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3,9个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6月2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印发实施《廊坊市2022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要点》,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扬尘面源污染管控、产业集群升级改造、餐饮油烟整治、臭氧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消除、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八大专项行动。全市6个重点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一群一策”、75家重点排污单位达标排放“一厂一策”完成方案编制,6家砖瓦、耐火企业12台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和27台燃煤锅炉替代加紧推进,232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520家餐饮单位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全部完成,1670个扬尘污染源、9918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现台账动态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
据了解,截至5月31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3,同比下降9.4%;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PM10平均浓度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优良天数111天,同比增加6天,优良天数比率达73.5%;重污染天数实现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10年来首次“清零”,为全面完成“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推进水环境全流域系统治理。突出源头防范、标本兼治,着眼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两手抓、两手硬,制定出台《廊坊市2022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多项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管控白洋淀流域入河排污口。加强精细化管理,每日发布水质自动站超标数据预警,每月开展全流域手工加密监测,科学研判水情水质。开展常态化巡查,突出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源地,依托智慧生态大数据监管指挥平台,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人防技防相结合,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截至目前,我市9个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均达到国家和省考核目标要求,优良水体比例创历史新高,龙河治理案例入选全国“美丽河湖”评选40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坚持控增量去存量并重,全方位巩固净土保卫战成果,全市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和地下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在土壤污染防治上,强化源头管控,督促重点监管单位依法依规开展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鼓励企业为减少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进行设备升级或绿色化改造,严格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稳步实施修复治理。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上,组织开展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面掌握重点点位水质变化,有序推进县级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在农业农村环境整治上,出台《廊坊市2022年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廊坊市2022年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市100个乡村生态示范村创建和170个农村环境整治有序推进,覆盖150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加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