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三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引凤来栖”

2022年09月21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王洋洋 通讯员 刘伟 马皓琪 字体:  

从41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开花到20条科技创新奖励扶持办法推陈出新,从33项奖补政策出台为市场主体纾困到11条减税降费措施实施帮助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渡过难关……

近年来,三河市这座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敞开大门招商引资的活力之城,以奋发进取的干劲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速产业项目落地时效,助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护航行业企业腾飞启航,环环相扣,层层叠加,阔步走向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新征程。

创新审批模式 加快项目落地

“效率真快!昨天才拿到土地不动产权证,没想到今天就能拿到施工许可证,比我们预期的时间早了很多,项目马上能开工建设了……”近日,三河市精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5万件重型柴油货车驱动桥总成项目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桂兰高兴地说。

年产2.5万件重型柴油货车驱动桥总成项目是河北省重点项目,于2021年11月通过三河市城乡规划审议委员会评审,在等待土地批复期间,三河经济开发区通过模拟审批,协助项目单位完善施工许可手续所需资料,工作人员每天一问询、每周两调度,跟进项目进展,所有模拟审批文件均按照审批要求修改完善后,迅速转为正式手续。通过审核,项目于7月27日取得土地不动产权证,并于第二天取得施工许可证,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在此之前,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三河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王海斌介绍,模拟审批把整个审批流程的时间前置,在预供地阶段服务团队和各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一旦供地即可第一时间转为正式审批,有效破解了过去重点项目审批周期长的难题。

全力破解落地难,拼出建设“加速度”。三河市在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实施“拟建提前介入—事项一次告知—预审并联提速—批后跟踪问效”全闭环模拟审批服务新模式,重点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了8至10个月。

如今在三河,越来越多的项目正享受着审批加速度的政策红利。走进同飞股份年产3000套智能流体控制设备项目现场,工程负责人介绍,多亏了规委会的“一项目一审批”规则,使企业投产大大提前。

三河市在实施联合审查、并联审批、模拟审批、联合验收、容缺受理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在城乡规划审议委员会组织实施方面下大功夫,不断加强规委会的机构建设、完善配套制度、优化委员构成,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让“会议等着项目”,成熟一个项目就召开一次会议,畅通路径,提质增效。

定制政策措施 培育企业成长

不久前,三河市华夏恒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被燕郊高新区认定为“瞪羚企业”,获得360万元奖励资金。燕郊高新区科产局局长卢山介绍,作为高成长性企业的代表,“瞪羚企业”除了可获取奖励资金外,在企业开拓市场、招标竞争中也将更具优势。近两年,当地已认定“瞪羚企业”25家,共发放奖励资金750万元。

三河市坚持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对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展开全方位支持,通过政策杠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实施高质量发展。其域内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普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明专利、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迁入、科技领军企业首次认定、研发经费投入等均列入科技奖励范围。

“科技园目前入驻企业55家,2021年多次获得三河市委、市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扶持资金,并将其用于园区招商及服务升级。此次最新政策出台后,我们将享受更多的奖励资金。”三河市兴业智谷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海楠介绍。该公司正在建设兴业科谷科技创新贡献服务平台,进行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及转让等功能搭建,为入孵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为简化奖励申报流程,三河市本着“免申即享”的原则,只需企业(院校)正式获批相应的科技荣誉或由三河市相关部门提供佐证材料,即可为其办理手续,发放科技创新奖励,免去了企业(院校)提交申请材料的流程。

“近年来,我们享受到了三河市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复评、河北省国家科技合作基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类科技创新惠企政策。特别是近期出台的科技奖励政策,实现奖励资金‘免申即享’,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三河市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崔玉细数着科技创新惠企政策为公司发展带来的种种福利。

三河市持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方面奖励支持力度,科技管理部门通过设立创新政策宣传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线下培训、入企调研等形式,定期把最新、最详细、最实用的科技创新政策直接送到企业负责人、研发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手中,让创新主体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积极发挥政策资金的支持作用,域内企业科技含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一系列富有力度、导向鲜明、落地管用的科技创新政策的出台,提升了地方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激发了三河全市的科技创新热情。截至今年7月,三河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57家,省级研发平台29家,廊坊市级研发中心127家,星创天地15家,孵化器、众创空间各10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家,院士合作重点单位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家,科技创新要素明显增加。

多重资源活水 护航企业腾飞

从做大做强金创产业投资、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到发挥三河市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实现金融供需精准匹配,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面对风险挑战,三河域内企业的可支配资金多了,应对经营困难的底气足了。

“公司20辆客车都是分期贷款购买,需要每月支付贷款利息,疫情管控期间部分客车停运,回款不及时,造成资金困难。”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三河市骏隆客运服务有限公司遭遇融资难题,公司负责人试着联系了三河市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三河金服”)。

接到融资需求,三河金服负责人迅速召开视频会议,商讨企业融资方案。基于三河金服自身的企业画像功能,快速为企业匹配了2款金融产品。通过对接,第二天便成功授信融资50万元。“有了充足的流动资金,解了我们燃眉之急,这个平台贷款真是太方便了。”企业负责人表示感激。

资金链是企业命脉,确保资金周转顺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三河市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贯穿全年的银企对接帮扶机制,组织镇区、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梳理企业融资需求,强化创业融资支持,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实施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分阶段、分层次组织金融机构召开小微企业专场对接、科技型企业专项对接、政银税专项银企对接活动。他们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强化政务数据整合,为银企合作对接提供全方位线上服务。

用足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助力企业推进动力转换、产业升级、转型跨越。三河市设置第一届市长特别奖,激发企业用好“第一资源”;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高精尖人才、行业科技前沿领军人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好创业创新人才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带动县域科技创新迅猛发展。

打出政策组合拳,三河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松绑解负。在燕郊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租金减免兑现会上,工作人员通过“现场颁发租金支票”+“现场办理租金转账”两种方式,将减免租金送到企业手中,最大限度减轻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生产经营困难。

“企业当下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作为产业航母、企业跃升平台,实时护航企业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燕郊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负责人表示。

统筹实施“放管服”改革等9项重点改革,472项政务服务事项开通“全流程网办”,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与通州区“跨区域通办”,围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出台20条举措,2019年以来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43.1亿元,发放各类奖励扶持资金5.4亿元。

今年三河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的具体工作:整合优化惠企政策,推进“免申即享”,强化“刚性兑现”;推动业务流程再造,扩大“全流程网办”事项范围,深化拓展“跨省通办”事项清单。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