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本市动态

本市动态

聚焦群众关切 解决群众难题
全市民政服务对象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2024年09月12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吴琼 字体:  

连续多年持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守牢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让养老产业成为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底线思维,把基本民生保障当目标、基本社会服务当条件、基层社会治理当基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民政服务对象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持续提升。我市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保障工作,结合廊坊经济发展水平,以京津标准为标杆,先后多次对困难群体保障标准进行调整提高。在救助标准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市民政局着力在保障机制和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在国家和省政策基础上,结合廊坊实际,对各项政策进行细化和实化,先后印发《廊坊市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等多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制度更加健全。今年以来,全市共支出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资金2.36亿元,保障城乡低保、特困等服务对象50700人。充分利用全省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提高识别认定的精度,确保应保尽保、无遗漏。推动香河县、广阳区开展了低保审核确认权下放乡镇试点工作,通过下放审批权,简便申请方式,程序更便捷,进一步提高救助实效,方便困难群众。

与京津养老协同发展工作不断深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需求也随之加剧,尤其是京津养老市场庞大,养老需求迫切。我市借助区位优势,认真谋划、抢抓机遇,积极与京津进行沟通对接,与京津先后签订了《北京市民政局 廊坊市人民政府推进两地养老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静沧廊”养老服务合作框架协议》《“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养老行业培训协议》《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 河北省廊坊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等多项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联席会议,用机制的方式予以固定,为更加深入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据了解,我市已经实现了与京津养老服务运营补贴的互联互通,市域内养老机构接收北京籍老年人的,享受与北京或天津同等的收住服务对象每床每月的运营补贴。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养老机构68家,共承接京津籍老人5448人。

特殊群体关爱水平不断提升。在孤困儿童保障方面,我市集中养育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750元,社会散居孤儿为每人每月16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每人每月1440元。积极推动辖区内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通过将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移交至市社会福利院,充分发挥市社会福利院资源优势,有效提升孤弃儿童抚育质量。同时,持续深入开展“明天计划”项目和“孤儿助学工程”,与中国人寿廊坊分公司签订保险赠送协议,为全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赠送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保险服务,大大减轻了孤儿医疗康复费用负担,切实维护孤儿受教育的权利。在困难残疾人保障方面,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在“两残”补贴方面,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每人每月25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100元,标准为全省第一。2024年以来,全市共发放生活补贴28822人,共计4307.101万元;护理补贴41129人,共计3052.53万元。

社会组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两个覆盖”覆盖率100%的基础上,坚持专业化推进、标准化运作、制度化发展,有效建立了涵盖全市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体系和党建服务体系,党建工作质量有了新提高。市民政局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规范运行的体制机制,从名称严起、从负责人抓起、从协同管起、从服务强起,严格贯彻落实社会组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强化培育扶持力度,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治理能力、依章办理能力不断增强,监管能力有了新提升。在市、县民政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千社助万户”和“跟党走、助振兴,社会组织乡村行”等专项行动,同时在优化营商环境“十个一批”专项行动、助力高校毕业生稳岗就业、参与基层治理、培育社区文化以及社会救助、养老、助残、流动和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中持续贡献力量,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取得新进展。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