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三河: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中,三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深化“放管服”新改革,强基础、补短板,增亮点、创品牌,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聚焦百姓需求,深耕便民服务
在政务服务工作中,三河市坚持以“担当、作为”为服务主基调,围绕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大厅。将32个部门的245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行政审批大厅集中办理。建成“一窗受理”平台和统一审批系统,开展流程再造,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同时,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先后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4项,接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2项。在建立和完善20个行政部门行政审批审管联动机制的基础上,持续放大“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效,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审批服务体系。
推出套餐式集成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围绕立项用地、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施行“双精简、一优化”,将政府和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58和52个工作日。简化企业设立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已压减至1.5个工作日。其中企业登记、公章制作和发票申领时间压均减至0.5个工作日。同时,积极推行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等制度。
推行政务事项“一网通办”。在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同时,积极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实现网上受理、咨询、审批、反馈一体化。目前,已开通网上办理事项534项,可办率达到98.5%。
推进电子化网络应用。一方面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通过手机登录移动终端,用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另一方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已办理企业全程电子化设立登记2655余户,53%的企业通过不见面审批登记设立。从而实现市镇村三级联通,形成上下贯通、职责同构、整体联动、业务协同的电子化服务网络。
打造服务品牌,建设智慧政务
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全面推动服务品牌建设,聚焦激发市场活力,聚力提升服务水平。
提效能,项目审批标准化。按照投资建设项目4个阶段(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统一规范实施部门、申请材料、审查要点、法定时限等内容,形成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技术性服务3个事项清单,4个阶段“申请表单”,及政府或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等5个类别的审批流程图,大幅提高审批效能。
优服务,推行信用承诺制。开展“信用承诺+政务服务”改革,梳理承诺事项,实施容缺受理、容缺预审、告知承诺,探索建立以审批替代型承诺为核心的特色政务服务信用承诺体系,推进“审批信用加速办”。
强监督,构建效能监督体系。强化效能监督制度建设,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优化效能监督平台应用,进行全流程监督。发挥社会监督员作用,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推动建立问题解决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效能。
增智能,建设智慧政务中枢。依托省、市级一体化平台,建设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汇聚整合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企业信用、电子证照、事中事后监管等数据,为各级各部门提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
惠企业,创新多元融资模式。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利用股权抵押方式,解决融资难题。目前,已办理股权质押登记9笔,共计帮助企业融资31.02亿元。
助力经济发展,深化服务改革
为打造亲清营商的政商关系,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四项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精准放权、精确落地,确保放权事项接得住、管得好、办得了。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编制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实施清单,最大程度简流程、减环节、压时限。提升政务中心效能,做好并联办理和联审会办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探索为大型投资项目提供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一次办好”的代办服务。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不见面审批”,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流程,逐步实现“零跑路”。推行数字政府“指尖计划”,推动镇区、村街直接面对基层群众,便民事项上线“及时办”,入厅事项“全程电子化”预约登记,足不出户即可办理。
深化公共资源服务改革。进一步加快了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步伐,已开通事项涉及镇(街道)村(社区)54项。开展公共资源服务领域市镇村三级协同工作,推进跨区域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政务全流程电子化水平,推进政务事项“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信用等级划分,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开展好“信用示范镇(区)”“信用示范乡村”活动。加快金融、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信易+”项目进程,并积极探索基层信用应用,开发应用“信用赊”“信用保”等乡村信用产品。
助推三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到10月末,该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2.24亿元,其中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31亿元,分别完成年任务的77.68%和85.31%。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空前。到10月末,全市以民营经济单位为主体的市场总量达6.84万家,完成年任务的100.2%。前10个月市场主体净增5861户,完成年任务的100.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25.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2.1%。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燕郊科技商贸物流港等7个项目成功申列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27.35亿元。申列廊坊市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176.2亿元。今年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额114.14亿元,完成本年计划投资19.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