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
——三河市深入推进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综述
图为京唐城际铁路燕郊段正在加紧施工。 记者 李泳辰 摄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三河与通州隔河相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生态相融,具有良好的协同发展基础。
恰逢其时,恰当其势。三河市委、市政府将服从服务、主动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落实“四统一”要求,科学定位、协同联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加快推进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全力支持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争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
互联互通 打造交通发展新优势
“这条路开通后,上班路上最少节约1个小时。”家住燕郊的曹磊工作地点在北京国贸附近,三年来,他每天早上6点半从家出发,为的就是在上午10点前走进办公室。得知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通车的消息后,曹磊心情十分激动。
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枢纽是河北进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区的咽喉要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工程。10月12日,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桥枢纽正式通车,过去五路汇聚的交通网络,被9条匝道及辅路、5座匝道跨线桥以及两座分离式立交桥所取代,实现了通燕高速与思菩兰路和燕顺路直联,所有从燕郊西大门进出北京的车辆都有了各自独立的“封闭”车道,惠及近80万人的日常通勤,进一步推动了京津冀交通互联互通。
大交通圈打造协同发展“经脉”。近年来,三河市与通州区交通全面对接,城市轻轨、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公交出行全面发力,与通州区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呈现出全方位、高层次、立体化的发展态势。
眼下,京唐城际铁路燕郊段正在按部就班地施工。“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75%,预计今年11月底完成燕郊铁路段全部工程,整体工程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中铁六局集团石家庄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京唐项目部二分部党支部书记马立峰介绍。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中的重要一环,京唐城际铁路建成后,将大大缩减京津冀三地群众出行时间,有效缓解交通出行压力,使三河更好地融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
——城市轻轨稳步推进。投资183.5亿元建设北京轨道交通M22号(平谷线),白大街站、神威大街站作为首开点,已于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京秦高速与北京东六环和天津蓟州区对接工程顺利通车;密涿高速三河段工程(首都环线三河段)顺利通车。
——干线公路多点开花。102国道与北京通州区通燕高速对接通车,102国道与北京通州区京榆旧路对接通车,燕郊高新区潮白大街与北京通州区徐尹路对接工程顺利通车。
……
“轨道上的京津廊”高歌猛进,随着一条条铁路、公路的逐步完善,三河的经济也一同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协同一体 集聚产业发展新动能
工作人员通过全自动压接机将指令发送到行车,操作工推动行车把一捆捆线束准确及时摆放到指定点位,打码、取线、压接、测量、接端子……检验合格后的产品在货架等待进入下一道工序。10月13日,在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二厂)压接车间,五颜六色的线束整齐码放在货架上,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
作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主要线束系统供应商,该公司满负荷生产。“落户岩峰汽车产业园的几年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建成三个工厂和廊坊市级研发中心,员工4300余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廊坊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谷海楠介绍。
产业协同是协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精准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京企央企、总部企业聚集,三河市步稳蹄疾、好戏连台。为更好解决北京企业“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问题,三河市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聚集。
“目前,三河市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健康医疗、文化创意、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成为京东地区最富发展实力、发展魅力、发展活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区。”三河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建说。
走进三河燕郊高新区兴远高科产业园的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加紧生产全自动连续流动分析仪,即将发往北京及全国各地。“为扩大再生产,靠近上游企业,经过多方考察,我们最终选择落户兴远高科产业园。”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研发基地留在北京,生产基地放在产业园,公司生产面积扩大了5倍,销售收入也是节节攀升。
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三河具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天然优势。该市以科创园集群建设为抓手,全力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与副中心产业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三河市共培育科创园27个,已建成19个,入驻科技型企业781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占比超过61%。正在加快建设的8个科创园,可再承接北京科技型企业500家以上,将成为三河创新型经济新的增长点。
同标共享 缩小公共服务梯度差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10月12日上午,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伴随着动听旋律,初一学生们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操,孩子们列队整齐、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声音洪亮,在家门口享受着北京优质教育资源。
这所学校是三河燕昌中学与北京潞河中学合作共建项目,是三河市与通州区深入开展教育合作的成功典型。近三年来,三河市全面提升办学条件,累计投入资金24.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3个,累计可增加学位3.5万个。域内所有学校与北京80所学校开展合作对接。累计引进研究生学历高中在编教师204人,中小学、幼儿园聘用制合同教师2216人。在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师生比等指标上,努力缩小与通州的梯度差。
推动协同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题中应有之义。三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拓展与北京公共服务共建的深度广度,让人民群众不断收获协同发展红利。
“到燕达医院看病,拿北京市的医保卡也能实时报销。”京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举措的实施,解除了在北京参保但居住在燕郊的常住人口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看病有保障。
在互认定点医疗机构、放宽定点就医政策的基础上,三河市全力推动京冀医保互联互通工作。目前,三河市37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京冀异地住院直接结算,门诊直结业务已开通14家。
为让百姓享受到更多“北京标准”的公共服务,三河市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对接合作,争取三年内实现“京标服务”全覆盖。运用市场化手段,已相继引入北京热力、燃气、环卫、建工、水务、金都园林等6家京企,提高了城乡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