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三河市把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试金石”
解决“急难愁盼” 增进群众“三感”
“一条公交线路将村和村连到了一起,村民走动方便了,农副产品流通也顺畅了。”2021年12月10日,三河市开通首条山区旅游线路,连接12个行政村,穿过甘泉寺遗址公园、蒋福山等,结束了段甲岭镇东、西八里沟村多年不通公交的历史,周边群众直接受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三河市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关键之举,明确各级、各部门确定的年度工程项目全面铺开、加快落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往办营业执照正常流程需要10个工作日,没想到这次只用半天时间就拿到了自助机打印的营业执照,真是太快了。”前不久,市民高先生在燕郊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营业执照自助一体机拿到了第一张自助打印营业执照。为深化政银合作,优化营商环境,该镇携手农行三河燕郊支行在各镇区率先启用了营业执照自助一体机,提供“开业+开户”一站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三河大地上,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蓬勃展开,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得到解决。
三河市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投资55亿元对照北京标准新改建农村道路561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功申列全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9.4万户,安装节能门窗1万余户、太阳能热水器9万余户,打造“美丽庭院”7.1万户,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正式开工,京唐城际铁路及燕郊站房加快建设,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建成通车;实施18项雨污分流工程,新改建15条城市道路,新改扩建4座110千伏变电站,高标准推进50个老旧小区改造。
三河市坚持与通州区同标共享,新改扩建中小学校49所,增加学位6万余个,北京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正式挂牌,三河本地学生享受北京同质化教育资源。三河市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分别与朝阳医院、安贞医院等12家在京知名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燕达健康城成功入选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成为协同发展战略下“医养结合”样板。
三河市运用市场化手段,相继引入北京热力、北京环卫、北京建工、北京市政等京企,正在积极引进北排、北投、京投等大型集团,“京标服务”逐步实现全覆盖。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探索消灾除险、生态复绿的矿山修复治理之路,累计投资80亿元,高标准完成22平方公里、109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新增可利用土地1.5万亩,建成2条22.3公里的旅游公路,完成植树200余万株、种植花草8900亩,废弃矿山变成京东市民休闲“打卡地”。
通过“群众说事”信息化平台、各镇(街道)“群众说事”站,着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和闹心事。推动城乡幼儿园全覆盖,落实民办普惠园生均补贴,惠及在园幼儿10646人。投资2.1亿元,完成文化公园一期等五座公园建设,启动实施和平公园等3座公园建设。高标准改造77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和300个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350场,完成395个村街4740场公益电影放映,315支文艺志愿者队伍每年公益演出1000余场。推动“旅游+农业”,打造了燕郊镇西柳河屯、大石各庄等乡村旅游品牌,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为村民增收近千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430元、18922元,分列全省第1位和第2位。
三河市深化综合治理,“巧”解民忧,深入开展“一通一亮五清零”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垃圾257万立方米,清理村内外坑塘1518处。超前建设全省一流、县级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七大垃圾处理终端,实现域内所有垃圾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投入18.8亿元相继实施13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投入近12亿元新改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国考、市考河流断面均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标准,为20年来最好水质。潮白河、泃河被评为廊坊市2020年度秀美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