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三河:“菜篮子”有保障 农产品有出路
3月16日,夏宝磊的草莓棚里暖意融融,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工人们正忙着在田垄间疏果,不时有蜜蜂倘徉在绿叶细花间授粉。
从耕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转向种植草莓等经济作物,30岁的三河市燕郊镇西吴各庄村村民夏宝磊去年实现了“经济转型”,是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户之一。如今,正是第三茬果生长期,他家2亩8分地里试种的大棚草莓长势喜人。
夏宝磊介绍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茬草莓成熟后都是供不应求。“从早7点到晚9点,我一直在棚里忙前忙后,一天卖了150斤,每斤20元,总共3000元。这是种传统农作物想都不敢想的收入。”夏宝磊说。
近日,三河市出台《关于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方案》,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抓好全市农产品生产,保障市场稳定供应。该市农技人员利用网络、电话、微信等手段开展远程技术指导,推进种植合作社通过订单组织生产,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推广“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食对接”三种模式,及时沟通产销信息,协调供需关系,确保均衡上市。目前,三河市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和中小拱棚设施为主,蔬菜在田面积711亩,平均日产量11.5吨。
夏宝磊点开手机微信,自建的新鲜草莓售卖群有客户380人,自己在朋友圈发布的售卖草莓视频和图片下方也都有客户点赞。“借助‘互联网+’和微信平台,销售根本不是问题。”夏宝磊表示,疫情期间,收付款大部分是通过点对点远距离移动互联网转账支付,避免了接触性感染发生的可能。“今年下半年,我打算把草莓扩种到50亩,同时带动更多有条件的村民一起致富。”夏宝磊对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三河市因地制宜,抓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问题,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村庄。燕郊镇大石各庄村百年文化梨园1300亩,小石各庄村千亩黄桃基地,西城子村700亩樱桃园,兴都村200亩大棚蔬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三河市将疫情防控延伸至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