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蓝地绿水更清 ——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安县城区环城水系森林公园段。(资料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
苍树吐翠,碧水泛波——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在拥有“京畿明珠”美誉的廊坊大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街道还是公园,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就,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生态环境的改善带给了廊坊市民真切的幸福感。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节能降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
“水样含氧量为7.6毫克/升!”近日,在安次区龙河(东张务闸——冀津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S2单元出水口,运维员李凯提取净化后水样,通过水质检测仪检测,该水质达地表水三类标准,优于国控考核断面五类水质要求。
龙河是永定河支流,是连接京津冀三地的主要河流,过去的水质为劣五类。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明显提升。近日,河北第二批美丽河湖名单出炉,廊坊市龙河入选其中。
产业转型,绿色升级
我市不断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机制、推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35家,其中市级68家、省级51家、国家级16家,赋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走进威伦维客节能科技河北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忙碌有序。“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全力帮扶下,2021年5月企业完成了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完成后,企业年减少燃煤使用2500吨,危险废物煤焦油实现了零排放,同时,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大幅减少。”威伦维客节能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张振峰说。
据了解,为积极推动传统保温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自2020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玻璃棉行业清洁能源替代。截至2024年3月,全市8家玻璃棉企业11个厂区在用生产线全部使用天然气能源,相关企业煤气发生炉及相关燃煤窑炉全部拆除,改为全氧天然气炉,年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约为二氧化硫84.48吨、氮氧化物59.92吨、颗粒物128.7吨,危险废物煤焦油实现了零排放,其中B级企业5家、D级企业6家,在用生产线35条,产能42.85万吨优质玻璃棉。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在转型发展的浪潮中,我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大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将大规模设备更新与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相结合,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项目节能技改。通过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替代政策,有序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扩,大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277万千瓦,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7.5%。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认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久久为功。近日,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王海文在2025年第六期“理响为民”云课堂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宣讲报告。
“把党建课讲到基层,就是用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破解‘大城周边’生态治理难题,发挥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统筹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森林廊坊、无废城市、低碳园区一体建设,把组织力转化为增绿、护绿、兴绿的执行力,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动能。”王海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刻独到的观点,详细讲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逻辑、主要内容、重要意义。整场宣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精辟透彻、深入浅出,引发广大干部群众强烈共鸣。
从“云课堂”到社会大众,从理论阐释到实践参与,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面,我市在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期间,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绿”引领、向“质”而行、循“新”出发、追“蓝”逐“绿”。如今的廊坊,一年四季,天朗气清,尤其是夏秋两季,更是美不胜收:月季和各色花卉傲然绽放,水面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健身步道上跑步、锻炼身体的市民络绎不绝,外地游客徜徉漫步,欣赏月季,拍照留念……“转角遇到美”“出门见到绿”的成为美好现实。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我市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挥生态优势,不断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生态文化品牌更加声名远播,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