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三河市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760亿元
在经历了布线包胶、超声波焊接、电测试、发泡成型、安装保险丝等一系列组装流程后,线束被打包装车,发往北京奔驰。这是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三河经济开发区的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工作场景。
莱尼线束是北京奔驰的主要线束系统供应商,当前,正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扩大生产。据悉,莱尼线束今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为北京奔驰C级和GLC电动车型配套生产低压线束,包含车身线束、仪表线束、发动机舱线束、座椅线束、门板线束等。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三河市依托区位优势、积数年之功打造的特色主导产业。从2001年至今,该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制冷设备、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等行业具备优势,已集聚企业52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7家,并迅速向“智造”迈进,向“高端”升级,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扎实有力,成为三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三个产业集群是三河市着力发展的特色产业类型,已列入全省107个重点支持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并依据县域产业特色,自主谋划发展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打方向,推动各级各类企业转型提质、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三河市四大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完成506.4亿元,同比增长7.6%,纳税13.6亿元,同比增长3.8%;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760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河市紧紧抓住毗邻北京的优势,加速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此聚集,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目前,该市电子信息产业涉及大数据、软件、光机电一体化设备、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领域,现有企业20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5家,已形成从上游电子专用材料、中游新型电子元器件到下游电子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
中兴科技、阳光硅谷、世维通科技、汉王制造、华通科技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快速涌现,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领跑者。特别是燕郊高新区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产业成为全省唯一“科技部火炬中心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据统计,2021年,三河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32%;税收2.2亿元,同比增长19%;从业人员1.4万人,同比增长2.56%。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
三河市绿色食品产业主要涵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乳制品业,产值规模较大,形成了良好集聚发展态势。集群内汇集了74家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4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拥有汇福粮油、福成五丰、华润雪花啤酒、通用磨坊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其中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连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食品工业十强企业”。
近年来,三河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从上游研发到中游药品制造、医疗器械制造到下游健康养老等医疗服务的产业链布局,经济效益不断实现新突破。
目前,三河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要包括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等领域。现有企业78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家,拥有神威药业、森隆药业、谊安奥美医疗、镭科光电等重点企业;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756家, 覆盖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门类。2021年,该产业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14%;税收1.57亿元,同比增长13.52%;从业人员1.2万人,同比增长0.72%。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命脉。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上,三河市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龙头创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专业团队作用,激励引导企业与京津高校院所、先导性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时,围绕北京市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结合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细分行业、壮大集群效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深度融合,做好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结合实际,该市抢抓政策支撑,制定系列奖励办法,促进域内企业联动发展,促进实体企业提质增效,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