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已完成
7月11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县两级防办组织应急、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门,对河道险工、闸涵枢纽、橡胶坝、河道内村庄、涉河在建工程,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四处蓄滞洪区村庄,下沉式立交桥、地下空间等低洼易涝区及城市排水泵站等重点部位设施进行了多轮次、拉网式排查检查。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隐患228处,均已整改到位并制定了应急度汛方案。
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思想上重视到位、责任上落实到位、措施上谋划到位,全面部署落实防汛备汛各项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核定市县两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包河包蓄滞洪区行政责任人、包城市防洪行政责任人共计45人,确定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防汛包保责任1913人。核定蓄滞洪区、险工险段、河道内村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等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村级责任人、预警责任人、转移责任人2552人。组织市县乡村四级行政责任人逐级签订防汛责任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领导、技术人员“三位一体”防汛责任制,确保防汛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为充分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按照应修尽修、注重实用的原则,组织修订完善各项预案。6月15日,《廊坊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正式印发实施。市防办组织防指成员单位依据防汛抗旱总体预案和应急响应期间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本单位防汛应急工作预案。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对行洪河道防洪预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分洪口门运用方案、城区防洪预案等进行专项修订。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我市大清河系暴雨洪水防汛抢险桌面推演。截至7月5日,全市共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10余次、参演人数达18900余人。
此外,对全市专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以及群众性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统计备案,其中水利、住建、交通、供电、通信等部门共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106支、4314人;消防救援支队水域救援处置队伍1支、80人;社会救援队伍9支、630人;群众性抢险救援队伍1430支、84612人。
我市现有防汛抗旱物资仓库19个,市本级1个、县级18个,自储防汛抗旱物资4052万元,市级自储1286万元、各县(市、区)自储2766万元,涵盖了铅丝、编织袋、排体、桩木、土工布、救生船、救生衣、照明灯具、打桩机等30多个品种,超额完成定额任务。制定印发《廊坊市防汛应急指挥手册》,建立起会商研判机制,每天组织应急、水利、气象、住建、水文等部门进行会商,及时通报雨情、水情、工情和天气预测预报情况。
进入汛期以来,市防办及各相关部门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严格执行值班信息报送规定,确保发生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决策、第一时间处置。
主汛期,市防办将组织4个防汛隐患督导检查组,对各县(市、区)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在前期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排、查找问题,建立台账,压实各级责任,限期整改到位。加强上下游、左右岸沟通联系,确保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周边度汛安全。抓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细化分洪口门扒口措施,落实群众转移预案。抓好河道堤防安全,压实巡堤查险责任,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抓实城区防洪排涝,提前预置物资和队伍,适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根据当前防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各类防汛预案方案进行再检查、再梳理、再完善。针对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精准、具体、可操作的应急处置方案,做到应急处置精准化。加强对暴雨、洪水、内涝等监测预警,开展短历时滚动预报,提高预警精准度。借助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手段,及早发布预警信息。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加强巡查防守和力量物资预置,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及时转移危险地区人员,落实关停避险等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