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市工信局两项重点工作
着力推进“双创双服”见实效
8月10日,记者从2018年“双创双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进入调整的深水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双创双服”总体工作部署,市工信局围绕涉及工信系统的精准服务重点实体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培育2项重点工作,创优企业发展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帮助企业爬坡过坎,实现企业全方面上档升级,着力推进“双创双服”见实效。
全省“双创双服”动员大会后,市工信局印发廊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成立“双创双服”活动工作专班的通知》,组建了由局长、党组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下设精准服务重点实体企业活动和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培育活动两个工作小组,建立了局内分工明确、科室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双创双服”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班子全体成员分担、各业务科室全覆盖”的组织体系。
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应帮扶方案的过程中,我市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谋划了一系列“自选动作”。在精准服务重点实体企业活动中,制定了“三问”(即问现状、问需求、问环境)、“三带”(即带职能部门、带优质服务、带优良作风)、“四帮”(即帮思路、帮转型、帮解难、帮长效)重点任务。实行领导分包下的“管家”服务制、常态化政企沟通面对面机制、“企业家早餐会”沟通联系机制、会后督办回访机制等四大工作机制,采取强化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组织政银企保融资对接、加强工业设计支持和培育、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人员创新、提升“企业云”服务质量、服务引导重点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专家实时咨询服务、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搭建政策宣传解读平台等十一项具体服务措施。
在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培育活动中,我市以培育和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重点,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原则,确立了支持和引导运营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引进一批社会化服务资源、开展中小微企业认定服务、开展专业化服务活动、推进小微基地规范化建设、实现与平台网络的资源链接、建立政策信息发布平台等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制定了年度目标:2018年,新培育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以上,累计达到3家以上;建设市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5家以上,累计达到7家以上。
与此同时,狠抓措施求实效。瞄准问题强推进,在精准服务重点实体企业活动中,市级精准帮扶的60家实体企业,提供给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包。通过信息平台反馈、企业问函、管家走访等方式共梳理出10大类87个具体问题,其中,涉及资金保障问题17家、环保问题16家、用地需求12家、公共设施11家、公共服务9家、人才用工6家、要素供应4家、行政审批3家、安全生产1家、其它问题8家。目前已协调解决问题23个。在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培育活动中,通过县级工信部门筛选推荐、市级走访核查,初步确定17家小型微型企业基地培育项目入库。
7月9日,我市组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包括“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切实保障民企用地、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激发民营企业家创业热情、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共9个方面23条举措,健全了服务民企的长效机制。同时,《意见》中明确以“绿色环保、亩产效益为主要评价指标,在全市确定一批绿色高效领军企业,实行年度动态化管理,作为政府优先扶持红名单,在用地保障、资金扶持及供电、运输、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上优先给于支持”。
围绕主线抓重点。2018年,我市争取设立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支持“大智移云”产业发展,目前已征集项目29个。聚焦产能疏堵,全市已经完成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其中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308万吨、落后玻璃产能486万重量箱。2017年,全市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12003家,今年又深度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552家,其中有1476家完成关停取缔,29家完成整改提升,其余9月底前全部清零。
加大技改强服务。我市以2亿元技改专项资金为精准帮扶要素,面向重点帮扶企业,今年以来通过委托贷款模式支持技改项目14个,发放技改支持资金7000万元,目前已滚动支持技改项目82个,累计发放3.7亿元,撬动银行和企业投资32亿元。我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设计机构与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服务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针对部分帮扶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我市以开放创新的模式,打造企业间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合作平台的成功经验,向企业分享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的技术及经验。同时,奖励支持企业研发人员创新,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服务,开展中小微企业认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