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秋:履职归来宣讲忙 共话教育新征程
“回到工作岗位,我迫切地想把‘热气腾腾’的两会精神传递到教育一线。”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艳秋满载收获归来,和大家一起畅谈感受、谋划未来。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来,张艳秋在教学改革路上不断求索、持续奋进,亲历了教育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出“情智意”的育人思路,设计实施“阳光七彩”特色课程40多项,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此次两会,张艳秋聚焦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教育改革提供基层视角和基层声音。
“作为一名来自教师群体的代表,我更了解基层老师的心声和基层教育的现状,只要能形成好的建议,我都会积极提交。总之,就是要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多发声、多出力。”张艳秋语气坚定。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让张艳秋感触颇深,她精心制作了两会精神宣讲课件,把政策要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讲。
“‘扩优提质’就是要对我们身边的教育环境进行变革,比如我们现在的运动场已经用了11年,现在政府有了好政策,我们很快会对运动场进行修复,孩子们在运动过程中就有了保障。”张艳秋侃侃而谈。依托学校主阵地,她激励年轻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心用爱做教育,尽心尽责育幼苗。
“我对基础教育的前景充满信心。”聆听宣讲后,大厂城区第二小学教师何旭备受鼓舞,他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要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优秀接班人。
从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到书声琅琅的校园,从人大代表到人民教师,张艳秋时刻不忘自己“群众代言人”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她用实际行动书写“尽责”二字。这次履职归来,张艳秋除了第一时间宣讲两会精神外,也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打磨学校的教育体系改革方案。
“我们要在结合已有的素质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一次变革,将学生七种必备的素养品质融入德育课程当中,将德育贯穿到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形成一个成线成体的评价体系。”张艳秋介绍。
张艳秋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通过宣讲的方式,把两会“好声音”、好政策传到基层,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同时,将勇立教育改革的潮头,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