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线上线下”共享非遗 “一笔一划”延续传承
在广阳区新源道街道,非遗传承人教辖区居民画棉布画。通讯员 孙宝宇 摄
非遗技艺棉布画(采染技艺)传承人邸佳浩一边示范调色方法,一边讲解落笔细节,洁白的丝巾上翠绿的竹叶栩栩如生。广阳区新源道街道六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正在举办市级非遗技艺棉布画(采染技艺)制作体验活动,辖区20多名居民在现场体验了棉布画的魅力。线上还有百余名爱好者通过网络观看了此次活动。
连日来,广阳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类型多样、生动有趣的非遗课程送到居民家门口、手机上,为居民奉上一场文化盛宴。
“差不多完工了,不过老师建议我等它干透了再进行第二次上色,效果会更好。”居民李凤双端详着亲手完成的作品,认真准备第二次“复盘”工作。
“大部分棉布画仅凭一次上色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所以我们至少要上两遍色,且每上完一遍色都要等它干透,观察颜色渗透效果后,再考虑是否进行下一次上色。”邸佳浩放下画笔,耐心向现场居民讲解,“每一块棉布与纸张的吸水性、晕染度都有所不同。在棉布上作画,染料过于浓稠抹不开笔,过于稀释容易晕染,这些都需要大家勤加练习才能掌握。”
“棉布画是一种原始的绘染装饰。它是在棉布上用手工直接描画出各种祥瑞图案,寓意着辟邪禳灾、吉祥喜庆。”授课间隙,邸佳浩介绍说,棉布画(采染技艺)经过设计、绘样、打版、定位、勾线、上色、落款等多道工序精心塑制而成,落到服饰上,穿戴在身上,就是“行走的水墨国画”。
近年来,广阳区积极拓宽非遗传承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参与,用“非遗+”模式引领创新动力,推动非遗技艺进社区、农村、网络以及景区、书店、艺术馆等现代生活和文旅空间,让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同时,该区加强与多地的非遗交流合作,探索出非遗保护和传承经验,使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