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我市创新“两前”化解模式 推动金融纠纷源头减量

2025年04月07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盛嘉敏 字体:  

近日,记者从廊坊中院获悉,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到服务保障发展与防范化解风险并重,积极探索“成案前”“成诉前”两道化解防线,推动一大批金融纠纷源头化解。去年以来,廊坊两级法院受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平均下降7.23%,财产保险合同纠纷平均下降21.34%。“银保”行业金融纠纷“两前”化解模式被省委政法委评为“枫桥式”工作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在金融保险行业领域衍生出大量矛盾纠纷,对我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针对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廊坊中院积极与银行保险机构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实现行业组织和人民法院前后衔接,双端发力,取得金融纠纷源头治理和银行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双赢”效果。

廊坊中院与廊坊银保监分局联合印发文件,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同步指导成立银行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投诉即触发调解”机制。同时,“银保”调委会入驻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对相关纠纷随动跟进、全程调解,形成金融纠纷“成案前”第一道化解防线。今年以来,“银保”调委会成功调解纠纷96件,调解金额2113.18万元。

廊坊中院与人行廊坊中心支行等部门印发实施意见,在廊坊中院挂牌设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并在基层法院指定联络员,对于金融纠纷案件,建立“法官主导+金融专业人员配合”的联合调解机制。制定《非诉引导书》,释明非诉解决纠纷“零结怨”“零收费”“零风险”“零障碍”“零诉累”的“五零优势”,为群众开出“六大资源菜单”,引导群众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特别对于房贷“断供”案件,廊坊两级法院用足银行政策,引导借款人继续履行合同,促使案结事了,形成“成诉前”第二道化解防线。今年累计完成“断供”引发的金融案件29件,调解金额1701.9万元。

建立审判机关与金融机构协调联动机制。廊坊中院与人行廊坊支行等四部门达成会议纪要,强化金融机构“成案前”化解责任。同时,印发调委会调解员和法院联络员对接名册,对于诉前化解成功案件,打通“绿色”通道,快速联动,固定化解成果。两道防线双向发力、递进互补,使一批纠纷在萌芽初期得到有效化解。

搭建好平台更需要强大的队伍保障运行。廊坊中院在指导“银保”行业调解工作中坚持全方位、全领域选拔培育人才,打造了一支忠诚、担当、干事的金融领域高水平调解队伍。

廊坊中院与市司法局配合,举办全市银行业机构调解员培训班,通过考试遴选、系统管理、技能练兵、复训复考等形式,为“银保”行业调委会储备了170名人民调解员。

廊坊中院委托人行廊坊中心支行设立优秀金融法务人才库,面向全市银行法务人员综合选拔入库,汇聚金融纠纷诉前调解的优势力量。

除此之外,廊坊中院与各单位联合,定期组织入选人员集中封闭培训,全面提高调解能力。截至目前,已有239人被聘为法院特邀调解员,形成强大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力量。

完善的工作制度、科学的工作流程,是金融纠纷源头化解的关键。廊坊中院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银保”调委会调解案件范围、调解期限等事项,形成程序清晰、节点明确、快捷高效的调解“流程图”。制定《委派调解告知书》《调解成功报告》等十余种文书样式,确保调解的严肃性、程序的正当性、结果的合法性。

廊坊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廊坊两级法院将对外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功能,构建“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解纷模式;对内做实全程全域全时调解,实现立、审、执、访、调一体化运行,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决机制,不断拓宽“廊坊经验”重塑发展新路径。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