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缘何成为京津冀文化艺术新地标
保持格调,推动“流量”变“留量”
近日,在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丝路中心”)钻石音乐厅,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近千名观众齐声同唱,将整场音乐会气氛推至最高潮。“表演很精彩,看得很过瘾!”北京游客王栓柱兴奋地说。
自2020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丝路中心累计举办59场精品展览、433场高水准演出,高雅艺术让群众可观可感可体验。“截至目前,这里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其中京津游客占比超七成,成为全省吸引京津游客最多的文化艺术空间。”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总经理徐颖颖说。
短短5年,丝路中心缘何成为京津冀文化艺术新地标?
丝路中心紧临京津,区位优势突出。用足用好区域协同机遇,丝路中心与国家大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京津文化艺术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和开展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引进一批高水准的中外优秀艺术作品。其中,《只此青绿》舞出东方水墨诗意,《永不消逝的电波》重现红色记忆,《妙造自然》齐白石书画艺术展引领艺术风潮。
坚持内容为王,用“爆款逻辑”做文化艺术。“参观高端的中外展览,欣赏国际水准的演出,在探寻艺术中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这是众多游客选择来到丝路中心的真正原因。”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说。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雅艺术往往与“小众”紧密相连。但在丝路中心,一场古典音乐会往往“一票难求”,高端艺术展场场爆满。
“这得益于我们始终秉持文化艺术传播的初心,为艺术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提供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持续开展高雅艺术普及推广,培养了大量潜在观众。”徐颖颖告诉记者。
丝路中心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文化品牌,先后举办2024年第六届李斯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等几十项全国性艺术赛事,成为艺术类赛事专业举办场所。同时,开设戏剧工作坊、大师班、艺术体验等课程,惠及10万余名青少年。
高水准的文化活动,往往需要高水准的场所支撑。丝路中心单体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打造了融合美术馆、博物馆和表演艺术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空间,全方位满足展、演、教、创、赏的需求。
如今,游客在丝路中心,不仅能欣赏国际水准演出和展览,还可以带孩子参与互动、趣味培训和角色演出,逛非遗展、文创展,购买心仪的纪念品。这里已成为京津游客周末短途艺术游的重要目的地。
为留住游客,丝路中心还联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水云间文化商街等,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形成“演出+展览+节赛+文创+研学+教育+消费”的多业态融合文旅场景,推动“流量”变“留量”。
“用市场化思维重构文化艺术价值链,既保持格调,又拥抱流量。”徐颖颖介绍,未来丝路中心将积极探索AI在艺术领域的应用,通过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跨界展览等形式让艺术融入生活,让游客在丝路中心的休闲之旅更有温度、更具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