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安次人工湿地:“一吐一纳”打造“天然净水器”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张欢 字体:  

“通过检测,我们刚从出水口提取的净化后的水样含氧量为7.6毫克/升,水质达地表水三类标准,优于国控考核断面V类水质要求。”7月21日,在安次区龙河(东张务闸—冀津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S2单元出水口,运维员李凯正使用水质检测仪检测人工湿地的河水水质。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灵气、活力和品质之源。近年来,安次区坚持科技支撑,统筹推进龙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污染治理,引入“人工湿地”技术,对龙河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

走进安次区龙河(东张务闸—冀津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现场,仿佛走进一个滨水公园。河道内水质清澈、碧水微澜,成群的鱼虾在水中畅游嬉戏。郁郁葱葱的“潜流湿地”里,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茁壮生长。但这并非景观,而是处理污水的核心单元。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大自然的生态处理方式,湿地系统中填充的河卵石、砾石等填料能有效去除悬浮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种植的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够有效净化吸收有机污染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龙河湿地管理中心负责人焦新莹说,湿地通过“物化预处理+潜流湿地+表流湿地”的水质净化工艺和水资源配置措施,上游龙河水顺着输水管道、沉淀池,源源不断地被“吞”入人工湿地,在地下封闭流动。

潜流系统分上下两层,下层铺设卵石和粗砂,水体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实现净化目的。上层种植水生植物,让水体在沿水平方向流动时通过植物根系净化,再流向出水口。在这一吐一纳之间“洗净”了60%的污染物,让水质悄然发生变化。

在老龙河鹭鸣人工湿地,河岸上生长着繁茂的香蒲,水中漂浮着成片的睡莲嫩叶。河道内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孔洞,干净清澈的河水从孔洞中潺潺流出。

“复合功能人工湿地引老龙河原水自流进入稳定塘,沉降后输送至潜流湿地单元,经复合填料过滤、微生物降解及植物吸附等多重净化后,统一经排水渠汇集和液位调节后再溢流排入原河道。”老龙河鹭鸣人工湿地管理员肖雷介绍,通过沉降和植物吸附后,水质就得到有效净化。

“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河水水体的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各项指标都已稳定达标。”安次区水利局副局长王宇介绍,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大王务国控断面、老龙河断面出水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Ⅲ类标准,成为国家“十三五”水专项示范项目。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