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小村仿古瓷 “潮”出生命力

2025年08月26日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记者 刘杰 字体:  

8月22日,在霸州市王庄子镇靳家堡村,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望月轩陶瓷工坊负责人孔令旺手中的瓷胎上。他正用毛笔勾勒青花纹饰,笔尖流转间,一件明代风格的瓷瓶绽放光彩。

“这手艺来自景德镇!”孔令旺说,靳家堡村的仿古瓷制作流程有七八十道工序,全部纯手工操作,严格传承景德镇的官窑制瓷工艺。

靳家堡村与景德镇的渊源始于1984年。那一年,村里决定引进仿古瓷彩绘技术,办起了靳家堡仿古瓷彩绘厂,还专程从景德镇请来老工匠传授技术,村民孔令旺等人成为首批学徒。

“我们白天临摹古瓷纹样,夜里研习颜料配方,将官窑制瓷工艺深深刻入脑中。”孔令旺深有感触地说,“南瓷北渡”让景德镇陶瓷的工匠精神在靳家堡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仿古瓷手艺门槛高,既要会画还要会写。近年来,孔令旺等人走遍周边村落,招收喜爱绘画的年轻人,培养的500多名学徒中已有200多人能独立创作大型作品。

“青花分水需一次成功,浓淡过渡要如烟似雾……”来到彬强威仿古瓷厂的生产车间,孔令旺的徒弟王彬向记者展示手中的将军罐。他身后,刚出窑的瓷板画《百骏图》上,骏马神态生动。

从小生活在靳家堡村,王彬耳濡目染,喜欢上了仿古瓷这门手艺,并师从孔令旺10余年。“作图、配色、施釉……只有这些工序都做到完美,一件精美的瓷器才能呈现在人们面前。”王彬说。

在王彬的厂子里,30多名员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拉坯,有的绘瓷,大家分工明确。这些员工都是80后、90后,很多是村里的第三代、第四代工匠。问及从业的初衷,他们异口同声:“喜欢做这个事儿,打心底里开心。”

在靳家堡,不仅有传承,还有创新。

“润滑的釉面上开着几枝淡雅的小花,笔触简约而拙朴……”老仓严选仿古瓷直播间里,90后主播孔德岳向粉丝展示一个小巧玲珑的仿古茶碗。4个小时的直播,网友下单100多件仿古瓷器。

孔德岳年纪不大却手艺纯熟,2022年在村里第一个干起了直播带货,目前抖音平台有4万多粉丝。他告诉记者,有了直播引流,仿古瓷销量增长了30%。

在年轻人的带动下,村里转战直播赛道的陶瓷企业越来越多,有10多家企业销量实现了较大增长。

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靳家堡村的仿古瓷“出圈”又“出海”。目前,全村拥有生产企业60余家,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北方仿古瓷的重要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小瓷都”。

“景德镇是老师,我们要做北方最好的学生。”问及未来规划,靳家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亮指着满架待烧的瓷坯说,要在“定制+直播+文旅”融合上继续发力,把靳家堡仿古瓷产业做大做强。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