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廊坊市委关于省委巡视“回头看”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省委部署,2021年9月2日至9月30日,省委第九巡视组对我市进行了巡视“回头看”。11月11日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把整改落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省委巡视“回头看”是对我市整体工作的一次全面“把脉会诊”,是对全市党员干部的一次精准“政治体检”,巡视反馈意见体现的是省委的意见和要求,抓好巡视整改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对党忠诚的自觉抓好巡视整改。一是迅速传达部署。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后,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整改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2021年11月14日,市委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和常委会会议,传达巡视反馈意见,学习省委九届省委第十一轮巡视视频集中反馈会议精神,研究审议整改落实方案,对全市巡视整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二是加强学习教育。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整改期间,先后组织召开3次常委会会议和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工作条例》等有关内容,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引导带动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巡视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工作站位。三是认真对照检查。市委坚持把深挖根源、找准病灶作为推动巡视整改落实的关键。2022年1月9日,市委常委班子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主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对照检查,从症结上、根源上深刻剖析、查找原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提升抓好巡视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各地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也召开班子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把准问题要害,认清问题本质,明确整改方向。
(二)压实工作责任,以极端负责的态度抓好巡视整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成立了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分设综合组、监督组和指导组,负责全市整改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全面有序推进整改落实。二是坚持以上率下。市委主动担负起抓好巡视整改的主体责任,以强有力的责任落实推动整改任务有效落地。市委书记切实履行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部署、协调、督导、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各责任市领导落实“一岗双责”,牵头研究推进具体整改任务,并加强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检查和督促。各责任单位迅速行动,严格履行整改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三是细化责任分工。市巡视整改办逐条对照巡视反馈意见,制定了《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共细化分解了四方面、29项整改任务,逐一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三)突出问题导向,以坚决果断的举措抓好巡视整改。一是集中调度推进。市委准确把握整改关键节点,加大推进力度,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会议,对全市巡视整改工作进行集中调度,要求各责任单位对照整改任务和完成时限,抓住关键环节,细化工作举措,合力攻坚克难,确保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悬空”“全落地”。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巡视反馈的重点难点问题,市委进一步强化整改举措,出实招、出硬招,全力推动问题整改到位。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对整改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实时跟进、动态推进。先后下发《关于报送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进展情况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巡视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责任单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和干劲推进整改工作,全面提升巡视整改质效。同时对整改进展较慢的问题和责任单位开展督导检查,督促有关单位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加快整改进度,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四是完善佐证链条。建立整改完成报告单制度,对已整改落实到位的问题,要求各责任单位及时填报《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报告单》,并做好相关佐证材料的收集工作,切实做到整改“有理”“有据”“有支撑”,全面建立可追溯、可复查的佐证链条。加强综合研判和审核把关,对各责任单位的整改进展情况报告、《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报告单》及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前置审核,坚决杜绝“虚假整改”“文字整改”问题现象。
(四)加强联动配合,以监督指导的合力抓好巡视整改。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切实履行巡视整改的全过程监督责任。一方面,纪检监察部门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室包联监督、派驻(派出)机构近身监督优势,将巡视整改压力层层传导至被巡视单位党组(党委)。建立督办要账制度,制定印发《关于监督推动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的通知》,由各监督检查室负责整改监督工作的督导协调和统计汇总工作,每周定期调度,确保整改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组织部门把巡视整改日常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紧抓好,特别是对涉及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持续跟踪问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九届省委巡视反馈选人用人问题整改“回头看”,对各县(市、区)巡视反馈涉及选人用人的89个问题逐项进行对账审核,督促有关地方单位对照建立了19项有针对性的制度机制。同时将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市管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考核内容。
(五)坚持标本兼治,以常态长效的要求抓好巡视整改。一是强化举一反三。市委在推动巡视整改工作中,坚持由点及面,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普遍问题、解决显性问题与解决隐性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切实抓好反馈意见整改的同时,认真查找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步抓好整改。二是注重建章立制。坚持解决具体问题与推进制度建设相结合、当下改与长期治相结合,围绕巡视发现的具体问题,分门别类、建章立制。整改期间,共制定完善制度规范68项,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坚决防止类似性、重复性问题发生。三是扩大整改成效。市、县两级巡察机构针对巡视反馈问题,进一步加大专项巡察力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督导各级各部门做好前置整改工作,不断放大巡视巡察效果。同时,坚持统筹推进,把巡视整改与党史学习教育、“四个十”重点任务落实等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放大整改成效,推动全市总体工作上水平。
二、把巡视整改落实与抓好事关河北改革发展稳定“十件大事”、补齐制约河北发展“十项短板”结合起来
市委严格落实2021年10月29日省委书记专题会议精神,结合事关河北改革发展稳定的“十件大事”,紧盯巡视发现的问题,充分运用巡视成果,以巡视整改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对廊坊提出的争当“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城市”的明确要求,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全力做好服务协同、借势机场、联动雄安文章,加快推进北三县、临空经济区、中心城市、南三县四大板块强势崛起,积极推进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深入开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2021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优良天数达到264天、同比增加12天,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8条重点河流9个断面水质全部达到省考核标准,3条河流获省“秀美河湖”称号,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深浅层地下水位实现双回升;全年营造林17.1万亩,三河市、大厂县、固安县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按照省委关于发展壮大12个省级主导产业、振兴107个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提出市级层面重点打造“1+5”主导产业和大文旅、大数据、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县级层面着力打造“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升级,2021年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70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其中110个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计划,超出既定任务30个。2021年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6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1家。通过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园区“双倍增”、“大项目招商”和产业项目“倍增”行动,园区能效得到实质提升,实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经济结构得到日益优化。2021年7月,在省对市民营经济考核中,我市连续九次获得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称号,三河市、香河县、文安县、霸州市进入全省十强。在保障民生方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基层体验调研,带动全市960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调研1100余次,协调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20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实事,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强力推进工作落实。20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加快提升社会保障水平,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长131.9元,全市基本医保人数增加53.8万人,参保总人数再创新高,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国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市委、市政府切实履行河北首都政治“护城河”排头兵政治责任,把平安廊坊作为民生工程,纳入“五个廊坊”奋斗目标之一,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食药安全、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底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北京冬奥会等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为拱卫首都安全持续做出廊坊贡献。2021年12月,我市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再次捧回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在推进教育和医疗改革发展方面,2021年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56所、增加学位2.39万个;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工作稳步开展、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健康廊坊15个专项行动,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引进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北京实验学校和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揭牌投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大厂校区全面开工;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期即将建成投用。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率达到100%,453项高频便民事项、70项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跨区域通办”,市场主体达到53万户;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荣万家、同飞股份、河北志晟信息分别在港交所主板、深交所创业板、北交所成功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74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12家,新备案省级“星创天地”、新增省级研发机构数量分居全省第1和第2位,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平均分、A类县占比均居全省第1位,在全省唯一消除C类县,燕郊高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全省唯一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同时,市委认真对照制约河北发展的“十项短板”,主动发现自身不足,此次省委巡视反馈的“市第六中学存在大班额”“个别区域金融风险较为突出”“高质量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基层治理力度不足”“回迁工作推动慢”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市在教育资源配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优化产业结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工作依然存在着短板和欠缺。市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巡视整改工作要求上来,将此次整改作为我市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的有利契机,深入分析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刻反思、警醒振作、拓展思路、积极作为,在认真抓好各项问题整改的同时,全面推动我市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切实做到以巡促改、以改促建、以建促治。
三、整改落实成效
(一)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方面
1.关于“个别问题整改成效不明显。巡视指出‘市第六中学存在大班额’问题,经查发现,该校大班额问题依然存在”问题。
一是重新规划班级。为迅速消除大班额,学校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七年级班级重新规划,新增3个班级,确保班额均降至55人以下。二是加强师资保障。学校安排区级名师担任新班级班主任,并协调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新班级科任教师,充分保证新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完善硬件设施。截止2021年12月16日,七年级新改建的三个教室,已完成所有硬件和教学设施的安装。四是注重跟进监督。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后,市纪委监委责成广阳区纪委监委到市第六中学实地督导检查,现场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同时与市六中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随时跟踪掌握教室装修、分班情况,对大班额整改进度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五是强化举一反三。2021年11月以来,市教育局以整改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大班额治理工作,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制定印发《廊坊市关于落实整改“大班额”工作的通知》《廊坊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主城区中小学校办学行为专项督察的通知》《关于规范义务教育清查工作的紧急通知》,通过自查自纠、定期抽查、督导检查等方式,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进行清查整治,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保持大班额治理高压态势,确保问题不反弹;同时,坚持关口前移与动态监管相结合,盯紧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补齐短板,通过印发《廊坊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转学工作的通知》《廊坊市教育局关于开展转学核查工作的通知》严把转学程序、规范学籍管理,明确要求无空余学位的不得转入新生,杜绝转学产生新大班额问题。
2.关于“放大整改综合效应有差距。巡视指出的‘三河市某单位干部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问题整改后,仅在该单位内部开展了教育整顿,未在其他单位开展相关警示教育”问题。
一是强化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通过召开全市领导干部政治性警示教育大会、制作播放警示教育专题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市“两台一报”和纪委监委网站等媒体曝光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印发《关于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的通报》等措施,以案说法、以案明纪,引导党员干部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河市召开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对2名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干部给予党纪处分的案例进行了通报,用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身边人,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了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二是扎实开展整改“回头看”,确保整改成效,把自觉规范使用办公用房作为改进工作作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要求来落实,确保省、市关于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有关要求落到实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起草了《廊坊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对管理原则、管理制度及监督问责办法作出了具体明确。
3.关于“存在‘改了又犯’现象。‘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和超额配备党组成员’问题整改后依然存在,目前有部分市直单位超配领导干部和超配党组成员”问题。
一是开展全面自查。对市直各单位领导干部和党组成员设置配备情况开展全面自查分析,对因机构改革、政策性安置等原因造成的政策内超职数配备干部、超配党组成员问题,逐人建立台账。二是严格整改消化。采取多种方式,逐人提出整改消化意见。2022年2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调整岗位、免去党组成员等措施,超职数配备干部及超配党组成员问题已整改到位。目前,我市不存在其他违规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超配党组成员问题。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预审备案制度,强化领导干部职数设置配备的任前审核把关,确保不出现新的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超配党组成员问题。
4.关于“存在‘边改边犯’问题。巡视指出的‘香河县安洁垃圾填埋场无环评手续’问题整改期间,文安县又出现拉丝厂无环评审批手续违规开工生产,发生粉尘污染问题”问题。
一是认真调查处理。经查,巡视指出的拉丝厂无环评审批手续,无任何污染物治理设施,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条件,属于“散乱污”企业。文安县政府立即组织力量对该厂进行关停取缔,执行“两断三清”。二是加强监督提醒。根据属地网格化工作安排,及时对问题相关责任人文安县大围河乡政府网格长、网格员分别下发了提醒卡,提醒二人严肃对待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履行网格化管理工作责任。同时,积极督促县生态环境分局和大围河乡政府举一反三,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制定强有力应对措施,防止此类问题反弹回潮。三是开展排查整顿。在全市范围内对“散乱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的原则,排查和整治工作同步进行,实现动态清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帮扶相关企业完善环评手续和环保设施,依法规范经营。同时依托信访举报、污染源企业台账、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等现有监管手段,织密环境监管责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5.关于“对干部作风问题仍有反映。基层干部吃拿卡要、懒政怠政、冷横硬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禁而未绝”问题。
一是市纠风办会同市纪委监委等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作风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执纪问责。2021年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9件,均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二是利用市级主流新闻媒体扩大宣传影响。面向社会公开曝光一批查处的存在吃拿卡要、懒政怠政、冷横硬推等问题的基层干部,增强震慑作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三是开展机关作风评议。修订完善《2021年度市级机关作风评议暨群众满意度测评实施方案》,通过群众监督,倒逼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持续转变工作作风。2021年市级共组织36021人参加了第三方调查机构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组织1500名评议主体进行现场答卷测评,组织4.7万人参加市级机关作风公开评议,有10776名群众参加网络测评,共收集聚焦69个问题,已全部反馈相关单位。四是扎实开展“作风建设看基层”活动。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县委书记访谈、作风建设基层大调研、建立作风建设基层联系点、设立“作风建设看基层”专栏等系列活动,不断推动专项整治向基层延伸。2021年12月,对各县(市、区)委书记就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转作风树新风进行了专题访谈,访谈文章在《廊坊日报》“作风建设看基层”专栏集中刊发,持续营造作风建设浓厚氛围。
(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落实方面
6.关于“持续抓整改用力还不够。巡视反馈问题阶段性整改完成后,有‘前紧后松’现象,对后续整改工作,没有建立中长期整改机制”问题。
一是压实整改责任。市委坚决扛起整改主体责任,市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市级领导干部带头落实整改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相关地方和部门党委(党组)自觉担当担责、积极作为,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整改的工作格局。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省委巡视发现问题和意见建议,深刻对照反思,逐项梳理分解。2021年11月14日,市委印发《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整改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坚持分类处置、综合施策,铁腕施治、真改实改,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三是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治本机制,把巡视整改和深化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同时举一反三,紧盯薄弱环节,认真谋划管长远、治根本的长效机制。已将巡视整改工作纳入市委主体办工作职责当中,明确常设机构持续推进,避免出现整改“前紧后松”现象。四是注重统筹推进。以整改求突破,以整改活全局,把巡视整改要求融入到各项重点工作中,特别是把巡视整改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四个十”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使整改过程成为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过程。五是严格整改审核把关。对具体事项、个性问题,逐人、逐项、逐级评估验收,重点看立行立改是否彻底,办理结果是否经得起历史检验;对共性普遍问题,重点看是否深入开展排查,整改措施是否清晰,部署推进是否得力,确保整改工作不偏不虚。六是以指标考核促整改。将后续整改效果和中长期整改机制两项指标纳入考核内容,把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包括持续性整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各级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落实监督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年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落实“两个责任”专项检查当中,加大分值比重,发挥专项考核“指挥棒”作用。
7.关于“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不够高。查摆问题、分析原因不深刻,没有真正把工作摆进去,有用工作建议代替批评现象,红脸出汗的效果不明显”问题。
一是深入查摆问题症结,切实提高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质量。市委办公室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市委常委党史学习教育和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安排方案》,针对巡视反馈问题,提请市委常委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作铺陈,切实加大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见的辣味,坚决避免用工作建议代替批评意见,进一步增强红脸、出汗效果。周密做好编印学习资料、印发提示函、征求意见建议、开展谈心谈话等系列准备工作,确保民主生活会高标准、高质量。2022年1月9日,市委常委班子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和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市委常委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总结成绩,查摆不足,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强市委班子和市委常委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持续扩大整改效应。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巡回指导组,从严从实加强对各地各单位民主生活会的监督指导。在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对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重点对发言主题、对照检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整改措施等内容进行审核,对质量不高的材料退回修改。指导组全程参加督导单位民主生活会,对没有按照要求认真对照检查、严肃开展批评的,没有对组织约谈函询等作出说明或检讨问题的,发言时避重就轻或仍用建议代替批评的,进行现场提醒,情节严重的当场叫停,整改完成后重新召开。
8.关于“推动巡视整改工作合力有欠缺。市县两级协调推进机构不统一,县(市、区)委整改工作机构设置有的在纪委,有的在巡察办”问题。
2021年11月14日,七届市委召开第十一次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参照市委做法,将主体办设置在县(市、区)党委。截至2021年12月17日,各县(市、区)均在党委办公室设立了主体办,并在机构职责中明确了巡视整改协调推进的工作职责,形成了上下统一的整改机构,有效提升了整改推进合力。
9.关于“抓后期整改力度不足”问题。
一是加大抓后期整改力度。每周征集市委会议议题时,明确将相关事项列入征集范围。适时组织安排相关议题提请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听取需长期推进的整改任务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分析研究存在问题,部署整改推进举措,将后期巡视整改融入日常工作中。目前,七届市委常委会已召开4次会议(扩大会)研究巡视整改相关议题。二是纳入2022年工作要点。市委办公室紧密结合落实巡视整改任务,研究制定我市2022年度市委工作要点,并将此项内容长期纳入市委工作要点之中。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将省委反馈问题整改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强明察暗访、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确保问题整改落细落实、见底见效。四是纳入考核内容。将省委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和成效纳入2021年市委班子和市管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对抓巡视整改工作不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反映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及时跟进,动态解决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存在的问题。
(三)巡视整改监督责任落实方面
10.关于“主动跟进监督不够。被动问责多、主动问责少,仅对市委转办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跟进监督,其他问题存在监督盲点”问题。
一是强化跟踪问效,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市纪委监委督促责任单位党组(党委)对巡视反馈问题进行专题研判,查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权力监督、工作履职、制度执行中的漏洞,研究问题整改的具体措施;指导责任单位党组(党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整改标准、完成时限等事项,跟踪推动整改责任有效落实;通过传达上级指示批示精神、通报有关案例及“签字背书”等方式,指导完善防范统计数据造假工作体系,制定相关制度,确保统计执法常态化、全覆盖,严防严惩统计造假。二是持续开展监督,主动跟进监督落地。市纪委监委就进一步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强政治监督工作,将10个方面145项监督任务层层分解到位;就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发2021年度重点任务落实的通知,明确3个方面7项具体工作任务;针对重要敏感舆情,出台应对处置工作规范,明确组织领导、收集监测、舆情报送、应对处置、宣传引导和工作纪律等6个方面内容;持续抓好民生监督,谋划开展“执纪为民、监督惠民”体验调研月活动,形成调研报告11份;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监督,印发《关于“中秋”“国庆”期间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深入纠治“四风”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的通知》,从制度层面提倡和保障全市党员干部廉洁过节。同时,市纪委监委主动作为,依规依纪对个别县(市)土地卫片执法发现的违法用地问题进行专项问责,政务警告1人,组织处理1人,批评教育1人。向个别地方人民政府下发监察建议,确保问责工作高质量进行。
11.关于“对少数问题整改问责不到位”问题。
一是关于“干部涉嫌违规提拔调任”问题。涉嫌违规提拔调任的个别人员,已经所在单位党组研究决定,对其提拔调任事项予以撤销,免去所任公务员职务,并调整到事业岗位工作。根据《公务员调任规定》有关规定,市委组织部对负有责任的调任审批备案机关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调任制度机制,严格实行调任沟通预审机制和“五审五看”审核机制,对拟调任人员基本情况、举报方式进行公示,强化社会监督。二是关于“违规因私出国”问题。市委组织部已分别对未履行审批手续因私出国(境)的个别人员进行了诫勉处理和批评教育,由于其均为党外领导干部,不适用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参照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省管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此次整改不再重复处理。同时,为加强因私出国(境)监督管理,研究制定《市管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市管干部因私出国(境)登记备案、审核审批、证件管理等工作。
12.关于“持续推进整改不够。对‘5年未发展党员村’问题整改完成后,日常预警督导做得不够,目前还有部分村存在3年未发展党员问题”问题。
一是建立年末清底机制。年底前梳理汇总全市3199个村街最后一次发展党员情况,对两年未发展党员的村街,通知县级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提前向村街预警,抓紧培养发展对象。二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市委组织部每季度调度一次农村发展党员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指导。三是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三年村”问题列入县乡年度党建考核目标和党委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对出现“三年村”的,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对相关责任人按照“党的建设缺失,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严肃问责。四是建立乡镇党委书记直接分包机制。对发展党员工作难度较大的村街,由县委组织部直接联系,乡镇党委书记直接分包,逐村分析原因,破解症结。五是建立约谈机制。对出现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街,市委组织部约谈乡镇党委书记并提出整改措施,要求限期解决。六是健全积极分子常态保持机制。把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五个廊坊”建设等重大任务考验中表现突出的返乡大学生、复转军人、乡村医生,以及其他村级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等优先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使每个村街常态保持不少于2-3名入党积极分子,解决村街后备人选不足问题。七是健全包村干部作用发挥机制。发挥乡镇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作用,具体做到“四清楚、四参与”,即:清楚分包村街入党积极分子情况,清楚村内各类能人情况,清楚发展党员程序和时间节点要求,清楚村内党员情况;全程参与发展党员工作,全程参与村街“三会一课”,全程参与村街组织生活会、全程参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13.关于“巡视指出‘执行干部任职回避制度不严格’问题,经查至今仍未整改到位”问题。
市委组织部及时召开部务会,对涉及任职回避的个别干部职务进行调整。同时,向市直各单位印发《关于规范执行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通知》,对领导干部亲属在本单位、本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新发现的个别干部需要进行任职回避问题,所在单位党组(党委)已整改到位。通过整改,目前各市直单位不存在执行干部任职回避制度不严格的问题。
14.关于“问题线索处置不精准”问题。
一是更加精准分析研判。严格区分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对进一步了解关注类线索一般交由审查调查室综合分析,先期进行外围摸排了解,通过与信访、党风、案管、监督检查等部门核实了解,再开展线索案件起底工作。二是更加精准处置排查。集中整改以来,市纪委监委分三批次对问题线索进行全面排查,进一步提升了线索处置的科学性、精准性,初核率持续下降。如,在严肃整治违规收送名贵特产、礼品礼金、月饼等问题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线索,全部移交相关承办部门审慎处置,一体筑牢廉政防线。三是更加精准制定对策。根据问题线索的特点、性质综合施策,提出拟处置意见的同时,借鉴参考同类案件、同一领域情况,保证处置更加精准。
15.关于“问题线索查办不够深入”问题。
一是织密“制度的笼子”。针对上级交办、指定管辖和重要案件,采取联合办案模式,由市纪委监委承办室领办,与县(市、区)纪委监委协同开展工作,发挥整合力量优势,深挖细查问题线索,不断提升办案质量。组织召开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制发《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国有企业境外腐败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工作规则》,进一步凝聚反腐败合力,形成多部门体系优势。二是做足“前半程功课”。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既要查处整治中发现的问题,也要查处背后的腐败问题。组织开展“一人多证”和违规获得外籍身份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推进,对发现的重复户口问题线索并分流处理。开展“影子公司”专题调研,准确领悟省通知精神,市县同步启动清查。三是做好“后半篇文章”。坚持把巡视巡察整改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逐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各级各相关部门真改、实改、深改、持续改。有针对性出台《关于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处分决定宣布情况的报告》,坚决把处分执行到位,不打“白条”。
16.关于“个别问题线索办理缓慢”问题。
一是加快未办结线索的办理进度。在遵循法律程序的基础上,督促加快推进涉案资产清算和可拨付资金专项审计工作,依规依纪依法整体推进线索处置和问题整改工作。持续与涉案地区分管负责同志沟通,督促当地政府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并赴涉案地区进行督促指导。二是强化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的督办频次。建立专门台账,负责办理情况督导、汇总,一周一统计掌握进展情况。加大超期未处置案件(线索)的查纠力度,对超期未处置、未按时办结、长期未结件的问题线索,提前预判并提供给市纪委监委,每周通报进度情况。
(四)发现的新问题方面
17.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作力度还不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不够到位,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率先突破’有差距。‘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不到位,临空经济区建设步伐还不够快,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后景观提升等多项工程尚未完成”问题。
关于“推进交通领域率先突破有差距”问题。一是推进跨界道路对接,助力北三县与通州区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对外联通公路项目建设,提升与北京公路对接深度。三是借势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积极推动南部路网互联互通。京雄、京德、荣乌高速已于2021年5月29日正式通车运营,三条高速建成后已成为京津冀连通的主要通道,实现了廊坊中南部与雄安新区快速直达。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机制,提升跨界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两地合作运营的省际客运班线于2021年12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缓解了廊坊与北京的通勤压力。
关于“推进生态领域率先突破有差距”问题。一是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着眼高质量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时段,强力实施去煤、控尘、控臭氧深度治理工程。二是深化水污染治理,全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指标达到要求。对流域重要节点实时监控,全面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会商,对不达标河流及时预警,提出对策与建议。三是深化执法协调联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按照《2021-2022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有关要求,以生态环境联合执法为抓手,以协同机制建设为保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协同做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年共开展各类环境联合执法50余次,严厉打击了跨区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关于“推进产业领域率先突破有差距”问题。一是扎实开展产业对接,推进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开展“北京招商月”“绿色建材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对接洽谈会”等系列招商对接活动。连续三年与北京市共同举办“北京市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2021年签约合作项目39个,意向投资247亿元。在雄安新区举办以“雄安质量 廊坊贡献”为主题的“廊坊特色产品知名企业雄安推介会”,精心筛选、组织全市70多家重点企业和百余种特色产品进行重点推介,让廊坊的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入雄安产业链、供应链。二是开展领导帮扶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将全市“7+6”产业集群纳入市领导包联服务工作内容,通过开展“三访”“三帮”“四服”,协调解决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2022年2月10日,共开展走访调研221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96个。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奖补政策,对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四类企业(项目)进行奖补,引导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激发转型升级积极性。
关于推进“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不到位”问题。一是顶层设计逐步完善。①编制完成“1+5+12”规划体系。落实《协同发展规划》要求,编制完成北三县与通州区交界地区生态绿带、燕郊组团等5个重点区域控详规,以及综合交通、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等12个专项规划;②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紧密衔接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结合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进一步明晰了北三县“4+1”总体功能定位(高端服务、文化旅游、科创服务、现代制造+生态支撑),及“232”总体产业定位(高端服务、文化旅游2个创新融合型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健康、都市农业2个支撑型产业),督促指导三县市精准确立各自定位,着力打造“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县域特色名片;③优化提升空间发展布局。结合北三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按照《协同发展规划》提出的打造燕郊、三河、香河、亦庄新城(通州部分)四大组团、构建新型城乡格局的要求,确立了北三县“一核两带三园多点”的发展格局,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梯度错位布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④科学编制北三县国土空间规划。将“1+5+12”规划体系确定的目标任务、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等充分体现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并在廊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增加北三县专门章节,把北三县作为一个整体一体谋划、统筹布局,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积极进展。聚焦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功能和产业,根据北三县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积极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6类非首都功能疏解对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力量,实行清单管理,精准高效推进北三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2021年,与北京方面共同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签约合作项目82个,总投资877亿元。燕郊高新区与北投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燕郊北部科学城。京廊两地科技部门对接达成共建科技园区、搭建科技要素对接平台等共识。三河、大厂2个国家级农业园区与通州于家务国际种业园区签订《推进现代种业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三是产业项目建设蓄能提速。瞄准主导产业,力争在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加快融入副中心产业链条。一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倍增行动,2021年谋划实施产业项目348项,其中在建项目107项,完成投资151亿元,形成了项目梯次建设、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以科创园建设为抓手,蓄能助推产业发展,已建成各类科创园19个。另一方面实施园区“双倍增”计划。为提升园区发展能级,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难题,先后组织县委书记园区建设研讨会、园区大调研、“亩均论英雄”专题调研等活动,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出台若干措施,聚焦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创新弹性年期制度、推行“链长制”等8个方面全力推进园区创新提升,力争到2023年底,北三县4个省级以上园区税收和“四上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倍增。四是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稳步推进。与北京市教委签订《关于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教育管理干部、学科教师专题培训及示范讲学、远程互动式教研等合作。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于2021年10月12日挂牌成立。与北京市卫健委签订《关于支持廊坊北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技术帮扶、远程诊疗、紧密型医联体等合作。北京医院三河分院及老年病研究中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选址,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北京环卫、北京热力、北京水务等“京标服务”加快覆盖北三县全域。五是生态环境联治共管加快推进。一方面交界地区抓提标,推进生态绿带控详规北三县部分与通州区部分紧密衔接、同步同标,与北京方面共同编制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规划。另一方面内部腹地抓提升,对标通州区,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乡环境秩序整治、提升“净绿亮美”水平、生态环境治理四大集中行动,全面打造优美、文明、和谐的城乡新形象。不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强化与通州联防联控联治,北三县空气质量与通州区同步改善,大厂县与通州区同步执行北京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北运河土门楼、潮白河大套桥、鲍邱河罗屯闸等主要河流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六是政策标准统一逐步推进。与通州区签订《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建立“异地受理、无差别办理、免费送达”服务机制,453项高频便民事项、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区域通办”,截至2022年2月10日,共办理区域通办事项5000多件,自助服务终端累计访问1万余次。同时,落实“四统一”要求,巩固统一规划、统一管控成果,对统一政策、统一标准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截至2022年2月10日,产业、交通、金融财税、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5方面政策中,已统一15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环境治理5方面标准中,已统一17项。对已经统一的政策标准,加快建立动态衔接机制,实现与通州区同步调整、同步落实;对于尚未统一的,已厘清相关政策、标准差距,正在研究与通州区逐步统一的具体推进方案。
关于“临空经济区建设步伐还不够快”问题。一是加速完成“4个300”任务目标。聚焦2021年初既定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截至2021年12月底,超额完成“4个300”任务目标。开工2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310.1亿元;启动57项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项目,总投资310亿元;回迁安置房开工390万平米,已实现封顶300万平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入统304.1亿元;二是加速规划落位,明确开发时序。在原有三大产业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廊坊临空经济区100平方公里全域规划空间进行系统梳理和产业分析,将全域划分为“航空创新区、国际商务区、高端制造区、生物医药区、生态文旅区”5大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划定57.9平方公里起步区,明确“十四五”开发时序,在起步区基础上划定27.9平方公里启动区作为未来三年的产业发展“引爆区”和区域开发样板区。同步优化完善启动区涉及的13个方面、53项规划导则、137个产业地块涉及的规划设计条件和市政公服配套参数,推动城市功能均衡合理布局和城市形态深化完善。三是加速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大兴机场综保区一期已于2021年12月20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封关运营,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初步具备了大型项目吸附力和承载力。加快建设临空交通网络,积极推进华兴道东延工程、廊永路工程、业兴道西延工程。引入无锡国联等国内一流文旅企业,整体运营绿色空间,明确建设用地规划,实现运营规划与空间规划深入结合,形成绿色生态区开发建设自平衡方案。四是加大项目招引,促进产业集群。按照《廊坊临空经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航空关联度高、临空指向性强为目标,着力搭建航空科创服务和生命健康两大主链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跨境电商(自贸综保)、总部(楼宇)经济、高端服务五条辅链,通过推行链长制和全员招商制度,形成全员抓招商、全员抓项目、全员抓收入、全员抓营商的联动发展机制,进一步扩大招商平台、拓展招商维度,推动产业高阶落位。2021年,组织大型集中开工活动4次,筹备参加“5·18”经洽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系列活动20次,年内新增在谈项目110个,5000万元以上签约项目数量55个,新开工产业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310亿元,招商成果进一步扩大。五是优化体制机制,释放临空活力。按照“公开竞聘、人岗相适”的原则,全面启动全员竞聘工作,通过实行“部门领导+主办负责制”的模式,做到极简高效,加速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目前,管委会和集团共计142名同志全部落岗落位,干部素质、干部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干部入岗后,全面实行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任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和活力。此外,通过推行市场化、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把临空域内投资融资、开发运营、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精准交由河北临空集团承接,加快推动河北临空集团2A+评级工作,做大做强河北临空集团。关于“北运河廊坊段旅游通航后景观提升等多项工程尚未完成”问题。北运河廊坊段景观提升等6项工程中,曹店橡胶坝、船闸工程等2项工程已完成,其余4项工程正在按照省要求持续推进。
18.关于“高质量发展相对滞后。区位优势发挥还不充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企业不足,缺乏主导产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成效还不够明显”问题。
一是抓政策规划制定,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出台政策方面。为引导企业实施技改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印发了《廊坊市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21-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着力构建高能级发展平台,印发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园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为加强和规范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印发了《廊坊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指引》,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指导。在编制规划方面。以规划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我市陆续研究起草了《廊坊市现代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廊坊市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廊坊市“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规划》《廊坊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二是开展“二次创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制定出台了《全市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将2021年作为“二次创业”精准服务年。①着力破解企业难题。集中开展精准包联服务月、民营企业咨询诊断服务、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等系列精准服务活动,创新举办企业家早餐会5场,先后协调解决廊坊泰铭金属变压器增容、农标普瑞纳农民工保障金返还等各类问题758个,我市帮扶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典型做法被全省推广。②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组织开展“百场万家”公益服务、精细化管理改革示范等活动15场,惠及企业1100余家,与光大等6家银行签订《产融合作协议》,打造银企对接平台长效合作机制。筛选百家重点企业、“7+6”县域特色集群、110家重点工业项目,与市四大班子领导建立包联服务机制,选定11个市直部门作为“一对一”服务管家,协助开展包联服务工作,随时保持与民营企业联系沟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③加大财政政策支持。落实市级转型升级奖补政策,为84家企业(项目)兑付2021年度工业转型升级资金8162.45万元,为富智康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等6个项目争取省技改专项资金1653万元,为时硕微芯声表滤波器项目等3个项目争取省产业基础再造专项资金321万元,目前合计争取省级资金1974万元。为助力全市中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充分发挥1.5亿元信贷纾困资金作用,拟制了《廊坊市信贷纾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2批信贷纾困资金的审批兑付工作。2021年全年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15项,建设市级数字化车间32家,5家入选省级智能制造集成商项目和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0家,超出既定任务10家。三是实施精准招商,助推经济发展质量。①依托文化艺术节等高端平台招商。谋划举办了2021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廊坊市文旅产业招商推介会,精准邀请境内外文旅产业高端客商到我市实地考察、对接洽谈,吸引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德国罗伯沃茨、日本东京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协鑫集团、佳龙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现场参会。②依托“四区联动”发展平台招商。借力廊坊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片区、综合保税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四区联动”发展优势,围绕“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吸聚全球资源和高端项目。在上海进博会期间,谋划开展廊坊(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招商网络对接会。恒美光电生产基地项目、伟光汇通(霸州)文旅小镇项目、中安智能制造供应链与装备数字化创新基地项目等6个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92.96亿元。此外,牵头组织“廊坊市政府与深圳正威(集团)签约仪式”等活动。③依托网络平台招商。大力实施“屏对屏”“线连线”的“云招商”,确保招商引资不停步、项目推进不断档。2021年11月16日由中、日、韩共同主办的第19次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通过“线上”参与,强化了我市与日本、韩国在泛黄海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和技术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运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云平台、云会议等新媒体手段,面向境内外商协会、投资中介机构、知名国际交流平台和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开展多途径投放与传播。四是培育企业主体,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①加大政策解读和申报培训力度。开通“众创讲坛”“高企空中课堂”等多种渠道,开展免费网络培训、政策解读,已组织开展公益培训46场,培训内容涵盖技术合同登记与政策解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与奖励政策、研发费归集与加计扣除。②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领域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共组织473家企业通过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专家评审,已报科技部备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超过1100家。③全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挖掘优质中小微企业资源,全市入库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4家。五是建设创新平台,提升承载平台的发展质量。优化研发平台布局,新建省级研发平台25家,市级研发平台164家,全市建设市级以上研发平台939家。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着力打造技术领先、人才集聚、示范引领的国际化创新平台,推荐欧伏电气、镭科光电、谊安医疗、冀雅电子等7家企业拟认定为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企业,2021年12月30日已在省科技厅网站公示。六是实施科技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升级。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专项,围绕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水平,组织实施“新型高性能AMOLED显示材料”“300千瓦微型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组冷却换热系统装备”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聚焦新型显示、5G通讯领域、数据中心储能节能、光电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技术领域,重点支持10项已取得关键核心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进行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我市产业提质升级。七是提升园区能级,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双倍增”行动,着力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开发区扩区、调区、托管工作,2022年1月28日,香河经开区托管香河淑阳镇工业园已报省商务厅备案;积极构建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体系,推动2家智慧物流园区和4个智慧物流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支持各县(市、区)加大专项债券申报力度,2021年全市申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0项,总投资13.9亿元,债券资金需求6.14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2021年以来河北临空集团分别与中建资本成立规模100亿元的临空基础建设和产业基金、与廊坊银行发起成立300亿元战略引导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临空经济区内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目前全市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27支,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下一步打算和措施
目前,整改工作成效还是阶段性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压实“两个责任”,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持续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一)在压实整改责任上持续用力。从市委常委班子做起,进一步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保持持续深入抓整改的政治定力,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推进各项整改任务。建立完善中长期整改机制,坚持定期调度、专项督办和监督问责,有效传递整改压力,克服“过关”思想,防止“虎头蛇尾”,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责,推动巡视整改落实落细。
(二)在提高整改质效上持续用力。对正在推进、尚未完成的事项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事项,适时组织“回头看”,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切实提升整改质效。狠抓建章立制,坚持标本兼治,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对整改中已经形成的制度规范,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在巩固整改成果上持续用力。把巡视整改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持续深入整改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三六八九”工作思路结合起来,与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以整改求突破,以整改活全局,使整改过程成为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过程,不断开创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的新局面。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0316-2282952;邮政信箱:中共廊坊市委(廊坊市广阳区广阳道230号);电子邮箱:lfswztb@163.com。
中共廊坊市委
2022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