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廊坊龙年非遗大集入选 全国“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

2025年09月25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滕雪叶 字体: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式上,2024年度“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名单正式发布,我市举办的廊坊龙年非遗大集成功入选。同时还有“古城过大年”活动正定会场、秦皇岛2024“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和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三个河北省项目入选。

据悉,该评选依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蓝皮书2025》建立的科学评价体系,抓取2024年度全国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公开数据,从发文总量、社会情绪、互动声量、影响力值及报道媒体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计算,形成客观排序,全面反映非遗活动在传播效果和公众参与方面的实际表现。

廊坊龙年非遗大集通过“非遗+节庆”的创新形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巧妙融入当代人生活,使得非遗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放异彩。2024年2月10日至2月24日,龙年非遗大集在国安一城开展。该活动将传统新春市集与非遗展陈创新结合,遴选非遗代表性项目,让非遗走进生活,为老百姓打造一场最具中国“年味”的优秀传统文化盛会,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龙年非遗大集的特别版块《新春非遗之夜》于2024年1月8日至16日录制,2月4日在CCTV3、CCTV15以及央视频播出。该节目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中信国安一城为场景,以“寻味非遗里的中国年”为主题,共同打造了一场全国非遗大联欢精品晚会,单场直播全网总观看量超2660万,相关话题矩阵总阅读量达1.26亿。

线上火热,精彩纷呈,线下活动同样为市民带来了原汁原味、“可感可触”的沉浸式体验。龙年非遗大集汇集来自河北、山东、天津、广东等21个省市208项优选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九大非遗门类,不仅有丰富多彩的非遗表演、正宗的非遗美食,还有科技与非遗结合的无人机飞龙、裸眼3D全息龙等打卡项目供游客拍照留念。大集展出的浙江乐清传统美术灯彩——乐清首饰龙,被誉为本次大集的“镇馆之宝”,成为游客必打卡的项目。

龙年非遗大集采用古色古香的传统集市摊位,结合国安第一城传统瓦檐木构建筑特色,搭建模拟古代街区的场景,营造出年节时分的街巷氛围。大集在区域上分为“甲辰龙集”“把式江湖”“食神街”和“千物集”四大板块,汇聚中国特色的非遗展演、五湖四海的非遗美食和传统手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龙年非遗大集,我市组织青少年开展非遗研学之旅,用实际行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多所学校的学生走进龙年非遗大集,开启了非遗文化寻访研学之旅。学生被各式各样的展品和活动深深吸引,从传统的剪纸艺术到精细的京绣,从古朴的泥塑到精湛的木雕,每一项手艺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研学活动让学生“零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丰富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他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据统计,15天的运营期间,龙年非遗大集累计参观人数15.3万人。区域客群方面,廊坊游客占比45%,北京游客占比约40%,天津游客占比约10%,其他区域游客占比约5%。年龄占比方面,24岁以下游客占比15%,24-30岁游客占比20%,31-40岁游客占比25%,40-50岁游客占比15%,50岁以上游客占比25%。此外,活动还吸引包括玻利维亚大使团队一行在内的诸多外国友人前来游园逛集,感受中国春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龙年非遗大集成功打造了一个活态的中国非遗沉浸式空间,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以及消费非遗产品的新时代场景,使更多老百姓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和文化内涵,甚至让很多国际友人看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让大家认识非遗、喜欢非遗,提升文化认同感,促进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此次入选全国“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是廊坊深耕非遗保护、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成果。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