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长者专版>社会民生

我市多措并举守护市民“舌尖上”安全

字体:  
来源: 《廊坊日报》 2019年05月13日

5月7日,记者从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获悉,我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在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中位列A级。

去年以来,我市各级食安委成员单位认真贯彻“四个最严”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的监管措施,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合力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制度体系趋于完善。率先制定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管理办法》《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审计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制度》《“三小”企业自由裁量管理制度》。

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去年,农业、食药、林业、公安、海关等部门对食用农产品、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共抽检7775批次,不合格50批次,查处违法案件2794起,罚没款149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9件,责令停产停业22家;监测食品虚假违法广告1231条次,查处案件3件,食品商标侵权类案件16件,罚没款25.5万元;捣毁制售假“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38个,涉案金额2900余万元。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共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14个,组织22家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与北京市22家大型食品经营企业和餐饮单位签订《供京食用农产品“场地挂钩”合作协议》,30家大型知名企业进驻霸州市休闲食品产业园区。

区域监管合力持续增强。通武廊三地签署了《深化京津冀食品药品安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协议》,组织开展了通武廊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集中治理互查活动,对跨区域违法犯罪行为追根溯源,共同打击。活动中三地互发协查函88个,移交线索19个。

科技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开发建设“三小”监管子系统,18954家“三小”企业录入平台;74家牛羊肉屠宰加工企业和8家主城区大中型商超建立食品快检室;酒类、食用植物油电子追溯系统通过验收,在全市26家白酒生产企业、27家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投入运行。

示范创建扎实推进。组织辖区全部高速公路服务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快速大道”,指导54家食品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对5320家食品销售者进行风险分级划分,40%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创建省级“示范市场”,5家超市创建省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561家经营店创建“十百千”食品销售示范店,437家生产经营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社会共治逐渐形成。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举办“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晚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解读重大政策,展示监管成果。

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年市食安办将聚焦责任担当,落实党政同责。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要求,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基层监管基础,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和水平。聚焦问题隐患,坚守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农村食品、校园食品、保健食品、网络订餐、集体聚餐等专项整治,集中治理食品环节突出问题。扩大抽检覆盖面,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实现100%覆盖。聚焦示范创建,加强过程监管。开展食品生产集中区治理提升,推动示范园区建设,年内实现70%以上规模企业建立实施HACCP等先进管理体系。推进食品销售质量安全、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加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整治提升,总数达到70%以上,积极动员有条件单位参与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十百千”食品超市(店)等示范创建,构建来源可溯、质量可靠、群众放心的食用农产品消费环境。着力提升学校幼儿园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全市范围内85%以上学校幼儿园食堂安全等级达到良好以上,确保年底前创建10家以上省级校园食品安全标准食堂。

聚焦智慧监管,推动科技创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完善智慧监管综合应用平台,在霸州市、固安县试点运行“餐饮智慧监管”系统,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使用。严格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失信名单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强化联合惩戒。 聚焦京津冀,深化区域协作。继续推动京津冀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落实《〈共建“京津冀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合作协议〉落实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完善区域食品和农产品产销衔接、源头管控协作、联合检查、信息及资源共享、检验监测协作、应急处置和案件协查等工作制度。与京津相邻县(区)协同共建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共享优质企业资源;与京津相邻县(区)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源头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的示范与推广。聚焦社会共治,构建共享格局。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制定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主动发现解决本行业共性隐患问题,助力监管部门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