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全程领办代办 包容审慎执法 实行网格化包联 三河制定“硬杠杠” 护航企业“加速跑”
记者从三河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该市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措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推行窗口全程领办代办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在三河、燕郊政务服务中心显著位置设立“企业服务专窗”,成立“企业服务专员”团队,提供从项目咨询、注册登记、税务登记到后续经营过程中各类审批事项全程领办代办服务。
规范办事指南,优化服务流程。三河市行政审批局就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制定详尽统一的服务指南、明白纸,明确服务流程、所需材料清单、办理时限及责任人员,确保企业“看得懂、好办事”。
畅通沟通渠道,让民意诉求搭上“直通车”。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及“三河马上办”“政企直通车”等,完善投诉举报渠道。开通“市长直通车”电话(0316-3151890),公开接受举报投诉,有效回应、解决经营主体和群众诉求。设立专人专岗,负责平台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所有投诉在接到后2小时内初步反馈,7个工作日内给出详细处理结果,并跟踪督办直至问题解决。
实施企业“宁静日”制度,减少执法干扰。推行企业“宁静日”,每月25日(周末顺延)开展“综合查一次”入企联合执法检查,其他时间为经营主体“宁静日”,除案件线索、安全生产或上级要求的必要检查外,原则上不再入企检查。加大智能监管系统建设力度,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远程监控和预警。原则上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经营主体执法检查每年不得超过4次。
严格落实入企扫码制度,提升执法透明度。依托“廊坊市规范入企执法系统”,将“监督码”按要求摆放或张贴在企业门口醒目位置,执法人员扫码登记后方可进入企业。做到“一企一码”“扫码执法”“系统之外无执法”,堵住执法不透明漏洞,对拒不扫码的,经营主体有权拒绝其入企。
建立包容审慎执法机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秉持标准化执法与人性化服务并重原则,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采取教育整改为主,设置合理整改期,并视情节免于或从轻处罚,确保柔性执法贯穿全程,对及时改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轻微并及时纠正的亦可免罚。
严格罚款审批流程,防止权力滥用。所有涉企罚款决定,必须由行政执法单位一把手签字确认,并附详细调查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据,方可执行。对于发现的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违规违纪行为,一律移交三河市纪委监委,依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建立经营主体帮扶包联制度,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实行网格化包联,各镇、园区、街道及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单位制定的“走访解促”活动方案,对辖区内所有经营主体(含“四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全覆盖,制定包联企业名单,形成常态化包联机制,包联人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经营主体的沟通,深入了解其需求,协调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实际问题。
优化政策推送,助企享受政策红利。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咨询专窗”,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和指导服务,每月举办一次政策宣讲会或座谈会,邀请经营主体代表参与。每季度进行一次政策推送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经营主体反馈,根据反馈调整推送策略,确保政策信息覆盖率和知晓率达到90%以上。
推进与通州区营商环境协同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一体化联合招商策略,强化与京津及央企合作,精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共筑产业集群。深化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打击侵权行为,畅通专利转化渠道,保障创新环境。优化跨区域涉税服务,制定利益分享方案,推进税收业务通办,便利纳税人跨区域办理。简化跨区域经营登记管理流程,清理不合理限制,提升登记服务效率。推行“一网通办”,加快电子证照库建设,实现“即申请即办理”,推进“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改革,探索“跨省通办”。健全两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应用场景建设,编制与通州区守信“红名单”,形成动态管理和更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