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有困难 工会来帮忙——市总工会精准帮扶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已成为我国一项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2016年5月,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确保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要求。2017年11月,河北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8-2020年全省各地市每年按比例完成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
自全国总工会、河北省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部署以来,为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的作用,我市总工会对照相关要求,梳理任务要点,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把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举措,着力完善帮扶工作体系,狠抓责任落实,不断提高工会帮扶“精准化”“精细化”水平,确保我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有序推进。
近日,记者在全市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集中攻坚会议上获悉,三年来,我市困难职工由2017年初的1817户下降至目前的62户,涉及家庭人口183人。共筹措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和工会经费896.74万元,集中用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市总工会投入300余万元,实施创业就业扶持项目177个,直接帮助73名困难职工创业,筹集子女助学资金50余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160余人……这一串串数据背后,是职工们开心的笑脸,也凝结着市总工会“娘家人”浓浓的关爱。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只有人员精确识别,才能保证真正贫困的人员得到扶持、脱贫。为确保城镇困难职工认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全市各级工会通过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实时、准确掌握困难职工人数和结构,按照“政府政策保障+工会补充”的思路,针对困难职工具体需求,采取“四个一批”进行分类施策、因困帮扶。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公开性,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到居民家中进行信息采集,保证数据真实性。
如何织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一张大网”?今年9月份以来,市总工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全国级困难职工认定和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稿)》等系列文件,从制度上建立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职工困难帮扶防贫、常态化送温暖三个层次清晰、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梯度帮扶工作机制。为使长效帮扶机制落到实处,市总工会明确了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主体责任,建立了“三包一”责任制,构建起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包联体系。
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问题、因病致贫职工一直牵动着市总工会帮扶干部的心。明珠集团职工董红梅身患恶性肿瘤,其女儿上学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学费。市总工会通过开展医疗互助、生活救助、家庭子女“金秋助学”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其身体恢复健康并成功再就业。
一项项走心政策落地,一个个暖心举动帮扶,在我市越来越多的城镇困难职工得到帮助,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他们重拾生活信心,走出自己的新天地。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谈及下一步全市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具体工作,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红霞表示:“我们要积极整合运用各方资源,与各部门进行有效对接,发挥政策保障主渠道作用,注重激发困难职工内生动力,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专项攻坚行动,对照解困脱困工作台账,对仅剩的62户困难职工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解困脱困的同时分类施策、因困帮扶,防止因困返贫、因困致贫。”按照省总工会要求,市总工会、各县工会以及市直有关单位组织了全面筛查,在11月底前建立了省级帮扶防贫档案,以巩固脱困成果。
多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努力成为职工需求的第一发现人、职工困难的第一援助人,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助力“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作为服务职工群众的重点内容,作为推进自身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切实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最可信赖的“职工之家”,当好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交出了一份让职工满意的民生答卷,为实现城镇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目标作出了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