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廊坊两级法院着力提升环资类案件审判质效
8月14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廊坊两级法院持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司法服务市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在办理环境资源审判案件的过程中,廊坊两级法院始终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在法律规范的裁量空间内,努力寻找最佳处理方案,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2024年,新收环境资源类一审案件102件,其中刑事类67件,审结61件;民事类35件,审结33件。新收环资类二审案件9件,其中民事类7件,刑事类2件,全部审结。截至2025年8月,新收环境资源类一审案件35件,其中民事一审案件15件,审结13件(其中合同纠纷13件);刑事类20件,审结15件。新收二审案件5件,其中民事类2件,刑事类3件,全部审结。
廊坊的区位、资源及经济发展特点,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廊坊市委明确提出,提“气质”、净“水质”、优“土质”,确保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两手抓、两手硬”,让廊坊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廊坊两级法院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司法保障,提高环境资源类案件审判质效。按照上级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结合廊坊市环资审判工作实际,两级法院多次召开党组会、审委会,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判及集中审理改革,努力提升环资审判专业化水平。即将辖区内相关刑、民、行三类案件交由有关法院集中办理,并在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各集中管辖的法院实行“三审合一”,由一个部室集中审理。
廊坊两级法院牢牢把握宣传的主动性,延伸生态司法的社会效应,在依法办理好环资类案件的同时,注重多渠道多层次的环资类审判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关注环境资源保护的共识。廊坊中院通过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成果。同时,在诉讼服务大厅、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发布生态环境典型案例。在“6·5世界环境日”“12·4宪法宣传日”“8·15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深入社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讲好环境资源审判“小故事”,阐释生态保护“大道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批、教化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具体案件审判中,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观摩旁听,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社会各界参与环境保护意愿,并以庭审直播、集中宣判、动漫说法等多形式、宽领域、高覆盖率的宣传方式,不断提升环境资源案件办案效果,扩大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在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中,廊坊两级法院多措并举提升司法能力。加强法官队伍专业培训,打造一支过硬的环境资源审判专业队伍;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评估标准体系,确保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深化跨区域司法协作,与周边地区法院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在案件管辖、调查取证、执行等方面加强协作,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实现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是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守护美丽中国的使命。廊坊两级法院将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