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十四五”廊坊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十四五”廊坊市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十四五”河北省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全市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审计署、省审计厅的工作要求,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强力推进科技强审,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创新,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着力打造审计铁军,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大力开展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等新的领域审计,认真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制进一步健全、审计队伍进一步优化、审计能力进一步提升、审计质效进一步增强,为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5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相继完成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民生审计等859个审计项目,查处违规金额42.56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04.9亿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审计事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国际国内环境对审计工作提出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未来5年我市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新兴产业体量偏小、科技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改革开放力度不够,“放管服”改革还需深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在促协调、优生态、惠民生等方面仍有诸多短板。全市审计机关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树立底线思维,增强本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自觉把审计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审计运行体制机制与党中央、省委、市委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还有不足;审计作用发挥与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仍有差距;全市审计工作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广度和深度需要提高,主责主业聚焦不够。审计工作任务与力量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事业发展需要;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审计组织方式需进一步优化,审计监督效能以及与其他监督的联动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全市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力补短板,不断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扎实推进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落实,推动《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为推动我市实现全面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强审计保障。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廊坊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监督保障作用。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制度、机制创新,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强化党委审计委员会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增强政治意识,围绕“国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四、主要目标
——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把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形成全市审计机关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一体落实的审计组织体系。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和审计机关重大事项报告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作用,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密切协同、协作有力。
——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审计全覆盖纵向和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统筹全市审计力量,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坚持依法审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构建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复核审理、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审计业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持续提升监督效能。
五、主要任务
做好“十四五”时期审计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到既查病又治已病、防未病,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对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作用,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廊坊。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任务,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扩大跟踪审计覆盖面,揭示和反映阻碍国家政策措施贯彻执行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审计建议,有力促进国家政策措施在廊坊落实落地。
——审计重点和内容。聚焦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为统领,加大对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经济运行中重大风险等方面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力度。不断改进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原则上一个方面政策跟踪审计内容列为一个项目。
——积极构建覆盖市、县基层全链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机制。市审计局要加强政策分析研究,提出政策跟踪审计项目意见建议,研究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举措,完成项目组织和自身承担的实施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重要审计情况。要顺着政策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各专业审计职能部门应将自身职责,有效对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制定的重大政策措施,每年选择若干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政策措施,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专项审计,确保审深审透。各县(市、区)审计机关重在抓好审计实施,掌握被审计地区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揭示存在突出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汇总报告审计情况及完善改进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二)财政审计。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进预算规范管理,提升财政资金安全规范绩效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决算草案、重点专项资金等审计,促进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服务市域财政治理现代化。
——审计重点和内容。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每年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收入统筹、预算支出管理和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实施等情况。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重点关注预算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财经法纪执行、政府“过紧日子”和各类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等情况。围绕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以及相关的政策目标实现等情况。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部署要求,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围绕我市外资利用,重点关注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以及债务管理等情况。按照审计署计划安排,配合做好税收、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费征管审计。
——持续推进财政审计全覆盖。加强财政管理系统性研究,强化财政审计数据系统化分析,健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充分运用数字化审计方式,在省审计厅不断深化预算执行“两横两纵”和财政决算“1+2+N”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廊坊地域特色和工作实际的模式和方法。落实各级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揭示预算执行中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
(三)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以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为目标,依法加强对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点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跟踪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发挥预警作用,推动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及相关政策落实,规范工程建设和市场管理,促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绩效。
——审计重点和内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规划任务实施,重点关注交通、水利、民生、农业等重点行业规划落实,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筹集及管理使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和征地拆迁等情况,做到应审尽审,持续开展临空经济区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
——推进投资审计转型升级。结合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每年对涉及系统性、全局性的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中的重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做好建设项目资金从筹集、管理和使用绩效的全过程监督。采用BIM技术运用于跟踪审计项目,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整改到位,切实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严格落实审计署关于投资审计工作要求,规范投资审计工作流程,抓好投资审计规范化建设和审计能力建设。
(四)国有企业审计。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范经营和债务风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审计重点和内容。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情况。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决策部署,重点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攻关等情况。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重点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等情况。围绕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安全、规范、高效运营,重点关注国有企业贯彻落实“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决策部署、境外重大投资风险防范和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境外国有资产经营绩效和安全完整等情况。
——推进国有企业审计全覆盖。落实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年度审计制度,健全完善和运用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审计监督系统,根据企业资金资产规模,分类实施监督,实现对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审计监督全覆盖。推动建立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状况数据库,探索对重点企业实施联网审计。
(五)金融审计。以监督地方金融企业落实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推动地方金融企业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审计,促进地方金融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有效发挥金融审计的重要作用。
——审计重点和内容。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审计,关注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围绕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围绕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推动地方金融机构重组开展审计。围绕优化金融机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分配激励作用,建立与地方金融企业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薪酬管理体系开展审计。围绕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开展审计,持续关注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业务的风险状况。
——加大金融审计力度。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监督质效。
(六)农业农村审计。以促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涉农资金安全绩效、扶贫资产有效利用等情况,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审计重点和内容。聚焦粮食安全,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现代种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国家粮食储备等情况。聚焦乡村振兴,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乡村建设行动和农业农村改革,重点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公共服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乡村产业发展等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聚焦民生保障,围绕惠民惠农政策落实,重点关注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农业补贴类资金的管理发放,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使用等,重点关注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政策落实、扶贫资产有效利用等情况。
——统筹开展农业农村审计。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政策落实的审计监督,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创新审计组织形式,点面结合,深入推进。每年筛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涉农政策、项目和资金,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滚动式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县(市、区),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健全完善市级层面相关部门信息报送机制。
(七)资源环境审计。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打造环雄安、环北京的区域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审计重点和内容。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安排部署,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等重大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围绕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开发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和资金安全等情况。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关注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推进、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生态”约束性指标完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等情况。
——统筹组织资源环境审计。统筹组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加强对县级审计机关的指导,探索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推进审计全覆盖。以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为主线,统筹开展各类专项资金审计或审计调查。统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推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八)民生审计。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和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审计重点和内容。围绕减负、稳岗、扩就业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等就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运行风险等情况。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安置、彩票公益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住房保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等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分级诊疗体系等建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等情况。
——扩大民生审计覆盖面。围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点民生目标任务,结合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选取就业优先、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政策、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深化民生领域大额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审计监督系统。
(九)经济责任审计。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重点和内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为重点,关注贯彻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
——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任中审计为主,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统筹组织实施。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在审计范围内,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依据事实客观准确界定责任、作出评价。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联合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审计情况、开展整改督查等工作机制,深化审计结果运用。
(十)全面提高审计整改监督工作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整改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审计机关要推动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各级政府督查部门要会同审计部门及时组织跟踪督促和检查审计整改情况,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并将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审计范围,重点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
——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党委和政府督查有机贯通、协调配合,形成审计整改合力。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整改、立行立改,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逐项分解到有关地区、部门(单位),明确各方整改责任,强化整改问责。对于能够立行立改的,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完善审计整改监督系统,采取网上跟踪和现场检查相结合、对账销号等方式,提升整改效果,实现审计整改由治标多治本少向标本兼治转变。
——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金融监管、国资等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送、协作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持续跟踪审计移送事项办理工作,提高移送质量和办结率。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六、保障措施
做好我市“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把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细化、实化、制度化,突出抓好审计业务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水平,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审计机关政治属性,始终把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决策部署和省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健全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高效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和省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的议定事项。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大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力度,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推动审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区域发展和本地区实际,对标对表上级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再按法定程序办理。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县(市、区)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对照落实,做到及时高效、准确反馈。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全市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和干部管理。进一步优化审计组织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审计监督手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日常审计、联网审计、年度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及其他重大资金、重要事项专项审计协调联动、相辅相成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各级各单位建立健全内审机构或配备专职内审人员,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二)全面加强审计业务建设。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转变审计思路,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研究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做好年度计划与五年规划的有机衔接,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完善全市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在深入研究被审计对象、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周密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
——加强审计实施管理。坚持质量和效率相统一,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优化审计流程管理,根据审计项目性质,综合运用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等方式实施审计。对涉及全市性的重大项目,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审计署、省审计厅临时交办和时效性强的工作任务,要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实施。严格执行审计工作规程,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管控,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及时按照规定调整审计思路和审计重点。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的各项要求,规范延伸调查行为。严格执行保密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披露审计情况,不得对外提供审计取得的资料和数据。
——加强审计质量管控。严格落实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严格执行审计质量层级管理责任制,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强化分级质量控制责任,提高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质量。加大审计质量检查指导和通报力度,发挥优秀审计项目对审计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适时修订完善涉及全市审计工作的法规制度和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后的总结研究,进一步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结合工作阶段、审计项目完成和重要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报送审计重大事项和重要审计情况,不断提高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公告等结果载体的层次和质量。加强审计成果共享,建立健全市县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研究力度,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意见建议,推动审计成果综合利用。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重大案件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转送机制。依法依规公开审计结果和公告审计整改情况。
(三)抓好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审,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落实能力,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忠实履行审计职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拼搏奉献的过硬审计团队,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
——打造审计人才队伍。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严把干部入口关,把好政治关和专业关,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推动落实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健全量化考核绩效评价体系,落实和完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创新作为。
——提高审计专业能力。建立健全审计职业教育机制,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改进审计实务导师制,通过以审代训、以老带新、结对互助等途径,提高能查、能说、能写能力。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完善上下级、同级审计机关干部交流学习机制。加强审计机关与审计院校的联系合作,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健全市县审计机关审计信息报送机制,加大向各级党委、政府报送重要信息的力度,提高信息质量。加强对审计实践面临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制度创新。
(四)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落实省审计厅《关于加强网上联动审计的实施意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推进网上监督。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促进审计工作转型升级、提质提效、创新发展。
——提高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按照审计署部署要求,加快完成金审工程三期项目主要业务系统的建设部署和覆盖运用,跟进国产化技术改造和部署应用。构建全市审计数据系统,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健全各专业审计业务管理平台,完善审计业务网络。加快推进审计机关数字化转型,构建形成市县审计机关集约共享、高效协同的审计工作管理一体化平台,推动在审计业务、机关行政办公等方面实行数字化管理。推进市级审计机关数据分析网建设,创新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
——提高数据管理水平。坚持以用为本,完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健全完善审计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逐步实现各级主要部门、单位数据定期归集全覆盖,推进公共数据平台数据有效利用。健全数据集中管理制度规范,保障数据安全。加强全市审计机关网络安全和运维服务保障工作,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和统一的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协调联动的网络安全协作等体系,开展网络安全常态化检查,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构建一支数据分析队伍,健全“数据分析+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提高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数据平台,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促进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加大审计数据模型和软件开发力度,推进审计机关之间相关数据资源和分析模型共享共用。加大总结推广大数据审计工作经验、技术方法和应用范例的力度。
(五)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创优争先,实践实干实效,不断提高审计机关整体建设水平。
——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有效运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载体,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走深走实,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继承和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抓好各级党组班子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临时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促进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常态动态监督,强化追责问责,严格正风肃纪。健全审计机关权责清单制度,完善审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持之以恒纠“四风”、正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依法依规公开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等情况。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积极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充分发挥审计文化导向激励、凝聚力量的作用。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抓好重要主题、重大工作的宣传策划,抓好自有宣传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构建网上网下一体推进、内宣外宣联动增效的宣传工作格局。加大与各级主流媒体的合作和正面宣传力度,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六)切实抓好规划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单位)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各县(市、区)审计局及市局各责任科室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协作,抓好规划实施。市审计局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