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廊坊:三成以上零部件“链”接京津冀汽车产业
100多台焊接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工程师手持平板电脑监测数据……近日,走进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震撼。
廊坊振华全京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0月,主要产品为汽车车身焊接总成零部件。凭借先进的焊接工艺,企业迅速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产能,2024年产值达到3.6亿元。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原有厂区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廊坊投建了新的厂房,全部投产后可具备年产5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副总经理胡杰介绍说,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达8亿元。
莱尼线束、海纳川海拉、三河世原、华安汽车、埃意电子……近年来,我市加快布局汽车零配件产业,形成了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24年,京津冀三地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廊坊)正式启动,打造了产业协同发展样板载体。当前,我市正在加快与京津建立各有侧重、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一链同产”体系。
产业基础雄厚、配套能力强,一辆整车三成以上零部件可在廊坊找到供应商。廊坊汽车零部件产业门类齐全,汽车车身系统、动力系统(含新能源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气系统等4大模块全部涵盖,涉及汽车高压线束、座椅加热通风系统、屏显、传感器、车身前后总成、底盘、高压油箱等上百种产品。2024年,全市107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0.4亿元,同比增长8.6%;2025年1-6月份,全市97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12.8%。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9家汽车零配件企业融入京津冀整车企业供应链,为国内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米、理想、长城等30余家知名整机厂提供配套服务。
区位优势明显,使廊坊不仅成为京津冀整车配件基地、仓储车间,更是京津冀整车配套中转枢纽。廊坊地处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黄金三角”核心腹地,是环首都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廊坊汽车零部件企业依托高效物流体系,实现北京整车下单,廊坊灵活配件2小时内送达。2023年以来,随着北京理想、小米等新车的上市,以无锡振华、无锡雄伟、银轮股份为代表的一批配套企业相继落地廊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海拉、捷温、默勒科技等23个外资品牌,培育了华安汽车、埃意电子、科森电器等30个国内知名品牌。
创新基因加速集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向“新”提质成效明显。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拥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6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3家,瑞立美联、科森电器、京威汽车、世昌汽车等6家企业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分别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与院所深度合作的新型开发体系;省、市科技特派团在4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入驻,转化科技成果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32项,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明、实用新型等各类专利达到3576件,搭建了混合动力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平台、智能座舱控制平台、新型显示检验检测平台等43个创新平台。
算力基础领先,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重要支撑。全市投运(部分投运)数据中心36个,标准机柜46.3万架,建成了全国互联网服务门类齐全、聚集规模优势突出的数据和算力中心集群,建成河北省首家投运、首批纳入中国算力网、首个全栈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城市算力分指数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列全国第一;“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场景日益丰富,智能算力为“车路云一体化”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也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载体保障有力。2023年,文安新桥精细化工产业区被评为省级化工园区,补齐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精细化工及表面处理和贵金属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短板,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