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心声
传承“燕京八绝” 繁荣文旅市场
市政协委员 梁春丽
在京津冀非遗产业体系中,传承于廊坊的“燕京八绝”是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初期,景泰蓝、花丝镶嵌、漆雕、京绣等出口率超过80%,曾是廊坊乃至全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要做好“燕京八绝”保护传承发展,更好地繁荣我市文旅市场。建议:
坚持非遗生产性保护,平衡非遗资源保护与开发,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开展互联网互动体验式营销,开展网络推广、网红打卡及直播带货等活动,让“燕京八绝”在网络空间焕发新活力。搭建廊坊市非遗产业展销对接平台,为有生产营销优势的企业与“燕京八绝”非遗传承人搭建有效沟通桥梁。鼓励社会资金设立非遗产业创业基金,为非遗传承人创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多管齐下强化产业工人培育,在传统的师承传授模式基础上,鼓励各传承人总结归纳本门技艺中可以产业化批量化生产的技术,采取“包料+代工+代售”等形式开展生产及销售。职业教育介入非遗传承人培养,引入现代学徒制,在掌握技艺的同时,增加文化艺术素养、经营管理方面的学习内容,提升“燕京八绝”的传承活力。坚持功能多元方向,推动“燕京八绝”产品向综合性文化产品和消费品转变。支持各传统非遗工艺加大与创意设计领域的融合力度,推动产品开发向家居、建筑、园林、娱乐、餐饮、服饰等领域拓展,生产实用价值和设计感兼具的文化消费品。部分“燕京八绝”产业由于技术因素及历史传承因素,很难进行产业化生产,此门类的非遗项目也应在传统手艺基础上增加创意设计元素,积极开发中高端工艺礼品,进一步扩大纪念品、拍卖品市场份额。坚持外向型战略,实现“燕京八绝”产业从“产品输出”向“文化传播”转变。借助“廊洽会”、旅发大会等成熟平台,以建设一批具有显著竞争优势和地域性品牌的“燕京八绝”产业基地、园区为根本,整合线上线下展示交易资源,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推动廊坊“燕京八绝”产业“走出去”。促进廊坊与京津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美术馆街等工艺品集聚区的合作,建设“燕京八绝”非遗体验中心,将其融入各条旅游推荐路线,吸引国内外游客参观,对接相关商户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