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今日廊坊>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安次:实施创新驱动 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区”

2021年09月08日 来源: 《廊坊日报》 作者: 记者 张欢 通讯员 蔡广林 字体:  

“要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50家和1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全市领先,在全省科技跃升计划中保持A类,为建设‘创新廊坊’提供重要支撑。”在安次区第七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刘宝旺指出,安次区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发挥两大省级科创平台作用,大力培育高新、科小和“专精特新”企业,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内涵式增长。

政策引领 研发创新 成果转化

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激发经济内生增长的第一动力,要通过创新更好的赋能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次区先后出台《推动创新发展工作相关奖励措施》、制定《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等相关文件,形成了具有安次特色的创新政策体系。组织企业参加银企对接、科技项目沙龙、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促成银企合作贷款4亿元;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各类创新主体支持奖励;开展各类企业政策技能培训100余场次,编发《科技创新政策汇编》,广泛宣传、深入解读,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对企业实施“阶梯式”培育扶持,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企业集群。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5家,与2015年相比,分别实现11倍、14倍以上增长。2021年已组织32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组织152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区孵化平台共有28个。孵化器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4个),10个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个、市级5个),11个星创天地(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市级3个)。2019年,在孵企业团队460家,实现产值26.66亿元,纳税2亿元;2020年,在孵企业团队485家,实现产值24.07亿元,纳税1.32亿元,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培育出捷然医疗、钦纵、华田信科、中朗德、锐拓机械、斯科瑞蒂消防等高科技企业。全区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8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70%,全市第一,2020年全区百万元纳税大户共26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家,占比11.5%;纳税5.56亿,占比达21%,为安次科技创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抓平台建设,促产学研合作。发挥协同创新创业基地、慧谷·梦工厂等创新平台作用,坚持“京津研发、安次孵化转化产业化”,强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加快“河北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发挥河北工业大学学科优势,推动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

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2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14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7件/万人。

抓项目建设,促新成果落地。目前全区共有28家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9项。其中国际领先4项,行业领先2项,国内领先63项。其中省市科技部门立项的项目涉及19家企业39项。2021年市级以上科技成果立项转化13项,其中省级以上9项,市级4项。安次区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涉及16家企业30个项目。28家企业2019年产值28.19 亿元,税收9077万元;2020年产值31.13亿元,税收1.16亿元;2021年1-6月产值14.57亿元,税收9220万元。

创新驱动 自主研发 深度融合

聚集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作为主城区,安次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等方面占有独特优势。要展现出更大作为。”在安次区第七次党代会上,“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被反复提及。提出要大力发展发展数字经济,以万国、鹏博士等项目为龙头,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据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抓好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坚决落实税收、金融政策,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已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80家。

把过去用项目找企业的模式,变为根据企业需求开发研究项目,为企业量身定制项目,尽快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对接。与北京启迪之星、创业黑马、中科院过程研究所、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企业深度接洽,力促更多实体创新项目落地发展。充分发挥“河北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智库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共获得省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723万元,包括省级项目22个、获得奖励资金1100万元,市级项目17个、获得奖励资金623万元。安次区配套860万元。此外,该区鼓励高新企业争取区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专利应用,根据对地方贡献、税收增长、就业、创新情况,安排专项资金,目前已奖励18家企业18个项目共551万元。

全力推进技术交易合同登记工作。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市、区组织的技术交易额专题培训,提高企业申报技术合同的意识。邀请技术服务机构,与辖区企业对接,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整理申报材料,确保有效登记。2021年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任务为10亿元,目前已完成7.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3%。

做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省科技厅认定安次区选派科技特派员15名,建立工作站3个,为全区科技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

组织企业参加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近年来,全区共有15家企业在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全市领先。其中获得一等奖企业3家、二等奖企业4家、三等奖企业8家。

聚人才 创平台 建联盟

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

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创未来谱新篇。下一步,安次区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着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延续性。按照国家、省、市创新政策,更加重视科技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技术交易、自主知识产权运用,今后每年继续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奖励资金,对科技企业进行奖励,激发创新主体创新热情,支持和撬动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成果转化,有效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继续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在全省科技跃升计划评比中继续保持A类。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京津研发、安次孵化转化产业化”,加速创新资源向安次聚集,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到2025年,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分别达到10家、20家。全力推进“河北工业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建设,谋划新型绿色环保材料研究院建设。

提升市级研发平台研发能力,争取更多的研发平台进入省级研发平台建设序列,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每年增加5家以上,到2025年总数达到80家。发挥廊坊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廊坊市宏泰科技成果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的高端载体作用。支持宏泰泰智会、龙茂华国际众创空间等一批龙头域外创新中心建设,拓宽利用吸引国际创新资源的平台和渠道,更多地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技术和成果。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全职、柔性相结合的方式,用好财政、税收等激励手段,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对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尤其是有引领作用的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人才、行业人才,提升产才融合度,开辟专门渠道,用足用好用准相关政策,力求吸引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构筑科技人才的创新高地。2025年,力争引进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3个以上,支持引进、培育创新英才30名以上。

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完善后备培育库制度,做强做优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服务机构,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宣传与培训,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网格化、精细化、全程化,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家。

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每年精准帮扶一批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全面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快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00家。

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对行业协会建设力度,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发挥联盟在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科技服务、提升品牌质量、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到2025年,力争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8个以上,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零的突破。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