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见

廊坊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关于加快推进廊坊市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019年06月17日 来源: 市农业局 作者: 字体:  

依照《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的通知》(冀办〔2019〕21号)精神和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廊坊市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自2019年6月17日起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希望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意见和建议请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于7月1日前反馈至廊坊市农业农村局。

电子邮件:lfnyjxmk@163.com

传 真:0316-2266550

联系电话:0316-2266693

中共廊坊市委办公室

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廊坊市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奶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年)》,促进我市奶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奶业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我市奶业现状

2018年全市奶牛存栏3.7万头,生鲜乳产量16.3万吨,全市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分别位于全省第10位和第8位。奶牛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全市共有奶牛养殖场28个,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 300头以上奶牛场的奶牛存栏比例占9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泌乳牛单产达8吨以上,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生鲜乳质量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建有廊坊伊利乳品有限公司和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家乳制品加工企业,日处理生鲜乳能力分别为420吨和300吨,2018年加工生鲜乳13.8万吨,乳制品全部为液体乳,以高温灭菌乳和调味乳为主,有少量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上好奶”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优化布局、降低成本、补齐短板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保障安全、提质增效、绿色生态为重点,积极推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的要求,推进“粮改饲”,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完善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引导廊坊伊利等大型乳品企业提升奶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建设巴氏杀菌乳加工企业;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和酸奶,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奶牛养殖、饲料生产、乳制品加工、市场销售、质量监管为一体的奶业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奶业现代化。

到2022年,全市奶牛养殖量总体保持稳定,力争生鲜乳产量达到18万吨,全部实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其中500头以上奶牛场存栏奶牛占90%以上,泌乳牛平均单产8.5吨,其中9吨以上奶牛存栏占50%以上;优质苜蓿和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全市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0%,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黄油等高端优势特色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乳制品销售收入总额的50%以上。到2025年,泌乳牛平均单产提高到9吨以上,标准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1.优化布局结构。以奶牛养殖集聚发展为方向,立足各县(市、区)现有产业基础,实施加工带动,按照“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全产业链发展要求,结合各县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产业基础等因素,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以文安县、固安县、永清县、安次区南部为重点区域,巩固现有奶牛养殖数量,推动乳肉兼用牛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绿色优质生鲜乳生产基地。到2022年,中南部奶牛养殖集聚区奶牛存栏和奶类产量占全市总量80%以上。(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相关县(市、区)政府)

2.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设智能化牧场。按照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转型升级。在南部县市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建设智能化牧场,完善建设市级奶牛养殖管理云平台,鼓励养殖场配备信息化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着眼稳定奶农收入预期,发挥乳品企业主导作用,完善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的利益联结机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生鲜乳要应收尽收,保护奶农利益,调动发展积极性。到2022年实施智能化管理牧场的奶牛存栏比例达到50%。(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3.建设优质专用饲草料基地。适应优质奶源发展需要,坚持以养定种、以种促养,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粮改饲”,合理布局饲草基地,大力发展优质专用饲草产业。重点发展优质全株饲用玉米和苜蓿种植,优选专用品种,通过“过腹还田”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鼓励支持奶牛养殖企业,按照每头成年奶牛3亩地标准,流转土地建设自有饲草料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优质苜蓿,开展轮作休耕,支持牧草种植、收割、加工设备引进,建设集约化人工草地示范基地。加大对奶牛饲料企业扶持培育,做强做优饲料产业。统筹利用省级乳粉业发展专项资金、“粮改饲”、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优质苜蓿种植、轮作休耕等政策,用于优质专用饲草基地建设。到2022年,全市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达到10万亩以上。(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健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坚持自主培育为主、引进和繁育相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完善全市奶牛良种繁育计划。建设现代奶牛种源基地,培育一批种母奶牛场,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实验室等,采取胚胎移植等技术,快速扩大优秀牛群数量,支持种母牛场与种牛站开展联合育种,培育优秀种公牛,加快建设育繁推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促进品种多元化,主推荷斯坦奶牛,兼推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娟姗、蒙贝利亚等品种,满足不同乳制品加工需求。扩大核心群规模,选择骨干奶牛养殖场,选用单产水平10吨以上的奶牛胚胎和优质冻精,建立3个单产10吨以上、存栏500头以上的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泌乳牛单产水平。普遍推广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不断扩大测定覆盖面。到2022年,全市泌乳牛生产性能测定率达到35%。(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相关县(市、区)政府)

5.强化生鲜乳收购站监管。贯彻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实行全方位监管。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运输车准运证发放,生鲜乳收购站必须达到“五有一符合”(有收购场所、有冷藏低温运输设备、有化验检测设备、有健康从业人员、有质量安全保障制度、符合建设规划布局)标准,运输车达到生鲜乳运输车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市、县每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进行全覆盖现场检查。落实年度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风险监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添加行为。推动生鲜乳收购站全部实施视频监控,运输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做到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环节全程信息化管控。(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6.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按照国家及省、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建设无规定疫病区的要求,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针对薄弱环节,严格奶牛养殖场(区)防疫条件,健全防疫制度,完善防疫措施,实施奶牛养殖场重点动物疫病净化,奶牛疫病发生率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强化奶牛口蹄疫免疫、疫病监测和净化、养殖场环境消毒等措施,实现奶牛养殖场口蹄疫稳定控制。加强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防控,每年开展一次全面监测,依法扑杀淘汰阳性奶牛。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严格限制奶牛从疫病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移动,对跨省引进的奶牛严格实施调运审批和隔离观察制度,防止疫情传入。(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7.提高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落实市政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对奶牛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逐一调查、登记造册,实行台账式管理。按照“一场一策一方案”的要求,对现有养殖场处理设施不达标的限期整改,对未建设施的督促其加快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保持正常运行。对新建和改扩建奶牛养殖场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配套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配备与养殖规模和处理工艺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各级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推进奶牛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到2019年底,全市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培育壮大乳制品加工企业

8.做大做强乳品企业。优化乳品企业结构,按照做强廊坊伊利骨干龙头企业、做大福成五丰区域龙头企业、培育新兴龙头企业的思路,构建布局匹配、生产协调、功能完备、产加销游协调的现代奶业产业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现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国际最先进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高乳品企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水平,或改造提升加工设备,提高加工层次和水平,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能力。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建设巴氏杀菌乳加工企业,扩大低温特色乳制品生产能力,支持乳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在主板、新三板等挂牌上市。到2022年,全市乳品企业销售收入增长60%。(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9.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鼓励奶牛养殖向乳制品加工流通全面拓展,让奶农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用地用电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严格执行生产许可、食品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建设乳品加工厂,建设区域特色小型乳品加工企业,推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积极培育鲜奶消费市场,满足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0.优化企业产品结构。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稳定发展高温灭菌乳、低温酸奶和常温酸奶,积极开发奶酪、黄油、冰品等新产品,加快形成中高档产品为主体、特色功能性产品为补充的产品体系。培育新的乳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巴氏杀菌乳,开发奶酪、黄油、冰品等产品生产。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和引导作用,切实加强复原乳监管,严格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鼓励以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灭菌乳、发酵乳、调制乳等乳制品,替代大包粉进口。到2022年,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黄油等高端优势特色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乳制品销售收入总额的50%以上。(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11.健全乳制品销售保障机制。着眼稳定乳品企业销售预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当企业因扩大生产造成销售困难时,探索采取定向补贴方式,扩大市场消费渠道。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学生每天1杯奶,逐步实现全覆盖,适时出台婴幼儿、老人、贫困人口饮奶补贴办法。支持乳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建造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智能化仓储设施,提高冷链物流配送能力。支持乳品企业、流通企业、电商企业对接融合,开拓“互联网+”消费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营销模式。发展居民小区和周边酒店、饭店、商店乳制品供应,通过直营、电商等服务当地和周边群众。鼓励乳品企业以港澳市场为桥头堡,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对出口企业申办生产许可和配方注册开辟绿色通道。(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廊坊海关)

12.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以产加销一体化为目标,采取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创新奶业发展模式,引导奶牛场组建奶农专业合作组织,支持乳品企业自建牧场,与奶牛养殖场、合作社相互参股,形成股份制联合体。完善合同购销关系,引导乳品企业每年制定生鲜乳收购计划,与奶牛养殖场签订3年以上长期购销合同,确定收购数量和合理波动范围,促进生鲜乳产销衔接。支持开展第三方检测,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积极参加省级生鲜乳价格协商,督促落实全省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稳定奶牛养殖收益预期,保护奶农合法权益。依法查处和公布不履行生鲜乳购销合同以及强推强卖饲料、兽药和养殖设备的乳品企业。(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提升乳制品产品质量

1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协同创新相结合,突出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奶业创新发展能力。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引智引才计划和支持政策,引进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队伍,重点开展奶牛良种繁育、优质粗饲料生产、营养与饲养技术、疾病防控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新型益生菌、新型包装材料和膜处理、冷冻浓缩、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改进包装设计,提升加工层级。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采取股权激励、分红奖励等方式,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14.提升乳品品质。严格执行奶牛养殖规范和生鲜乳生产标准,采用优质饲草饲料、科学饲养配方、先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提高生鲜乳标准化生产水平,生鲜乳乳蛋白率达到3.2%、乳脂肪率达到3.8%,菌落总数10万/毫升以内,体细胞数控制在20万/毫升以内,超过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标准。严格乳品企业市场准入,帮助现有乳品企业改造提升,依法整改和取缔不按标准生产的乳品企业,建立乳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引导乳品企业完善生鲜乳分级计价标准体系,对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的生鲜乳提高收购价格,实行优质优价。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HACCP等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15.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密度,强化乳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经营销售等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市、县生鲜乳定期分级抽检全覆盖,严格投入品和小规模奶牛养殖场(户)的监管。落实乳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和质量追溯,督促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生鲜乳入厂批批检测制度。制定乳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鼓励乳品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险,增强抵御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支持乳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探索开发食品安全生物评价技术,提高质量安全防控能力。严格规范奶吧经营,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四)加大乳制品消费引导

16.提升国产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坚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采取媒体宣传、品牌推介、消费者体验等多种方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整体宣传效应,提振国产品牌的消费者信心。相关部门定期发布生鲜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权威信息,引导消费者预期。通过专题报道、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奶业振兴成效、品牌形象、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升消费者科学饮奶认知。推广“就地养殖、就地加工、就地消费”模式,落实国家“学生奶饮用计划”。组织牛奶公益捐赠扶贫活动,培育民众乳品消费习惯,提升中国奶业品牌影响力。(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

17.加强消费体验。鼓励创建奶牛休闲牧场,支持产加销游一体化基地建设,指导开展奶业特色精品景区创建,纳入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管理范围。鼓励奶业旅游景点全天候免费开放,让消费者零距离体验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全过程,了解生鲜乳和乳制品各项质量安全指标,普及巴氏杀菌乳、奶酪等乳制品消费知识。有关部门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报道和不当言论,增强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

四、保障措施

18.强化组织协调。成立市奶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部署奶业振兴战略举措,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奶业振兴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检查等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奶业重点县(市、区)要参照市做法建立相应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9.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奶业振兴行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对 “粮改饲”和苜蓿种植的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奶业的扶持,统筹相关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乳品加工企业培育,保障疫病防控经费,加强跟踪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探索设立奶业发展基金,引导奶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拓宽奶业贷款抵(质)押范围,用足用好农业发展银行等优惠信贷资源。有效发挥各级农业担保公司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奶业振兴。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乳品企业、奶牛养殖场合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有效发挥金融工具作用。探索开展牧场保、青贮保及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新建、扩建乳品企业所需用地指标优先安排,用电用水优先保障。

20.强化科技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把奶业科技研发纳入全市科技支持计划的重点,在品种繁育、提高单产、提升工艺、提高质量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利用活体采卵、胚胎移植技术,加快良种繁育。推广精准营养饲喂和养分调控技术,开发新型能量饲料,提高生鲜乳质量和产量。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开展奶公犊育肥配套技术研究,提高奶牛养殖综合效益。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研发,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21.强化国内国际合作。坚持在开放条件下推进奶业振兴,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资本、资源和技术等优势互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奶业振兴纳入全球化大市场之中审视。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拓展市场渠道、技术渠道、创新渠道。加强与国内、国际一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加强与国内国际奶牛场管理、乳业加工巨头合作,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与国内、国际奶业组织的合作,参加博览会、展销会,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标准合作,全方位提升奶业合作发展水平。

22.强化督导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实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到人。依照省奶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考核办法,开展督导检查,对完成任务好的县(市、区)予以表扬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差的进行通报约谈。将奶业振兴工作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考核和重点工作大督查内容。

2019年6月14日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