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市环境卫生执法大队:狠抓环境治理 打造洁净城市
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境卫生执法大队精准施策、高效行动,通过源头管控、科技赋能、联动执法等多维举措,深入做好廊洽会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全力打造整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
转观念,彰显担当为民城管情怀。结合“城管进社区”等公益活动,深入永兴、狮子城等10余个小区进行走访,面对面解答群众关于城市管理方面问题,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共建美好家园。深入开展“走访解促”,走访生活垃圾收运企业、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和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50余家,积极听取意见建议,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深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等20余家大中专院校食堂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现场对食堂餐厨垃圾处置、分类投放等情况进行深入检查,督导食堂与合规公司签订餐厨废弃物收运服务协议,规范收运、处置,严守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建机制,提升餐饮油烟治理效能。为切实加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工作,积极与市生态环境局有关部门对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市主城区餐饮油烟管控联动执法合作机制(试行)的通知》,明确部门责任,建立了主城区餐饮油烟管控联动执法机制,形成高位推动、职责清晰、协同治理的新格局,为下一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奠定坚实基础,释放餐饮油烟联合执法新效能。
强举措,加强餐厨垃圾日常监管。通过“宣传+执法”双轮驱动,全力守护食品安全底线。针对餐饮集中区、大型商场和沿街餐饮商户等重点区域,开展城区全域高频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向商户发放宣传材料,深入餐饮店检查餐厨垃圾分类情况,要求商户遵守餐厨垃圾倾倒标准,落实《廊坊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对违规收运、处置及随意倾倒、抛洒餐厨垃圾等行为严格查处,重拳打击非法收运车辆和地下加工窝点,形成有力震慑,有效降低“地沟油”“泔水猪”等风险隐患,保障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已督导主城区内2598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和394家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与我市正规收运处置企业签订了收运协议。
严监管,常态打击偷运乱倒行为。针对建筑垃圾乱倒行为特点,一方面增派执法人员,加大对城乡接合部、背街里巷、外环线周边等易发偷运乱倒建筑垃圾区域的巡查频次,不断强化日常监督;另一方面,深入推进“零点行动”,紧盯京津冀交界区域和交通卡口,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上溯来源、下追去向,严厉打击建筑垃圾随意倾倒、跨区域违法处置,以及车厢密闭不严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对主城区范围内历史遗留的建筑垃圾堆放进行全面摸排,登记造册,并与属地政府进行对接。截至目前,共排查堆放建筑垃圾62处。
零容忍,严查渣土车辆违规行为。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等六部门制定了《加强建筑施工运输车辆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运输企业、施工单位办理相关手续的程序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渣土运输车辆的监管职责。定期开展渣土运输企业、施工单位走访活动,开展普法教育,引导规范作业;采取机动巡查、定点值守等方式,加大对建筑工地、外环线周边的管控力度,严查密闭不严、车身不洁、污染路面等违规行为。同时,主动对接市大气办,依托监管平台,实施科技赋能,不断提高执法监管效率;定期与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互补,形成渣土车辆运输联防联控机制。今年以来,累计检查渣土车辆1500辆次,立案处罚4起。
辟新径,赋能城市管理能力提升。加强与环卫管理部门对接联络,建立“执法+环卫”微信工作群,充分利用环卫工人人多面广、发现问题及时的优势,通过联动配合,有效提升乱倒垃圾、污染路面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问题的处置效率。先后对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君兰苑和九园小区物业垃圾桶清理不及时、永兴小区沿街商户乱倒垃圾等一大批急难问题进行快速解决,打通了城管行政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
重宣传,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为做好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执法人员深入远洋琨庭、金桥、紫金华府等社区及沿街门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不断深化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引导广大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鼓励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