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

图片新闻

临空经济区(廊坊):数智织网 构筑宜居韧性新生态

2025年08月25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杨苗苗 通讯员 刘岩 字体:  

多元化的公园绿化体系为构建宜居宜业、活力共享的优美人居环境提供了生态支撑。 记者 贾珺 摄

在临空经济区(廊坊),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不少“新鲜事”:路灯能根据季节调节亮度,摄像头会抓拍车窗抛物,打个热线电话反映问题很快就有回音……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场从硬件升级到治理转型的城市“智慧革命”。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在临空经济区(廊坊),一场以数智化为核心的城市治理变革正深入推进:3004台智慧照明设备按需调节明暗;临空经济区(廊坊)城市运营中心构建一屏统览观全域应用场景,建好“一块屏”、用活“一张网”……从基础设施的智能升级到治理模式的深刻转型,临空经济区(廊坊)以“智慧+韧性”的实践,生动诠释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的“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智感赋能:让城市治理“耳聪目明”

“冬天天暗得早,路灯亮得及时;夏天天亮得早,关灯也更灵活。”家住临空大道附近的居民张玮说,家门口的路灯好像“有脑子”,亮得越来越合时宜。这背后是临空经济区(廊坊)的智慧照明平台在“当家”,按照符合道路实际情况的照明策略进行照明控制,并对灯光亮度进行调节,平均每日节约用电2540.84千瓦时,节电率约为24.7%,一年下来可不是笔小数目。

不光是路灯,街头的摄像头也越来越“能干”。今年上半年,临空经济区(廊坊)在临空大道等重要路口配备59台补盲监控设备,进一步完善“一个摄像头管全部”智慧化应用场景的设备支撑。上半年利用AI赋能,开发“一网统管”车窗抛物、垂钓告警、市容垃圾等3类“智能感知”算法,实现城市事件由“人工发现”向“智能感知”转变。

下雨天更能看出“智慧”的好处。今年,临空经济区(廊坊)对智慧防汛系统优化,根据《2025年廊坊临空经济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将防汛预案中排涝方案、排涝负责单位等关键信息进行统一更新,并将30个风险点位信息在智慧防汛系统地图上进行撒点展示,同时将防汛预案中防汛物资情况(包括应急抢险队伍、救援物资、救援队伍等)进行同步更新及撒点展示,对48路视频画面在线状态进行每日监测,提高防汛监测数据准确性。

生态优先:绘就蓝绿交织的宜居画卷

盛夏的临空经济区(廊坊),绿树成荫,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系穿流其中宛如玉带,滋润着这座航空新城。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临空居民的日常。在临空秀林公园,各种植被相互交织,果树与花卉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临空秀林公园以“临空叶脉——郊野林脉”为设计理念,打造桃园春香区、碧翠冬绿区、秋叶缤纷区、林荫长廊区、杏花漫步区与月季花海区等多种景观,园区内设一座魔方观景台,可登高欣赏整体景观。

近年来,临空经济区(廊坊)全面推进区域生态建设,建设永北干渠、四干渠、凤翔河及永安河等水系河道治理项目,同步实施沿河渠生态工程,打造蓝绿交织、水脉萦城的水系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及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同时,为充分满足群众“近绿、亲绿、享绿”的生活需求及“进得去、坐得下、能活动”的服务空间要求,临空经济区(廊坊)加快绿色生态建设,构建多元化公园绿化体系,包括生态林、临空秀林、航空公园、会展公园等,为构建宜居宜业、活力共享的优美人居环境提供了生态支撑。

民生为本:用“温度”衡量治理效能

城市治理的“智慧度”最终要通过民生“满意度”来检验。

临空经济区(廊坊)智慧城市构建了一屏统览观全域应用场景,它以“1+2+N”为总体框架,即一套支撑体系、两个入口首页、N个业务领域:包括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题,智慧防汛、自然资源监管、工程建设监管等业务领域,保障智慧城市数据安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城市更韧性、更智慧、更安全、更有温度。临空经济区(廊坊)一屏统览平台还入围了第十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案例。

群众有诉求,响应更“暖心”。临空经济区(廊坊)持续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与“一网统管”系统对接,建立投诉事件网上交办制度,制定应办即办、急件特办、特件速办、专事专办、线上主办“五办”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接诉即办”事件处置效率。

从一盏灯的智能调节到一张网的全域联动,从生态画卷的徐徐铺展到民生服务的暖心落地,临空经济区(廊坊)的每一步探索,都将“智慧”与“宜居”理念深植于发展脉络中。未来,随着更多智慧场景的落地、更多生态空间的拓展、更多服务效能的提升,这座航空新城必将在“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坐标上不断进阶,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触摸到城市发展的脉搏。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