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动态
三河:挖潜内生动力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链”接政策、“炼”强队伍、“练”成习惯、“恋”上乡愁……近年来,三河市精心组织、统筹联动、强力推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每月末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领“四套班子”成员,组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观摩拉练,有效促进了农村从“环境美”向“生活美”、由“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转变。
以厕所改造为例,三河市将改厕工作成效作为每月观摩拉练的重点内容,按照每座3400元的标准推进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居于河北省最高水平。目前卫生厕所覆盖率已达88.6%,超过国定标准3.6个百分点。在厕所管护上,将中央财政整村奖补资金467万元打捆使用,市级配套1238万元,用于建设三河市农村厕所改造长效管护机制工程,进一步完善厕所粪污“收、运、处、管”平台体系。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三河市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合奖补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星级村街”创建评定办法》等31项配套政策,切实通过月度观摩拉练检验政策落实成效。在完善配套政策的同时,还注重通过拉练现场发现问题、现场明确解决方案。在每月现场观摩拉练后,马上召开调度会议,各镇设立视频分会场,镇领导班子和村党支部书记全员参会。会上,播放视频曝光暗访时发现的问题,对观摩拉练情况进行打分评比,营造了比、学、赶、超的争创氛围。
广大镇村干部坚守一线,自觉开展定期巡查,积极主动组织清拆,各地不比基础、比变化,不比条件、比干劲。相关市直部门也纷纷将市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拉练观摩的做法作为“风向标”,将实名打分评价的过程作为对照反思和自我剖析的过程,学样子、照镜子、找路子,对自身工作领域存在的难点和痛点进行详细梳理,强力攻坚,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抓出节奏、抓出方寸、抓出成效。
针对难点问题,形成一整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关键。三河市深入实施网格员机制,按照镇、村、街、片四级网格,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定地段、定时段的“四定”监督管理责任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美化、包设施管护的“五包”和“环境评比”等制度落实为切入点,将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巡查管护、村风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群众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热情持续高涨。
与此同时强化宣传引导,通过评选表彰美丽庭院、模范家庭等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整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目前,所有村街已完成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残垣断壁、杂物的“五清”任务,清理各类垃圾257万立方米、坑塘1018处、残垣断壁和堆放杂物3.7万处;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1523个,打造美丽庭院6.8万个,占常住户70%;引入北京环卫集团接手全市城乡环卫工作,以专业化的“京标服务”做好日常环境保洁,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厨厕干净卫生,庭院绿意盎然,家庭美了,村庄也美了。”皇庄镇毛坟村村民谈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毛坟村不仅道路干净明亮,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水冲式厕所、自来水和天然气进入家家户户,免费太阳能和节能门窗安装到户,而且在15亩的休闲公园内打造了二十四孝图,保留了石磨、碾子等乡土文化符号,现代化生活条件与传统乡村生活元素的交融,既让城里人心生向往,又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羡慕不已。
三河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注重因地制宜,以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目标,不断挖掘域内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乡村文化,通过讲好乡村故事,唱响乡村文化,打造出了“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其中,燕郊镇大石各庄村利用百年“梨祖”、千亩梨园等资源,重点打造旅游观光农业,开发百年梨园果树认养活动,通过树上结果、树下种植农作物的方式,吸引城里人带着家人亲自动手享受田园之乐,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为村民增收近千万元,真正打造了体验农耕文明、尽享悠然之乐的京东美丽乡村升级版。