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廊坊稀有血型协会:用爱心为生命续航
在廊坊,有这样一个组织,一群身上流淌着同样稀有血型血液的人,组建了“廊坊稀有血型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源于廊坊稀有血型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左莹皓的一次亲身经历。
当时Rh阴性O型血的左莹皓怀孕待产,由于当地医院对这种血液的储备很少,无法保障她能够顺利生产,一时又找不到相同血型的志愿者进行献血,情况十分危急。后来,在中国稀有血型协会的帮助下,问题才得以解决。这次“输血危机”过后,为了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稀有血型的人渡过危机,左莹皓便积极投身于廊坊稀有血型协会的筹备工作中。
2016年3月,廊坊稀有血型协会正式成立,致力于稀有血型的科普宣传和无偿献血救助工作。该协会设有科普分队和血型分队,负责开展稀有血型知识宣传和志愿者招募活动。多年来,协会积极组织科普宣传活动百余次,免费为3000多名市民进行血液检测,有效提高了大众对稀有血型的认知。
在廊坊稀有血型协会的公益历程中,无数感人至深的救助故事彰显了生命的珍贵与人间的温暖。2018年,协会接到医院求助,患者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穆罕默德·朱奈,Rh阴性B型血,急需用血。协会在短时间内召集了13名志愿者,为穆罕默德筹集到4800毫升全血和1个单位血小板,帮助他在异国他乡渡过难关。在之后的见面会上,这个21岁的小伙子非常腼腆,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中国人真的太好了,感谢你们!”
作为京津冀地区首家注册的稀有血型社会团体组织,协会成员从最初的50人到如今的1100多人,累计献血量超过40.6万毫升,救助中外患者千余人。
2020年2月,75岁的美国患者弗雷德在固安县被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需稀有血型“熊猫血”,协会在疫情期间迅速完成献血,为他提供了宝贵的血液支持,展现了国际友爱。疫情期间,协会共献血113人次,献血量达4万多毫升。2020年底至2021年底,协会还为北京冬奥会储备了14400毫升稀有血型用血,展现了极高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开展稀有血型科普宣传和患者救助工作,协会把每年的7月9日设定为“稀有血型日”。此外,协会还成功搭建了医院——血站——协会的稀有血需求信息平台。
2024年,9岁新疆女孩小麦因白血病复发急需大量稀有血型血液。协会迅速响应,在5个月的时间里,为她捐献血小板23个治疗量、33.5个红细胞单位,相当于6700毫升血液,助力小麦的康复。
多年来,协会集体及个人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廊坊市红色社会组织”“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如今,廊坊稀有血型协会已成为推动我市稀有血型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左莹皓说,协会将继续加强与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合作,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