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京津冀里的“菜篮子” 民生共赢的交响曲

2025年09月23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作者 吕新颖 字体:  

当北京市民在超市拿起新鲜的安次甜瓜、永清胡萝卜时,或许很少会想到,这些蔬菜清晨还在廊坊的田间地头。“清晨廊坊园中菜,中午北京盘中餐”的背后,是环京蔬菜生产基地对首都“菜篮子”供给的坚实支撑,更折射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民生领域的生动实践。

“菜篮子”虽小,却是民生大事,其稳定供给直接关系到城市运行与百姓生活。环京地区凭借紧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主动扛起保障首都蔬菜供应的责任,这份担当体现在实打实的数字中:22家经京冀两地认定的蔬菜基地,上半年5.6万吨的产量,90%以上直供北京市场,2亿元的总产值……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环京基地的供应能力,更凸显了其在首都民生保障体系中的“压舱石”作用。“日常供得稳、应急有保障”的目标,让北京市民的餐桌始终保持充盈,这份“稳稳的幸福”离不开环京基地的默默付出。

更难得的是,环京蔬菜基地的发展没有停留在“量的供给”,而是向“质的提升”迈进。面对北京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蔬菜的需求,基地主动调整种植结构,推动设施蔬菜向规模化、特色化、精品化转型——做强安次甜瓜、永清胡萝卜等特色单品,发展精细叶菜类产品,打造高端精品蔬菜产业带。这种“按需供给”的调整,既契合了北京消费升级的趋势,也让环京蔬菜跳出了“低价竞争”的误区,形成了差异化优势。同时,中央和省级专项财政资金的扶持,聚焦品种培育、水肥管理、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不仅提升了蔬菜品质,更带动周边农户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让农民在产业升级中分享红利,实现了“保障供给”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展望未来,环京蔬菜基地的升级规划更值得期待。老旧设施改造、智能宜机化设施新建,这些举措意味着基地将迈入“科技赋能”的新阶段。科技的注入不仅能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增强蔬菜供应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让“菜篮子”保障更具韧性。

从区域协同的视角看,环京蔬菜基地的实践是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缩影。北京有广阔的消费市场,环京有优质的农业资源,二者的精准对接,既解决了北京“买菜难、买菜贵”的潜在担忧,也为环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找到了方向。这种民生领域的协同,远比抽象的政策更能让百姓感受到区域一体化的红利。

守住“菜篮子”,就是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区域协同,就能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期待环京蔬菜基地继续发挥优势,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期待更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民生实践落地,让三地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