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用心 用情 用力 我市聚焦群众所盼办好10件民生实事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将开展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以学史力行强化时代担当。为有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市聚焦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成果。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的重要措施。按照规划,全面排查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情况,积极推广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医养结合模式,加快公益性养老院建设,有条件的社区实现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健全完善城乡农村、社区失能半失能和鳏寡孤独等老人紧急呼叫服务系统,增强养老助残助孤服务能力。
加大各级医疗机构建设力度,推动卫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适应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康复中心,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等迁建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抓好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为群众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所康复中心,实行市场化运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智能发展越来越重视,大力发展幼托事业,成为年轻妈妈和都市家庭的迫切愿望。我市将大力发展幼托事业列入民生实事中,将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有效解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市围绕“推进城乡幼儿园全覆盖、解决‘三点半难题’”,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享受到教育惠民政策,努力把好事办实、办好。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1所幼儿园,人口较少村庄可以与紧邻村庄合办,切实解决农村幼师总量不足、幼儿园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建立弹性离校制度,以提供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为目标,全面开展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保证时间、优化质量。
家政服务业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在大力发展“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民生项目中,制定发展目标,加大培训力度,压实县级任务,力促家政服务创品牌、提质量、扩规模、上档次。
推进京津冀公共交通一卡通行。大力推进交通“一卡通”向县城和重要城镇拓展,年内覆盖到所有县(市、区),实现跨区域互联共享,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惠民、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美化村容村貌,是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坚持分类施策,建设覆盖1263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突出具备条件的村庄实现管网归集和终端无害化处理,巩固拓展农村纳污坑塘整治清零成果,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扩大就业职业培训规模,就业创业有保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面向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各类职业培训56833人次以上。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在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方面,全市推行门诊慢性或特殊病网上随时申报、医疗机构评审认定新模式,推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年底前京津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市内达到6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