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果丰硕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我市全力做好深耕北京、借势机场、联动雄安“三篇文章”,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实施。十年来,相继建成津保铁路、京雄城际、京唐铁路、津兴铁路,境内运行铁路达到10条,形成“四纵六横”铁路交通主干路网格局,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3条轨道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相继建成京台高速、密涿高速、机场北线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形成“六纵七横”的高速公路网布局。开通6条主线32条支线到北京国贸、望京等地的“定制快巴”,5条到天津宝坻、蓟州、武清的跨省公交,固安至丰台的通勤列车,京津廊加快进入同城时代。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路路网密度达181.2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位。
重点产业合作成效显著。我市全力推进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与京津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在廊央企子公司由2013年的103家增长到2023年的210家,增长104%。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全力构建“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新模式,2014年以来,累计吸纳京津技术合同4137项,成交额313.65亿元。截至2023年底,全市引进京津疏解转移基本单位9097家,居全省第一位。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推动钢铁去产能工作,域内4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退出,整体退出钢铁产能1974万吨,妥善安置职工约2.3万人,实现“无钢市”目标。全面完成100万余户的农村地区“气代煤”“电代煤”改造工程,实现全域散煤清零。2023年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6%,优良天数239天,较2013年增加107天。全市8条国省考河流9个国考断面已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典型经验做法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深化。我市与通州区、武清区63所学校共建协同发展共同体和教育联盟。大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6所中职学校与京津开展“2+1”联合培养或“3+2”贯通培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7所学校与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在校际交流、校长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不同形式合作。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已开诊试运行。截至目前,全市50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78家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设立分院区、建立医联体、合作办医、科室共建等不同形式开展合作。实施京津冀参保人员区域内就医免备案政策,全市276家住院定点医疗机构(按本地服务权限)全部开通住院、普通门诊、五种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直接结算。与通州区、武清区实现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我市打造京津冀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样本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1+5+12”系列规划,形成了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连续5年与北京市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211个合作项目和事项,成为我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北运河京冀段实现旅游通航,燕潮大桥建成通车,厂通路等4条跨界道路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北京实验学校、北京朝阳医院等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控水务等京企深度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京标服务”加快覆盖北三县。
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势头强劲。为保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通航,累计投资180亿元,圆满完成18个村、3000余户、1.3万人的整体搬迁安置任务。组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管委会和河北临空集团,编制完成“1+4+13”规划体系。充分发挥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优势,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产业项目落地。目前,以国药CSO、诚融科技为代表的6个项目竣工投产,以南航产教融合基地、稀土生命科学产业园为代表的20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吸引易贝、京东、百洋等79家企业集聚现代商贸物流CBD。截至2023年底,廊坊片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一座现代化、国际化航空城正在加速崛起。
南部县(市)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扎实推进。会同保定市编制完成《雄安新区周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促进周边区域与雄安新区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绝热节能材料、都市休闲食品、航空航天装备等13个外围制造基地。域内华美集团、神州集团、国美公司等73家企业产品入围雄安新区大宗建材集采目录,产品应用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雄安会展中心、雄安高铁站等标志性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雄安郊野公园廊坊园,先后荣获17项大奖,成为对外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