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政务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一河两岸 携手腾飞

——北三县与通州区加快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5年02月26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洋洋 字体:  

潮白河是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的界河。

一河两岸,历来人缘相亲,却又隔河相望,如何推进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近年来,两地用协同的方法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推动一系列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事项落地见效,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携手共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3年9月,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正式揭牌,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迈出新的重要一步;2024年,京冀两省市政府共同制定印发《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增产业禁限目录》;2024年,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图谱发布,明确了7大产业集群、19个产业细分领域,实现产业合作“同频共振”……

从交通无缝衔接,到产业协同协作,再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廊坊市全力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脚步铿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快起来”

协同发展,产业先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区域,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有着广阔的投资空间和发展前景。

31个智能制造与装备项目、7个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项目、16个现代服务项目、13个医药健康项目、6个文化旅游项目和7个公共服务项目……2024年9月26日,北京通州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项目推介会上,共签约合作项目和事项80个,意向投资额331.02亿元。

一年一度的项目推介洽谈会,成为京廊两地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2019年以来,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坚持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每年联合举办一次项目推介会,为强化区域间企业交流和合作搭建平台。

在三河经济开发区,一家投资上亿元从事天然气回收设备制造的企业刚刚完成建设,正在进行产品的试生产,企业创始团队的主要人员来自北京的科研单位,他们将创新技术在廊坊实现产业落地后,企业业绩出现快速增长。

“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工人储备和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为企业的投产提供了很多支持。”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同北京的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创新产品,走向海外市场。

走进河北力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有序运行。该公司自2013年从北京迁入大厂以来,坚持专业化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产品创新研发,着力打造高端智能制造头部企业。“公司将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开展冰空压和刀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企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京津近邻,我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大力引进京津科技型企业,紧盯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疏解契机,在科研项目、创新平台、科技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不断增强承接京津技术成果、吸纳科技人才的能力,全力推进“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新模式,加速京津冀产业“链”动。

北三县也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强化与通州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中试孵化、制造和配套服务等环节深度协同。

与此同时,《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示范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为北三县承接北京优质项目、实现产业协作拓展了更大空间。

一体化交通网络“跑起来”

清晨,燕郊,一辆车身写有“定制快巴”字样的大巴,缓缓停靠在燕京航城站点。早已等候在这里通勤人员李一诺手持身份证刷脸乘车,仅一两秒钟,就检票成功。

两分钟后,这辆定制快巴准时出发,驶往北京国贸。“从小区出来走几步就上车,一个小时内到北京,比自驾上班省半个多小时。”李一诺表示,自从开通“定制快巴”,她的通勤之路顺畅了,时间安排也更加从容。

为满足京廊通勤人员乘车需求,廊坊市按照“一干多支、一线多点、就近上车、快速通行、便捷换乘”的思路,精心设计通勤定制快巴线路和站点,加快打造“一小时环京通勤圈”。2022年7月25日,北三县至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开通运营,燕郊、大厂和香河至北京的平均通勤时间,由原来的85分钟、100分钟、140分钟缩短至目前的54分钟、75分钟、80分钟,增加了通勤人员的幸福感。

交通路网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为畅通交通“血脉”,北三县努力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构建与通州区互联互通的一体化交通体系。

2022年12月,京唐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在北三县设燕郊、大厂、香河3站,有效缓解跨界道路交通压力。

2024年9月,连通京冀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建成投用。由此,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厂通路全线通车,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缩短约5公里,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再添快捷新通道。“以前去北京,绕路不说,还特别费时间。现在有了厂通路,通勤时间大大减少。”家住大厂的进京通勤人员孟辉说。

今年开春以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建设“火力全开”“快马加鞭”。作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大工程,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建成通车后,将有效缓解跨界道路交通压力,大幅提升京津冀通勤群众的出行效率和幸福感。

道路通,百业兴。随着一条条公路和铁路的建设、通车,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优化,拉近了北三县与通州区的时空距离,持续放大协同发展效应,助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多起来”

落日余晖下,老人们或悠闲散步,或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公寓式的养老模式让我们很安心,还有专业护士随时照看,我们乐意在这里安享晚年。”在香河大爱城,北京老人甚是欣喜。

攥指成拳,同心同行,协同红利持续释放。近年来,随着两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入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在养老、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互融互通,惠及民生的点点滴滴,将更多民众纳入“同心圆”,两地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红利。

精准承接京津长者跨省养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京津养老市场需求,全力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廊坊特色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京津来廊康养老年人超过10万人,其中北京9万人、天津1.3万人;机构养老人数占全省近60%。

合作办学有序推进。北三县与北京市五中、景山学校等1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合作,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2021年挂牌运营;三河、大厂职教中心分别与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签订职业教育“3+2”联合培养协议。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北三县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妇幼保健院等40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合作,79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住院及普通门诊直接结算。

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提效能、解民忧。2023年6月,第一家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在大厂回族自治县试点运行,2024年,香河县、三河市办事大厅陆续启用,北京政务服务完成北三县全域覆盖。目前,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294项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区域通办”。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凸显,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共同编制《潮白河生态绿带(通州区与北三县交界地区)规划(2021年—2035年)》,合力打造一体化生态屏障。

回首去岁,脚步铿锵;展望新年,扬帆起航。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我市将把北三县与通州区“牵手同行”的成果转化为奋勇前行的强劲动力,以新担当、新作为书写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浏览量: 110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