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文件草案征集意见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2018年09月10日 来源: 市农业局 作者: 字体:  

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其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8〕30号),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我局牵头起草了廊坊市《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自2018年9月10日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希望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意见和建议请以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于9月26日前反馈至廊坊市农业局农经站。

电子邮件:lfsnjz@126.com

邮寄地址:廊坊市爱民东道235号市农业局农经站

联系电话:0316-2266063

 

 

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8〕30号)精神,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廊坊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政策相衔接、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全市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力争打造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0家,市级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示范组织140家,省级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示范组织4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稳定在100家左右。

二、逐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力

(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符合《河北省京冀交界地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要求,引导、鼓励和扶持农民将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提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全程化服务,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规模饲养,提升服务规模经营水平。培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加工储存等农业经营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负责)

(四)推动绿色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积极争取政策补贴。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包装标识、质量追溯等制度,加强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平台应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绿色防控、生态养殖、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模式和节水、节肥、节药及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负责)

(五)拓宽营销渠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城市社区设立农产品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等便民利民网点,推广“生产基地十中央厨房十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十龙头企业十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京津冀高端消费群体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个性化”网络定制和集团定制。加快电商平台地方特色馆及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采取降低入场费用和促销费用等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电子商务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和博览会。(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负责)

三、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能力

(六)促进规范运营。逐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落实农民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加强合作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成员积极性,共同办好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引导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代理和财务审计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制度,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运行。(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工商局、市产业办、市行政审批局、市统计局负责)

(七)完善利益联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普通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经营权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保底收益十按股分红”形式,让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开展农村股份制经济组织示范创建行动,每年认定30家以上市级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示范组织,每年申报一批省级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示范组织。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通过订单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建立订单农业诚信管理、风险保障金制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和成效作为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允许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共享发展收益。(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委农工部、市财政局、市产业办、市扶贫办负责)

(八)鼓励多元融合。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联合与合作,发挥优势做大做强。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依法开展产销对接、生产托管、加工储存、电商与合作保险等服务。充分发挥供销社作用,推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汇集种养、加工、物流、销售等产业链各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协作、抱团发展。鼓励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市产业办、市供销社、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负责)

(九)引导集聚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集中,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计划,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向发展高地集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粮油、肉类、乳品、果蔬四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重点支持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产业办、市财政局、市质监局负责)

四、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

(十)强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力度,用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纳入河北省补贴范围、并在河北完成归档的产品,全部实行敞开补贴;对购置粮食烘干仓储、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促进绿色发展的机械设备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补助资金使用方向,扩大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集中扶持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领军企业,对引进的行业领军企业给予奖励。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性服务,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林牧渔和水利等生产性服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负责)

(十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农业和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农民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取得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性扶持资金,根据国家税收有关规定落实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和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落实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税务部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涉税信息补录的要即时受理、当场办结,对免税申报手续提供指导。(市税务局负责)

(十二)提供要素保障政策。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落实在市年度用地指标中按县数比例分解下达,用于保障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安排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指标不低于本市指标的10%,并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用地集约且需求大的地方,适度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用地指标,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经营。允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依规盘活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建立农业节水奖励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局负责)

(十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县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依据土地整治规划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在依法依规同等条件下,相关项目应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承担。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建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仓储烘干、晾晒场、保鲜库、农机库棚等农业设施。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原料基地,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重点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电商平台基础设施,逐步带动形成以县、乡、村、社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负责)

(十四)创新融资服务。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支持龙头企业为其带动的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在依法合规、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厂房、生产大棚、渔船、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农业保单融资。推广政银保、银担、风险保障等多种财政助贷方式,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开展农村支付服务,进一步提高支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差别化、精细化的金融服务。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直报系统,点对点对接信贷、保险和补贴等服务,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农村信用社“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对信息完整和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给予授信支持,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对正常生产经营、信用等级高的可以实行贷款优先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市场化林权收储机构,对林业生产贷款提供林权收储担保的机构给予风险补偿。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发债融资。(市政府金融办、廊坊银监分局、人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十五)扩大保险范围。在产粮大县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大灾保险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提高保险覆盖面和理赔标准。落实农业保险保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政策,创新“基本险十附加险”产品,实现主要粮食作物保障水平涵盖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开展政策性农机保险、设施农业保险,推广农房、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针对特色品种的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保险+期货”、农田水利设施保险、贷款保证保险、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试点。落实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财政奖补政策,鼓励和支持市县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工作。逐步建立专业化农业保险机构队伍,搞好理赔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对龙头企业到海外投资农业提供投融资保险服务。扩大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农业保险提供持续稳定的再保险保障。鼓励各地建立政府相关部门与农业保险机构数据共享机制。(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廊坊银监分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气象局负责)

(十六)强化科技支撑。鼓励科技特派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以资金、技术、专利入股等方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允许科技特派员在创办、领办、协办的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涉农企业兼职取酬,探索对科技特派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等多种形式奖励。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星创天地”等平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并实现应用转化。建立产业专家帮扶和农技人员对口联系制度,发挥好县乡农民合作社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实现“一社(场)一顾问”。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农业科教项目实施范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负责)

(十七)提供精细化服务。发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的智慧气象服务,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试点,建立智能农业小气候观测网络以及作物生长观测网络,构建基础气象观测数据平台;开展农业气象指标,小气候适宜度评价,农业气象要素预报技术,气象灾害影响评价技术等研究,建立农业气象智能业务支撑平台;搭建互联网+农业+气象的智能服务平台;组建由农业、林业、气象、高校和科研院所、农民等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纳入智能交流平台。提升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市气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教育局负责)

(十八)加强人才培养。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重点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依托教育机构开展公益性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各类园区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为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等服务,鼓励其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产业办、市科技局负责)

五、健全政策落实保障机制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意义,抓紧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结合各自职责抓好贯彻落实。要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乡镇农经员招聘工作,充实基层经营管理力量,保障必要工作条件,确保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编委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二十)搞好服务指导。市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强化协同配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宣传政策,破解难题,促进其健康发展。(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负责)

(二十一)强化考核督查。将落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估监督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适时开展督查,对政策落实到位的地方和部门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督促整改,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负责)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