、滑雪嬉雪场县级全覆盖工程,高频次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群众性冰雪活动,高标准办好市第八届全民运动会。

六是推进平安廊坊建设

持续实施“五大智慧工程”,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强力开展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等系列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做好全国两会、暑期等重要节点安保工作,充分发挥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作用。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史志档案、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 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加强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维护市委权威,努力建设更加清醒坚定的政府。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多深入群众、多深入困难群众、多深入弱势群众,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倾听群众的声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建设更加贴近群众的政府。

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不折不扣,遇矛盾不闪不躲,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少说多做、埋头苦干,努力建设更加务实担当的政府。

坚持锤炼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提高工作标准、加快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能,努力建设更加注重效率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制度和规则意识,切实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强化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努力建设更加尊崇法治的政府。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努力建设更加清廉自守的政府。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