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缺牙怎么“补”?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缺牙问题也日渐显著。根据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岁至74岁老年人留牙数为22.5颗,人均缺失牙齿为7.5颗,全口无牙的比例为4.5%,而缺牙修复的比例为63.2%,有近一半的老人未能及时修复缺失牙齿。
牙齿缺失已经成为当前老年群体的一种常见疾病,长期缺牙会有很多危害。
1.牙槽骨萎缩。由于长时间缺牙,失去了牙齿咬合力的刺激,引起牙槽骨吸收,牙槽骨吸收越多,后期的修复就越困难。
2.影响发音及美观。门牙缺失,说话漏风;多颗牙齿缺失可使面部软组织内陷、口角下垂、鼻唇沟加深,面容苍老等,影响自信心和正常社交,可能会使老年人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3.影响咀嚼功能。多颗牙齿缺失影响食物的切割和研磨,从而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一步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
4.可出现颞下颌关节疾患。长时间的牙齿缺失,剩余牙齿就会失去约束,向空隙处倾斜移位,向对颌牙伸长,从而引起咬合紊乱,进而可导致颞下颌关节病变,可能出现关节弹响,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等症状。
长时间缺牙,即便只是一颗,也会对整个口腔颌面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一定要尽早修复缺失牙,越早修复,越早受益。 针对老年人的缺牙问题,该怎样修复呢?
最常见的有三种方法,即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牙,他们各有利弊。
一、活动义齿
活动假牙是以剩余的牙齿作为支持,通过卡环将义齿固定在剩余牙齿上,再利用基托使义齿行使咀嚼功能。如果老年人全口牙齿都缺失了,也可以做全口的假牙。
活动义齿的优点是只需要磨除少量牙体组织或者不需要磨牙;缺失多少颗牙都可以修复,对其他牙齿无损害并且患者可自行摘戴,方便清洗。
缺点是它使用寿命较短,一般5年左右,咀嚼效率较低,佩戴后需要较长适应期。
二、固定义齿
是需要将缺失牙前后的牙齿表面都磨小一圈,套上牙冠并连带中间的假牙,至少三颗连在一起,形成类似“桥”的形状,所以又称为固定桥修复。它对基牙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位置的缺失牙都可以用固定义齿来修复。
优点是咀嚼效率较高,美观、舒适,使用寿命较长。
最主要的缺点是要磨削临近的健康牙齿,是不可逆的破坏性修复。如果修复时磨除设计不当,会带来各类并发症。
三、种植义齿,也称“种植牙”
它不需要损伤其他牙齿,只需在缺牙位置的牙槽骨上植入一颗人工牙根,再在上面安装一个牙冠。其功能接近自然牙,美观,舒适,耐用。被誉为继乳牙、恒牙后,人类的第三副牙齿。目前已成为口腔医学界公认的缺失牙的首选修复方法。但是治疗周期较长,费用稍高。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适合种植,需要医生通过检查和影像资料来评估。
老年人在选择修复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自身的健康状况、经济情况和个人喜好,根据自身情况各取所需,并到医院咨询医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修复方式。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老年人应加强口腔保健意识,注意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尽可能多地保留天然牙,不要等牙齿掉光,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