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动态
构建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健康教育、应急救援等“多位一体”的健康医疗体系
我市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
9月29日,记者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慢性病防控——“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市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由慢性病引起的过早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成效显著。
为深入推进“健康廊坊”建设,我市提出一手抓传染病防治、一手抓慢病管理,站位全局,坚持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由政府印发的《廊坊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和由市卫生、体育、工会、团委、妇联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突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促进慢病管理的关键作用,构建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健康教育、应急救援等“多位一体”的健康医疗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健康为中心、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推进慢性病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组建廊坊市慢病管理质控中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慢病管理专家组,有效整合医疗资源,探索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统一工作计划,实现“一龙治水”。依托国家级、省级慢病监测项目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项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慢病防控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对患病人群的规范管理和随访,将重点人群检查和基本公共卫生体检相结合,加强重大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
在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持续投入方面,我市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免费向部分机关单位、社区等投放“健康自测小屋”,同时大力号召全市开展“健康小屋、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创建,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打造集健康小屋、健康社区、健康步道三位一体的“三维立体居民健康社区”,并在社区中组建多种健康团体和高血压、糖尿病自我健康管理小组等。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605个,其中健康社区116个,健康学校20个,健康单位71个,健康食堂39个,健康餐厅29个,健康步道69个,健康小屋237个,健康街区7个,健康主题公园16个。通过健康支持性环境的创建,让健康行动“看得见,摸得到”,为居民树立全新健康理念、营造健康生活氛围,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为营造全市共同防控慢性病、引导全民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我市广泛发展和招募社会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通过培训、技能竞赛等形式,挖掘优秀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充分发挥健康指导员的参与性、践行性和传播性作用,定期开展指导员五进(进校园、进企业、进医院、进家庭、进社区)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居民健康理念。同时,推广健康、易于传播的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舞动健康·骨动奇迹——创意健骨操”大赛、“创意健康科普节目推广大赛”,在社会中掀起健骨操热潮,健康指导员自编自导自演的健康科普节目在公众号循环播放,寓教于乐,易于传播。全市已累计发展了6735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遍布各县(市、区)各社区、乡镇。
通过教育宣传,全民参与意识逐步提高。我市自2017年开始,积极组织县(市、区),参加全国“万步有约”健走大赛,至今已参加8届。从1个参赛县覆盖到6个参赛县参加,先后有一万多名群众参加了健走大赛。通过健走大赛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让更多的百姓树立健康观念,推广科学健走行动,百姓感受到健康行动带来的幸福感和荣誉感;通过宣传义诊、专题讲座、健康体检等形式,走进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家庭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市累计开展现场活动及讲座1715次。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屏、公交站牌、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全面提高百姓健康素养;结合各类健康主题宣传和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技能,我市开发制作健康支持性工具(限盐勺、定量油壶、健康腰围尺、计步器)、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先后制作印发了“居民健康素养66条”“三减三健核心知识”等各种宣传手册,发放健康支持性工具和健康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几十万份。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我市积极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纳入当地整体工作规划中,明确各部门主体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病防控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