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进行时

产业迈向“高精尖” 环境实现绿净美
廊坊推进生态文明助力绿色发展

2017年07月26日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张 迪 孙亚安 字体:  

美景如画的河北省廊坊市丹凤公园。 陈童 摄

7月1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云谷第六代AMOLED(显示技术)项目建设现场,6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及1万平方米附属用房主体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建成后,霸州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AMOLED模组基地,可以满足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终端用户的需求,还将促进可折叠电子设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一系列新的应用。”项目负责人张德强介绍,霸州云谷第六代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将与固安云谷第六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形成产业上下游配套,共同打造国内AMOLED新型显示产业高地。

与此同时,作为霸州市两大钢铁企业之一的新利钢铁已于今年4月份全面停炉停产,提前5个月完成确保退出1家的阶段性工作目标。

霸州加快去产能、增动能的生动实践,正是廊坊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

一方面转型置换域内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全力扶持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一个经济结构渐趋合理、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绿美文明新城正在实现蜕变。

“我们始终把做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底线,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乡空间格局、现代产业体系、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让廊坊绿地常在、清水长流、蓝天永驻。”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

产业逐“绿”转型升级

去年,廊坊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36.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43.8%,休闲旅游业收入增长41.55%……在经济下行和去产能的压力下,廊坊市多项经济指标都稳步上升,主要得益于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扎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产业选择上,廊坊有扬有弃,坚决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拒之门外,加速转型、淘汰现有低端落后产业,着力发展绿色、高精尖产业。“大智移云”(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环境友好型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带动下,拥有良好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的廊坊,得到了大项目、好项目的青睐。润泽科技、华为云计算、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精雕数控机床、香河机器人产业港、中安信碳纤维、航天振邦等一大批百亿元、十亿元级高端项目,相继在廊坊落地生根,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向更新、更高、更绿方向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4年前的11∶54∶35调整到7.3∶44.1∶48.6,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按照“北京研发、廊坊转化”的思路,廊坊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目前,廊坊建有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15个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全国第一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30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76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孵化器分别达到6家和11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廊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环境向好补齐生态短板

走进文安县富祥生态温泉农庄,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有水上乐园、温泉别墅、农业种植体验、跑马场、3D影院等多种娱乐项目,真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来自天津的游客孟源说。

谁能想到这个国家AA级旅游景点曾是一座烟尘弥漫、污水漫溢的人造板生产工厂。早在2014年,农庄总经理何建民就果断决定关停高耗能、高污染的人造板厂,转变发展方式,深耕生态、休闲、旅游市场。“现在我们日均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生态旅游、苗木种植、立体养殖等预计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比原来的人造板产业翻了好几倍!”何建民说。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功能区,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河相望,中部两区两县紧靠北京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南部三县与雄安新区田水相连。特殊的区位,要求廊坊必须把治理环境污染、补齐生态短板摆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

面对严峻的污染防治形势,近几年廊坊市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定加强领导、严格执法、加大投入、考核问责等方面的具体措施,精准治霾,强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能源结构优化、“车、油、路”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抑尘控烟、科学治霾基础工程六大攻坚战,全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在文安县左各庄镇南二环大地木业西侧路南,410台拆除的燃煤锅炉集中堆放在一起,场面壮观,发人深省。“按照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共淘汰取缔燃煤锅炉1200多台,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约33.2万吨。”文安县环保局副局长汪学武说。

2017年初,廊坊就定下了严格且艰巨的目标任务,力争年底前退出2家钢铁企业,完成1万余家“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完成3800余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达标治理,完成市区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和全市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清零”,完成农村地区70余万户“气代煤”“电代煤”工程,实现全市域散煤“清零”,稳定退出全国“倒排前十”。目前,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均已完成过半,其中,“散乱污”企业和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分别完成了98.4%和88%。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雷打不动地每周现场调度、日常工作随时调度,实打实、硬碰硬的环保措施,一直部署到乡镇、村街。”廊坊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市大气办专职副主任李春元说。

此外,廊坊全面开展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对三河87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进行深度整治。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全面落实市县乡河长制,强力推进重点河流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系列重点工程,全力优化水生态环境质量。

“我们严格落实新环保法及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与京津在生态环境立法、司法领域合作,持续开展跨区域环境保护联动执法,以生态法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廊坊市市长陈平说。

城市增色建设绿美家园

眼下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廊坊市丹凤公园,芦苇轻摇,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是座占地面积23公顷,集旅游、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大型园林景观公园,自5月份开园迎客以来,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除丹凤公园外,市区还建有自然公园、人民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多个生态园林景观。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7平方米。”市园林局总园艺师侯卫波介绍。

从城市到农村,不论是国省干道,还是乡间小路,抑或是城市公园、田间地头,一幅迷人的城市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围绕农村绿化工程、垃圾清理、危房改造等重点内容,廊坊市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广阳区依托高更生村、杨更生村、张更生村、南寺垡村、北寺垡村等5个村街连片打造美丽乡村,在全面提升农村整体面貌的同时,规划种植了2300余亩生态治理示范林,让高更生村从原来的千亩沙荒地摇身变绿洲。如今,长势良好的林木,不仅改善了环境,还给林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多年来,廊坊市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文明,全域实施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环首都生态保护绿带建设,以廊道绿化、村庄绿化、城镇绿化、连片造林等10项重点工程为抓手,今年上半年完成造林25.15万亩,森林覆盖率已接近30%。保护和修复湿地,以“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为原则,加速建设一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将使廊坊发展支撑力更强。

《 人民日报 》7月25日23 版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