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政务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有序承接 协同创新 廊坊全域协同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产业链

2024年03月19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杨雅淇 字体:  

近日,位于河北三河燕郊高新区的联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智能搬运机器人往来穿梭,操作台上工作人员正熟练地将内存条、cpu、硬盘等零件按顺序加装到服务器机箱内,仅十几分钟,一台服务器在流水线上装配完成。

这是首家落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的北京企业。“把制造基地放在这里,起步相对容易,未来发展空间也大。”公司董事长杨政和介绍,作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公司需要选址扩建新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紧邻北京通州的燕郊成为首选。

作为我国第一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产业加速基地设立在廊坊燕郊。“这里既是中试平台,也是产业加速基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产业运营经理任睿杰说,对燕郊来说,借助北京优势科技资源促进原创技术在本地转化,以此吸引高科技企业落地,能为本地培育更多产业、培养更多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廊坊充分发挥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强化全域协同理念,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主动融入快速发展,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聚焦京津“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产业,精准定位、错位承接,积极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推动形成跨区域有序承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十年前,曾经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西直河地区的石材市场,整体搬迁至香河县安平镇。经过几年快速发展,香河石材城名声大振,被称作“华北最大石材城”,目前承接北京外迁石材企业800多家,年纳税额7000万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石材产品也主要销往京津冀市场。

步入石材城的宏星·家石材体验馆,各种由石材加工而成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体验馆以家装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去除中间环节,不仅能减少成本,还能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宏星别墅家装石材公司总经理黄晓军说,公司2016年从北京搬迁到香河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不仅如此,固安县承接了北京的服装产业,永清县承接了北京外迁图书企业,国药集团、华芯·无限航空航材保障中心等一批临空指向性强、航空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在临空经济区(廊坊)加快建设,圆通、韵达、申通、京东等多家快递企业纷纷布局廊坊……疏解的产业,通过机制创新,在廊坊渐成声势,不断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廊坊着力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围绕在京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央企总部等六类疏解对象,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对接央企、京企和知名民企,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市引进京津疏解转移基本单位9110家。

为全面打通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全链条”,廊坊从“打造三大协同创新功能区、强化开发区创新增长极作用、建设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基地”三个层面着手,吸引京津创新资源向廊坊集聚,加快形成“京津研发、廊坊转化”的创新协作新模式,推进京津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2023年,廊坊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出台包括加大京津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夯实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载体、畅通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完善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健全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具体措施。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组建企业科技特派团和产业科技特派团70余个,转化科技成果和攻克核心技术180余项。

截至目前,廊坊围绕主导产业需求,与京津合作共建创新平台107家。以企业“拎包入住”、产业加速聚集为目标,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项目孵化育成体系,全市建设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45家,累计入驻企业和团队1000余家。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28.4亿元,其中,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41.6%。

浏览量: 152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