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拆解化学奥秘 传播科学精神——记廊坊市初中化学名师、三河市燕郊中学化学教师耿妍

2025年09月29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洋洋 字体:  

在廊坊市基础教育领域,有这样一位“化学引路人”:她22载深耕课堂,用试管与试剂搭建科学桥梁,点亮学生的科学梦想;她牵头名师工作室,架起教育均衡纽带,让优质资源流向乡村校园;她远赴新疆焉耆,跨越千里送教,用7天培训为当地教师注入成长动能。她就是廊坊市初中化学名师、三河市燕郊中学化学教师耿妍,一位以热爱为笔、以责任为墨,在教育沃土上书写华章的普通教师。

“刚走上讲台时,我就想做个不一样的化学老师——让学生觉得化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看得见的生活奇迹。”2003年,怀揣着这份初心,耿妍踏入廊坊市基础教育领域,这一扎根便是22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成了实验室与教室间最忙碌的身影:课前反复调试实验装置,确保课堂上每一次试剂反应都足够清晰;课上把身边的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发现化学就在身边;课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帮学生拆解难点,让“学化学难”的顾虑渐渐消散。

在她的课堂上,不仅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更有“科技强国”的思政引领,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同频共振。22年来,她所带班级的化学成绩连续15年位居三河市前列,个人也先后获评“河北省骨干教师”“廊坊市名师”“廊坊市师德标兵”,用实打实的成绩,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2020年,在市教育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部署下,耿妍凭借过硬的教研能力,当选廊坊市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成为名师,不是终点,而是要带动更多人成长。”接过聘书时,她便把目光锁定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乡村学校。

耿妍带领工作室成员走遍全市6个县(市、区),深入20余所乡村中学与薄弱学校。每到一所学校,她都先听课、再座谈,摸清当地教师的“教研痛点”,再针对问题,牵头制定“送教+送培+共建”方案,让优质资源真正“沉下去”。

目前,工作室已连续开展30余场专题活动,覆盖全市500余名初中化学教师。如今,耿妍主持的名师工作室已成为廊坊初中化学教研的“核心阵地”,获评“市级优秀名师工作室”。“以前觉得优质资源离我们很远,现在耿老师把‘课堂’搬到了我们学校,跟着她学,心里特别踏实。”一位乡村教师的话,道出了众多受益者的心声。

2024年暑假,耿妍主动报名参加河北省“援疆教师培训计划”,远赴新疆焉耆县,为当地初中化学教师开展7天集中培训。“听说焉耆的老师急需实验教学和中考复习指导,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一把。”出发前,她的皮箱里塞满了自制的实验教具。

初到焉耆,高温干燥的气候、2小时的时差让她有些不适,但她顾不上调整,当天就和当地教育局对接,根据教师需求调整培训方案。培训中,她采用“理论+实操+案例”模式,讲“探究性实验设计”,结合当地资源开展教学,分享分层复习策略。7天里,她累计授课超30小时,指导教师完成23次实验操作,解答100余个教学疑问。

培训结束时,她把所有教具留给当地学校,还和20名焉耆教师建了“长期线上教研群”。“教育没有地域的界限,只要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多做一点事,再远的路也值得走。”在耿妍的援疆日记扉页上,这句话正是她坚定用教育连接更多人的信念。

22载春秋,从廊坊的三尺讲台到新疆的培训课堂,从个人深耕到带动群体成长,耿妍始终以党的教育事业为指引,用热爱浇灌教育之花。“只要学生还需要我,只要教育事业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讲台上。”谈及未来,这位化学名师的眼中,依旧闪烁着如初的光芒。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